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张三丰:十四岁就被荐为茂才异等, 列名上闻但结局令人意外


青年张三丰:十四岁就被荐为茂才异等,  列名上闻但结局令人意外


张三丰祖师在武学界以武当派内家拳开山祖师的盛名为世人所熟知,但很少有人知道其文学才华也是世所罕有。据相关史料记载张三丰少时就已显露大才之兆,其有过目不忘,出口成章的聪颖本事。另外,清人汪锡龄在《张三丰全集》中有述:“三丰先生,先世为江西龙虎山人,故尝自称为天师后裔。”他祖父在南宋末年“知天下王气将从北起,遂携本支眷属徙辽阳懿州。”他的父亲曾在元太宗“分三科取士”时,“赴试策论科入选”,但是没有出仕,终老林下,由此可知,三丰祖师出身于典型的书香门第之家,其又有很深厚的家族文化基因和血脉。

青年张三丰:十四岁就被荐为茂才异等,  列名上闻但结局令人意外

▲ 元世祖忽必烈像(网络)


史料记载,祖师出身于元定宗丁未年夏四月初九日,此时为蒙古贵由汗二年,即公元1247年。到了元世祖忽必烈①中统元年,即公元1260年,只有十四岁的张三丰被举荐为“茂才异等”;第二年,“称文学才识,列名上闻,以备擢用”。

到了世祖至元甲子年,即公元1264年,祖师18岁。这一年世祖败阿里不哥②,改燕京为中都,改国号为至元,“召令旧列文学才识者待用”,此时张三丰正在燕京,在与公卿交往中“闻望日隆”,尤其是他结识到了当时的平章政事廉希宪③,廉公惜其有异才,“奏补中山博陵令,遂之官。”

虽有恩人举荐,但当时祖师的仕途并不顺利,这并不是说祖师的政务能力很差,不能造福于民而成就一些“政绩”,而是他的家庭出现了重大的变故。在他到任后,“越明年而丁艰矣,又数月而报忧矣”,可谓祸不单行——由于父母相继离世,遂使祖师绝意仕进。我们无法体会祖师当年的悲恸心绪,但从修道和亲缘割裂的角度,当人悲恸至极点时,往往也是其看透尘缘,逐渐大悟的开始。

在古代,亲人逝去,家中小辈(儿子)是要守孝④的。故祖师毅然回到了家乡辽阳,选择了一处风水宝并安葬了父母。其“制居数载,日诵洞经”,一边守制,一边研读玄门经典。可见其所读之书并非儒家典籍而是道门中的玄学思想,这对于他后面的人生起到了根本性的影响。

青年张三丰:十四岁就被荐为茂才异等,  列名上闻但结局令人意外

忽然有天,有个姓邱的道人叩门来访,俩人谈玄论道,甚是相得,遂使祖师颇有“洒然有方外之想”。这或许是因缘巧合,这个道人的到来或许真的促成了他的出世之念。之后,他马上打点行装,将家产、田地和庐墓托付族人,带了两个行童相随。北燕赵、东齐鲁、南韩魏,往来于名山古刹间,吟咏闲观,且行且走,如是者几三十年,均无所遇。”

从祖师18岁到燕京,以后任中山博陵令,两三年的时间内,父母相继去世,丁忧守制,期间至少有5~6年时间,至他绝意出门访道游历时大概在二十三四岁。但是却没有进展。于是,祖师“乃西之秦陇,挹太华⑤之气,纳太白⑥之奇,走褒斜⑦、度陈仓⑧,见宝鸡山泽幽邃而清,乃就居焉。中有三尖山,三丰挺秀,苍润可喜,因自号为三丰居士。”由此可知“三丰”这一名号的来历。

青年张三丰:十四岁就被荐为茂才异等,  列名上闻但结局令人意外

注:

①忽必烈:即元世祖(1215年-1294年),监国托雷第四子,元宪宗蒙哥弟,蒙古(元朝)政治家、军事家,是元朝的开国皇帝,蒙古尊号“薛禅汗”。

1251年,他先后任汉人儒士整顿吏治和军政。1253年,受京兆封地。同年,灭大理国。1258年,随蒙哥伐宋。1260年3月,即汗位于开平,建元中统,并出兵击败阿里不哥。1271年,建国号为大元,定都大都。1279年,消灭南宋残余势力,完成了大统一。1294年病逝,庙号世祖,谥号圣德神功文武皇帝。

②阿里不哥:(1219年-1266年),元睿宗拖雷第七个儿子,元宪宗蒙哥之弟,元世祖忽必烈之弟。阿里布哥素来反对忽必烈的汉化政策,被蒙古本土贵族推举为大蒙古国大汗,与忽必烈展开激烈内战,后兵败力竭投降。1266年,阿里布哥逝世。

③平章政事:元中书省、尚书省置,从一品,为丞相副贰,至顺元年(1330)定制四员。廉希宪(1231—1280),元代政治家,维吾尔族。其祖上均为高昌世臣。成吉思汗兴兵崛起时,父布鲁海牙投附蒙古。

④儒家的实际守孝时间为27个月,因为母亲用母乳哺育孩子要27个月。

⑤太华古称“西岳”,雅称“太华山”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是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和“华夏”之“华”就源于华山,自古以来就有“奇险天下第一山”的说法。

⑥原太白山在《尚书·禹贡》谓之“悖物山”,《说文解字》云:“惇者,物之丰厚也。”可见古人早对其得天独厚的物产便有发现,以“惇物”名山,也可见当时经济发展与此山关系密切;《汉书·地理志》谓之“太乙山”,据传说为太乙真人修炼之地;

⑦褒斜道:南起褒谷口(今汉中市褒城附近),北至斜谷口(今眉县斜峪关口),沿褒斜二水行,贯穿褒斜二谷,故而得名。褒斜道为古代关中通往巴蜀的主干道路,为中国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作出了积极贡献。

⑧陈仓:即宝鸡,别称陈仓、雍城,陕西省下辖地级市,是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誉称“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历史悠久,是宝学(宝鸡之学)所在地。

青年张三丰:十四岁就被荐为茂才异等,  列名上闻但结局令人意外

▲ 古蜀褒斜道图(网络)

◎参考文献:

《沈万三张三丰学术研讨论文汇编》、

《张三丰全集》,部分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本平台无关,若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