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亨玩轉上海灘,獨門絕活“三碗麵”,花錢未必能買到

提起上海灘,許多人腦海中都會想起這些詞語:十里洋場,燈紅酒綠,胭脂粉黛,紙醉金迷……

在上海灘,杜月笙絕對算得上個風雲人物,十四歲那年,杜月笙就加入了青幫,拜在陳世昌門下,因為從小就混跡江湖,由此,他身上的痞子味非常濃重。

杜月笙聰明又膽大,但他能在上海灘眾多幫會頭目中“脫穎而出”,這與蔣介石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在四一二事件中,杜月笙設計禍害了汪壽華,幫助老蔣瓦解了上海市的工人武裝,輕而易舉拿下了上海,老蔣給杜月笙的回報自然是豐厚的。

大亨玩轉上海灘,獨門絕活“三碗麵”,花錢未必能買到

《建國大業》劇照 馮小剛飾演杜月笙

從此開始,杜月笙真正“走向輝煌”,也就在這時,杜月笙開始懂得,要想在紙醉金迷的上海灘出人頭地,光靠拳頭、砍刀是不夠的。

杜月笙沒有多少文化,卻勤于思考,善於總結,他把人分為三等,“頭等人,有本事,沒脾氣;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氣;末等人,沒本事,大脾氣。”出身低微的杜月笙自然會把自己歸於“頭等人”之列。

基於自己在上海灘發跡的“成功案例”,杜月笙還歸納了人情世故“三碗麵”,這“三碗麵”就是“體面、場面和情面。”

第一碗麵:體面

在杜月笙看來,所謂體面就是有面子,面子管用。

杜月笙不喜歡別人叫他“杜老闆”、“老大”,他覺得那樣不夠斯文,“江湖”味太重,身在江湖的杜月笙居然嫌棄“江湖”味,這就是他的“與眾不同”之處。

大亨玩轉上海灘,獨門絕活“三碗麵”,花錢未必能買到

右3為杜月笙

杜月笙喜歡聽人稱他為“杜先生”,在杜月笙眼中,“先生”這種稱呼顯得儒雅,有文化,也更體面。

為了讓自己看起來更體面,杜月笙確實做出了許多改變,比如在穿衣的樣式、走路的姿態等等方面,乍一看,著實有“先生”的模樣。

在僅存的老照片中,我們看到的杜月笙幾乎都是身穿長衫,有時更是長衫馬褂,一本正經,據說,杜月笙在公共場所露面時必穿長衫,即便在盛夏酷暑天也是如此。

杜月笙對手下弟子也有要求,他曾這麼點撥門徒:“衣食足,禮儀興,穿著、言語不能太隨便。”他還特別提醒道:“不能讓人家一看到你就害怕你,討厭你。想做人上人,‘體面’這碗麵你必須吃。”

大家別以為幫會大佬都長得凶神惡煞、只會舞刀弄棒,杜月笙發跡後,養成了每日必看報紙的習慣,當然,他識字不多,有專人給他讀報,他還喜歡聽說書先生給他講《三國》、《水滸》、《七俠五義》等大書,杜月笙在其中學到了歷史文化,也學到了許多古人的智慧與權術。

杜月笙還結交了不少有名望的知識分子,其中有文化大師、大學者章太炎,名士楊度,大律師秦聯奎等。據說,杜月笙原名“月生”,是章太炎先生幫他改名為“鏞”,號月笙。

大亨玩轉上海灘,獨門絕活“三碗麵”,花錢未必能買到

杜月笙 孟小冬合影

正因為這樣,在公眾場合露面的杜月笙向來“斯斯文文”,很少有人看到他飛揚跋扈的樣子,比起身上紋著青龍白虎、項上掛條大金鍊的“混社會”大佬,杜月笙的形象是不是很低調?

除此之外,最能體現杜月笙體面的還有他的身份。杜月笙縱橫上海灘,創下了龐大的家業,他也身兼多職,鼎盛時期,杜月笙身兼70多個銀行、企業、公司的董事長、理事長等頭銜,可謂風光體面。

第二碗麵:場面

不要以為杜月笙什麼時候都會保持低調,在他的人情世故“三碗麵”裡,第二碗麵就是“場面”,在杜月笙認為必要的時候,排場、排面還是必須的,而且馬虎不得。

1931年,杜家祠堂落成,杜月笙擺了一次轟動上海灘的大場面。

那一天,杜月笙請來了六支儀仗隊,在幾十面“杜”字旗引導下,浩浩蕩蕩開往杜家祠堂,騎警隊和百人大樂隊緊隨其後,門下弟子高舉“萬民傘”和知名政客贈送的牌匾,簇擁著杜月笙的轎子,一路聲勢浩大,所經之處,萬人空巷。

大亨玩轉上海灘,獨門絕活“三碗麵”,花錢未必能買到

上海灘街景

許多年後,但凡談起當年的盛況,上海浦東的老人們還會一個勁地感嘆其場面“氣派”、“有面子”。

第三碗麵:情面

這碗麵是杜月笙的“三碗麵”中最有分量的一碗。

杜月笙長年混跡上海灘,在當時上海灘幾個幫會大佬中,杜月笙“八面玲瓏”、“左右逢源”,是上海灘幾個幫會大佬中混得最好、最“吃得開”的一個,這很大程度上利益於杜月笙的第三碗麵-情面。

杜月笙有一句“名言”:“人可以不識字,但不可以不識人。”

杜月笙非常清楚處理好人際關係的重要性,他廣交朋友,特別是對於社會上的頭面人物,杜月笙向來不吝錢財、傾力結交,且出手大方,上海灘受過他幫助的人不少,有政界的、商界的,也有軍界的。

大亨玩轉上海灘,獨門絕活“三碗麵”,花錢未必能買到

左起:孟小冬 杜月笙 姚玉蘭

杜月笙還有一句“名言”:“別人存錢,我存交情。”

大家也別把杜月笙當成菩薩心臟、仗義疏財的“散財童子”,杜月笙自有他的精明之處,他的“財富觀”乃至他的為人之道就是以“散財”為基礎的,這一招數杜月笙使用得無比嫻熟、得心應手,且屢試不爽。

可以這麼說,杜月笙憑此提高了自己的美譽度,建立了錯綜複雜的人際網絡。

作為幫會大佬,杜月笙有其狠辣的一面,為爭地盤,他可以不把青幫祖師爺放在眼裡,但是,逢年過節,杜月笙卻又極盡禮數,該孝敬的幫會長老一個都不會漏,而且出手寬綽。

對於陳世昌和黃金榮這兩位成就他“霸業”的關鍵人物,杜月笙更是關懷備至,比起一些忘恩負義的“白眼狼”來,杜月笙此舉可謂有情有義。

杜月笙從一個賣水果的“小癟三”成長為聲名顯赫的“上海皇帝”,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蹟,在他身上,有幫會頭目都有的劣跡,也有不同於他人的特別之處。

大亨玩轉上海灘,獨門絕活“三碗麵”,花錢未必能買到

“上海皇帝”杜月笙

​在抗戰期間,杜月笙拒絕了日本人的拉攏,他利用幫會關係蒐集日軍情報、建立抵抗部隊,還參加了上海各界抗敵後援會,籌集大量物資支援前方抗戰,擔任紅十字會副會長期間,更是為救助傷兵、輸送物資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正因為其獨特的“三碗麵”,杜月笙成為另類的上海灘大佬,混得風生水起,當年在上海灘流傳一句話:“做人要做杜先生”,雖然有些言過其實,卻多少能夠說明杜月笙在上海灘的影響力。

杜月笙把人分為三等,把人情世故概括為“三碗麵”,不能不說是一種精明的混世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