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奇冤說魏延,從魏延被謀反的背後看諸葛亮用人的邏輯關係


三國奇冤說魏延,從魏延被謀反的背後看諸葛亮用人的邏輯關係

諸葛先機識魏延,已知日後反西川。錦囊遺計人難料,卻見成功在馬前。——羅貫中

前言

周瑜曾仰天長嘆:"既生瑜,何生亮?"世人無不為其惋惜,如果魏延死前也大吼一聲:"既生文長,何生孔明?"世人又不知該做何感想?魏延作為蜀國的猛將之一,他熟曉軍機、久歷戎事、勤於謀略、善待士卒,為蜀漢江山立下過汗馬功勞。魏延沒有死在槍林箭雨的戰場上,卻亡在了戰友背後揮起的刀下,可悲!可嘆!!

魏延的悲慘命運,從他結識諸葛亮那刻起就拉開了帷幕,諸葛亮的用人邏輯決定了魏延的人生結局。

三國奇冤說魏延,從魏延被謀反的背後看諸葛亮用人的邏輯關係

魏延沒有死在槍林箭雨的戰場上,卻亡在了戰友背後揮起的刀下

魏延是謀反還是"被謀反"?真冤!

諸葛亮死後,魏延和楊儀因兵權發生爭執,楊儀和魏延相互以對方圖謀不軌之名向蜀漢朝廷狀告對方,朝中眾人是這樣給魏延下的結論,

蔣琬奏曰:"以臣愚見:……魏延平日恃功務高,人皆下之;儀獨不假借,延心懷恨;今見儀總兵,心中不服,故燒棧道,斷其歸路,又誣奏而圖陷害。臣願將全家良賤,保楊儀不反。實不敢保魏延。"董允亦奏曰:"魏延自恃功高,常有不平之心,口出怨言。向所以不即反者,懼丞相耳。今丞相新亡,乘機為亂,勢所必然。……"

朝中眾人在諸葛亮長期的影響之下,還沒有核實真實情況是怎麼回事,魏延就已經被扣上謀反的大帽子"被謀反"了。估計魏延即便能僥倖回到朝中面聖,也會因種種理而被絞殺,哪個朝廷能也容不下一個叛賊!

可是真實情況又是如何呢?諸葛亮死前給楊儀這個不見其功的普通幕僚委以統軍重任,而視蜀國的徵西大將軍魏延為"潛在"反叛對象,並安排好圈套等著魏延往裡跳。

魏延在得知諸葛亮已死,由楊儀全面擔當統軍重任,並接到從前線退兵的命令後說過這樣一句話:

丞相雖亡,吾今現在。楊儀不過一長史,安能當此大任?他只宜扶柩入川安葬。我自率大兵攻司馬懿,務要成功。豈可因丞相一人而廢國家大事耶?

三國奇冤說魏延,從魏延被謀反的背後看諸葛亮用人的邏輯關係

魏延看不起無能這個的楊儀

這句話的意思再明白不過,魏延看不起無能的楊儀,不願意聽楊儀吆三喝四地瞎指揮,他不想因諸葛亮一人的死而荒廢國家大事,要繼續北代以完成國家統一大業。無論魏延的能力如何,他興復漢室的忠心難道不和諸葛亮一樣?

魏延的本意是讓一小部分人帶著諸葛亮的靈柩先回去,他自己帶著軍隊留下繼續和司馬懿戰鬥,可諸葛亮的安排打亂了他的計劃,所以他才燒燬棧道,不讓楊儀帶著大部隊回去。

魏延反什麼反?哪裡反了?他只不過想要兵權繼續完成國家統一大業!他如果反了,為什麼不直接去投降敵人?《三國演義》中有寫道過魏延要拉著馬岱投降曹軍,這純粹是羅貫中在強行抹黑魏延,以魏延的本事,他如真要投降曹軍還用找幫手?還有人能攔得住他?可笑!倒是那個被諸葛亮委以重任的楊儀,在權力慾得不到滿足的時言到:

早知若此,當初丞相死時,吾若以全軍投魏,何至有今日耶?

魏延沒有謀反卻"被謀反"而被殺頭,諸葛亮信任有加並被委以重任的楊儀最後心生謀反之念而畏罪自殺,諸葛亮的臉被打的"咣咣"響,不知痛不痛?

三國奇冤說魏延,從魏延被謀反的背後看諸葛亮用人的邏輯關係

諸葛丞相識人用人的能力實在不高明。

諸葛亮用人恰似武大郞開店

諸葛亮在排兵佈陣方面的確有鬼神莫測之處,這點雖然在羅貫中的筆下有些誇張,但在歷史上並無詬病,那魏延獻計的派奇兵出子午谷之說,雖然後世議論紛紛,但用諸葛亮平生謹慎來解釋,也能說得過去,不過諸葛丞相識人用人的能力,實在高明不到哪去。

咱們撇開魏延和楊儀二人不說,就說說那個失了街亭的馬謖,所有明眼人都知道街亭這個戰略位置的重要性,街亭能否守得住,事關北伐的勝敗,可諸葛亮不想劉備曾提醒過他馬謖不能重用,也不念魏延當先討令、自告奮勇地要前去街亭大戰司馬懿和張合,一意孤行地派馬謖前去鎮守街亭。

三國奇冤說魏延,從魏延被謀反的背後看諸葛亮用人的邏輯關係

馬謖是孔明一手提拔的心腹。

為什麼呢?諸葛亮為什麼要這麼做?是也僅僅是因為馬謖是孔明的心腹,為丞相大人一手提拔,這鎮守街亭天大的功勞肯定不會讓諸葛亮的眼中釘魏文長染指。

你魏延不是歷害嗎?不是足智多謀嗎?不是總是能奇思妙想的想些奇招嗎?我諸葛亮就是不用你,你能怎麼著?

大家發現沒有,諸葛亮用人用的全是"好孩子",用得是聽話的人,無論馬謖還是楊儀,都是諸葛亮眼中聽話的"好孩子",包括後來諸葛亮重用的姜維,諸葛亮待姜維比親兒子還親。

諸葛亮這樣子用人不是武大郞開店是什麼?象魏延這樣頭生反骨,動不動就不服氣,動不動就想自我發揮一下的"壞孩子",除了苦活、累活可以乾乾,好事?沒門!


三國奇冤說魏延,從魏延被謀反的背後看諸葛亮用人的邏輯關係

魏延頭生反骨,是個"壞孩子",反骨只怕是在諸葛亮的心裡

既生文長,何生孔明?

魏延這個"壞孩子"偏偏是一個心高性烈的倔強孩子,你看不起我?我自己看得起自己,你給我小鞋穿,我就生一雙大腳撐破它。

首出祁山,魏延就提議由自己帶精兵取道子午谷,直插魏國的重鎮長安。後人大多評說魏延的這個提儀是勞師遠征,是孤軍深入,風險太大。大家想過沒,那時鎮守長安的是根本不懂軍事為何物的夏侯懋!就算是萬一失敗,蜀漢損失的也僅僅是一支精兵還有"不知天高地厚"的魏延,可如果勝利了,蜀兵即可一舉鯨吞整個關中,進而劍指洛陽,為將來統一中原和平定天下打下戰略基礎。這於蜀漢絕對是個划算的好買賣,可是諸葛亮否定了這個計劃。在這件事上,說諸葛亮用兵謹慎固然可以說得過去,可諸葛亮也難逃怕魏延搶頭功之嫌!

三國奇冤說魏延,從魏延被謀反的背後看諸葛亮用人的邏輯關係

子午谷地形圖

再說說街亭之戰,雖然諸葛亮想讓"好孩子" 馬謖去立功,有意排斥魏延,但在"好孩子" 馬謖吃了敗仗逃命之際,魏延還是出手救了馬謖。如果不是魏延出手,估計馬謖的小命等不到回來被軍法從事,直接就交待在街亭

最後再說下諸葛亮在上方谷放的那把火,不知大家注意到沒有,魏延引司馬懿進上方谷時,

魏延並不知曉諸葛亮的葫蘆裡到底賣的是什麼藥,只是跟著令旗跑,他根本不知道谷口已被馬岱塞斷,也就是說谷裡起火後司馬懿和魏延都在谷裡出不去,都說水火無情,那大火要燒人時還管你姓誰名誰,燒張三不燒李四?

諸葛亮用心歹毒,不但要燒死司馬懿,要連帶魏延一起幹掉!只可惜天不遂人願,一場大雨救了司馬懿,當然同時也救了魏延。司馬懿命大,魏延命更大,老天又一次幫魏延用大腳撐破了諸葛丞相給他準備的致命小鞋。

三國奇冤說魏延,從魏延被謀反的背後看諸葛亮用人的邏輯關係

火燒上方谷時,魏延也在谷中啊!

魏延雖然厲害,但他終歸不是諸葛亮的對手,諸葛亮終於在死後借馬岱的刀取了魏延的項上人頭,並借楊儀的嘴給魏延扣上謀反的大帽子。如果魏延遇到的不是諸葛亮,他的命運也不至於這麼悲慘。用"既生文長,何生孔明?"來總結魏延命運悲慘的原因,是太恰當不過。

聽雪者說

魏延真冤,他的死是死於一場因權力爭鬥而導致的謀殺,他的結局從他結識諸葛亮那天起就已註定,因為在諸葛亮思想意識裡就不允許魏延這樣的人在蜀漢集團裡存在。

諸葛亮的用人邏輯很簡單,就三個字"好孩子"!因為好孩子聽話,楊儀、馬謖還有姜維是"好孩子",所以能被委以重任,魏延自然不是好孩子,所以被扣上"頭生反骨"的大帽子,一直被限制使用,最後還要用寒光閃閃的大刀伺候。

三國奇冤說魏延,從魏延被謀反的背後看諸葛亮用人的邏輯關係

諸葛亮死後拉著魏延共赴黃泉,你在地下面見大漢二十四代先帝時該如何交代?

始終沒有搞明白一件事,諸葛亮死後拉著魏延共赴黃泉,他在地下面見大漢二十四代先帝時,對"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局面該如何解釋?

說不完的三國,道不盡的英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看三國流眼淚,與生活在現代社會的我們沒有什麼實際意義,我們學習歷史,研究古人,都是為了增長見識,開闊視野,以傳承文化。反思古人,做好自己,才是我們要做的事。


聽雪之無聲,察未動之機。聽雪者評文說字只是就事說事,各位切勿對號入座,祝大家身心安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