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自律的时候,你的大脑在干嘛?4个层面科学解剖自律

【建议先收藏、在精读】

今天是第一天发表长文,不知从哪儿开始,我思考了一下头条号的名字“读书or健身”,就发表一篇关于自律的文章吧。

自律这个词,这几年很火,自律者得自由。可能是因为太想得到自由,而现在这个社会到处都是束缚,所以自律才这么火。但自由又谈何容易,那些被互联网娱乐牵着鼻子走的年轻人,被外卖,手机夺走自律基因的上班族。被房贷、车贷、养老、教育俘获的中年人,自由在哪儿呀。

自律可通过练习获得,只有不断的和大脑斗争那么一会,且一定要产生行动,大脑形成新的神经元与肌肉记忆。在你需要自律的时候,那些你锻炼过的关于自律的神经元就开始起作用了,这时候会帮助,让你自律起来。

但是前期在形成自律神经元的时候,大脑是很痛苦的。我们会不断的排斥自律神经元的形成,不管是学习,阅读,还是健身,这些都是习惯的养成过程。

阅读目录:

  • 什么是心声?
  • 科学如何解释自律?
  • 元认知的四个层面。
  • 训练元认知的心态。
  • 训练后的元认知状态。
无法自律的时候,你的大脑在干嘛?4个层面科学解剖自律


#嗯嗯,敲黑板,重点来了#

1-通过练习正确的控制自己大脑认知的过程,自律会和你并驾齐驱。

2-自律指的是可达到的自我意识的最高水平。

3-自律型人格的人了解元认知回路并且能够使其发挥最大功效。

总结一下:自律用科学的解释方式就是“元认知察觉”的过程。

简单地对元认知进行一下定义,即“对思维的思考”,无论做任何行动,大脑里会有一个或者多个站在第三方角度来看待我们思维的神经元。

如果心声得到良好训练,那么它将扮演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的角色。反之,人们将沦为情绪的奴隶

心声是将行为中的元认知觉察标注出来的通常做法。当我们检验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到哪一步的时候,检测者会听到一种来源于自身的声音。尽管这种声音是我们自己发出的,但是它更像是一位冷静的旁观者做出的论断。

无法自律的时候,你的大脑在干嘛?4个层面科学解剖自律

比如:今天下班回家准备健身,回家以后很累的在沙发上面,这个时候心里有一个声音会出现,“应该要去健身,因为对身体好”“算了,还是不去了,上班很辛苦,明天再去”这样的情况大家都很熟悉,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声音,在心里而且自己可以清楚的听到,这里最后要不要去健身就是整个元认识觉察的过程。如果你去了,恭喜你用好了元认知,如果你没有去,躺在家里,元认知还需要继续练习。

如果你的元认知觉察的过程得到了良好的训练,那么可以肯定地说,心声会引领着你走向成功。

以上的情况,我想大家应该是有体会的,不管是健身,还是阅读,还是学习,还有很多很多的地方,既然我们要学会自律的过程,是一个关于如何提高阅读和健身的过程,那就用健身来打比方了。接下来,说说这四层到底是哪四层。

无法自律的时候,你的大脑在干嘛?4个层面科学解剖自律


自律大公式:事实→联想→结果→行动

元认识之反馈回路→自律之基石

A-事实阶段→每个反馈回路都要先搜集数据。从广义上说,数据可以是观察、整理、测量的和之前存储在大脑中的任何信息。数据既可以来源于你自身,也可以来源于其他人

比如:看到朋友健身后的变化,网上说健身对身体和心智的改变

B-联系阶段→在联系阶段,我们将从数据的搜集和存储转向数据的输出,但是此时的数据已经“改头换面”。如果要使数据能够在反馈回路中发挥作用,数据本身必须被赋予意义

比如:联系到自己,身体不是很好,自己懒惰,要改变自己。

C-结果阶段→一旦数据有了意义,回路就能够继续发展,但是,若要保证回路运转顺利,我们此时还要知道如何去处理这些信息

比如:正确的了解关于健身是否适合自己,身体有无异常,有无时间,健身房距离,家人是否同意等等。

D-行动阶段→当明确了信息与我们需求的联系和由此产生的结果之后,我们现在要面对的就是“做”的挑战了。

比如:经过三个回路的认识后,知道健身是否真的适合自己,最总开始行动起来,如果不适合自己那就不用去了。

在健身过程中又会遇到同样的问题,不如下班后要不要去健身,是否继续坚持健身,后面的一系列思考都是经过元认识的4个阶段。

只要开始了行动(健身),那么这个行动本身(健身),作为被评估和观察的信息开启新的反馈回路。事实→联想→结果→行动

无法自律的时候,你的大脑在干嘛?4个层面科学解剖自律

举例2:

  1. 事实:别人在训练肱二头肌肉
  2. 联想:肱二头不发达
  3. 结果:虽然二头不发达,新手不练二头肌,练背。
  4. 行动:暂时不训练肱二头肌

最大限度地从反馈回路中获益,你要具备一双“慧眼”,只要你出现了思维错误,你就能立即发现并自我反省。

#嗯嗯、、、重点又来了#

  • 我们在第三【结果阶段】,要用“意识筛”控制自己的想法,因为此刻还没有行动,不管做出怎么样的选择,最终我们还是需要行动。健身还是不健身都是行动,而“意识筛”,可以暂缓我们的行动,让我们重新,再次做出正确的行动选择。这个“意识筛”也是心声的一部分。

训练反馈回路中的必要心态

  1. 仅仅把注意力集中在你能解决的问题上,不要纠结那些明显不在你能力范围内的困难。
  2. 当下只专注于一个问题,并投入100%的努力。
  3. 关注自身的改变,不要妄想改变他人。
  4. 把不能面面俱到作为一个选择。
  5. 记住,你不是你的想法。

你之所以没有意识到,是因为你身在问题之中。你真正需要的是,从问题中抽身出来,以理性的视角去审视消极思维反馈回路。只有以这样的立场,你才能够有意识地评估接下来会怎样,而不是不停地反刍所有消极的想法。此时,你化身为一个睿智的分析者,正确地判断接下来该怎样做才能扭转反馈回路。

无法自律的时候,你的大脑在干嘛?4个层面科学解剖自律


获取元认知后的三级跳

利用元认知来控制大脑的适应力时,“里程碑”就出现了。人们将会体验到三种很重要的影响,更加自律、更加自我对称、更加有效的自我叙述。

自律:指的是人们自我意识将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比如:自律的健身和阅读给未来打基础。

自我对称:指的是人们能够从阻碍他们达成目标的想法或感受中分离出来。

比如:老板要求你做的和你像做的,他的想法和你想法不一样,可以通过元认知分离。

有意识的自我叙述:指的是人们将会变成“脚本”的评论者、编著者,在他们自身的叙述中施加更多的有意控制。

比如:我的世界我做主,我想做什么,自己都很清楚。

元认知不是一个虚拟的、理论的概念,它是一个神经事实。

自律就是这样,其实也就是一个思维过程,需要不断的刻意练习,而思维方式有很多,有结构思考力,有系统思考,认识思考。学会了如何运用心声,运用元认知,自律和自由就离你不远了。

个人提升元认知技能分享:不停的阅读,不停的行动,不停的阅读,不停的行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