青年張三丰:十四歲就被薦為茂才異等, 列名上聞但結局令人意外


青年張三丰:十四歲就被薦為茂才異等,  列名上聞但結局令人意外


張三丰祖師在武學界以武當派內家拳開山祖師的盛名為世人所熟知,但很少有人知道其文學才華也是世所罕有。據相關史料記載張三丰少時就已顯露大才之兆,其有過目不忘,出口成章的聰穎本事。另外,清人汪錫齡在《張三丰全集》中有述:“三豐先生,先世為江西龍虎山人,故嘗自稱為天師後裔。”他祖父在南宋末年“知天下王氣將從北起,遂攜本支眷屬徙遼陽懿州。”他的父親曾在元太宗“分三科取士”時,“赴試策論科入選”,但是沒有出仕,終老林下,由此可知,三豐祖師出身於典型的書香門第之家,其又有很深厚的家族文化基因和血脈。

青年張三丰:十四歲就被薦為茂才異等,  列名上聞但結局令人意外

▲ 元世祖忽必烈像(網絡)


史料記載,祖師出身於元定宗丁未年夏四月初九日,此時為蒙古貴由汗二年,即公元1247年。到了元世祖忽必烈①中統元年,即公元1260年,只有十四歲的張三丰被舉薦為“茂才異等”;第二年,“稱文學才識,列名上聞,以備擢用”。

到了世祖至元甲子年,即公元1264年,祖師18歲。這一年世祖敗阿里不哥②,改燕京為中都,改國號為至元,“召令舊列文學才識者待用”,此時張三丰正在燕京,在與公卿交往中“聞望日隆”,尤其是他結識到了當時的平章政事廉希憲③,廉公惜其有異才,“奏補中山博陵令,遂之官。”

雖有恩人舉薦,但當時祖師的仕途並不順利,這並不是說祖師的政務能力很差,不能造福於民而成就一些“政績”,而是他的家庭出現了重大的變故。在他到任後,“越明年而丁艱矣,又數月而報憂矣”,可謂禍不單行——由於父母相繼離世,遂使祖師絕意仕進。我們無法體會祖師當年的悲慟心緒,但從修道和親緣割裂的角度,當人悲慟至極點時,往往也是其看透塵緣,逐漸大悟的開始。

在古代,親人逝去,家中小輩(兒子)是要守孝④的。故祖師毅然回到了家鄉遼陽,選擇了一處風水寶並安葬了父母。其“制居數載,日誦洞經”,一邊守制,一邊研讀玄門經典。可見其所讀之書並非儒家典籍而是道門中的玄學思想,這對於他後面的人生起到了根本性的影響。

青年張三丰:十四歲就被薦為茂才異等,  列名上聞但結局令人意外

忽然有天,有個姓邱的道人叩門來訪,倆人談玄論道,甚是相得,遂使祖師頗有“灑然有方外之想”。這或許是因緣巧合,這個道人的到來或許真的促成了他的出世之念。之後,他馬上打點行裝,將家產、田地和廬墓託付族人,帶了兩個行童相隨。北燕趙、東齊魯、南韓魏,往來於名山古剎間,吟詠閒觀,且行且走,如是者幾三十年,均無所遇。”

從祖師18歲到燕京,以後任中山博陵令,兩三年的時間內,父母相繼去世,丁憂守制,期間至少有5~6年時間,至他絕意出門訪道遊歷時大概在二十三四歲。但是卻沒有進展。於是,祖師“乃西之秦隴,挹太華⑤之氣,納太白⑥之奇,走褒斜⑦、度陳倉⑧,見寶雞山澤幽邃而清,乃就居焉。中有三尖山,三豐挺秀,蒼潤可喜,因自號為三豐居士。”由此可知“三豐”這一名號的來歷。

青年張三丰:十四歲就被薦為茂才異等,  列名上聞但結局令人意外

注:

①忽必烈:即元世祖(1215年-1294年),監國託雷第四子,元憲宗蒙哥弟,蒙古(元朝)政治家、軍事家,是元朝的開國皇帝,蒙古尊號“薛禪汗”。

1251年,他先後任漢人儒士整頓吏治和軍政。1253年,受京兆封地。同年,滅大理國。1258年,隨蒙哥伐宋。1260年3月,即汗位於開平,建元中統,並出兵擊敗阿里不哥。1271年,建國號為大元,定都大都。1279年,消滅南宋殘餘勢力,完成了大統一。1294年病逝,廟號世祖,諡號聖德神功文武皇帝。

②阿里不哥:(1219年-1266年),元睿宗拖雷第七個兒子,元憲宗蒙哥之弟,元世祖忽必烈之弟。阿里布哥素來反對忽必烈的漢化政策,被蒙古本土貴族推舉為大蒙古國大汗,與忽必烈展開激烈內戰,後兵敗力竭投降。1266年,阿里布哥逝世。

③平章政事:元中書省、尚書省置,從一品,為丞相副貳,至順元年(1330)定製四員。廉希憲(1231—1280),元代政治家,維吾爾族。其祖上均為高昌世臣。成吉思汗興兵崛起時,父布魯海牙投附蒙古。

④儒家的實際守孝時間為27個月,因為母親用母乳哺育孩子要27個月。

⑤太華古稱“西嶽”,雅稱“太華山”位於陝西省渭南市華陰市,是中國著名的五嶽之一,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中華”和“華夏”之“華”就源於華山,自古以來就有“奇險天下第一山”的說法。

⑥原太白山在《尚書·禹貢》謂之“悖物山”,《說文解字》雲:“惇者,物之豐厚也。”可見古人早對其得天獨厚的物產便有發現,以“惇物”名山,也可見當時經濟發展與此山關係密切;《漢書·地理志》謂之“太乙山”,據傳說為太乙真人修煉之地;

⑦褒斜道:南起褒谷口(今漢中市褒城附近),北至斜谷口(今眉縣斜峪關口),沿褒斜二水行,貫穿褒斜二谷,故而得名。褒斜道為古代關中通往巴蜀的主幹道路,為中國南北經濟、文化的交流作出了積極貢獻。

⑧陳倉:即寶雞,別稱陳倉、雍城,陝西省下轄地級市,是全國文明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森林城市,譽稱“炎帝故里、青銅器之鄉”。歷史悠久,是寶學(寶雞之學)所在地。

青年張三丰:十四歲就被薦為茂才異等,  列名上聞但結局令人意外

▲ 古蜀褒斜道圖(網絡)

◎參考文獻:

《沈萬三張三丰學術研討論文彙編》、

《張三丰全集》,部分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與本平臺無關,若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我們刪除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