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宁波跑出“加速度”

春回大地,光景时新。

自2月10日吹响复工复产的号角后,GDP万亿级城市宁波已筋骨舒展,火力全开。

在宁波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一体化发展,高水平打造开放门户。其中,强调要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深入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国家规划、省行动方案和市行动计划,全力推进“四大”建设。

在昂首阔步迈入“世界第六大城市群”的新征途上,宁波应该如何更好地对接国家战略,在长三角一体化中担起重要角色?一张恢弘壮丽的蓝图已经徐徐展开……

大湾区缔造增长极

长三角一体化已经提了很多年,在这个愿景背后,是提升城市间协同效率,解决利益协调不畅的迫切需求。

为此,宁波将主动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作为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前湾新区就是宁波融入长三角、服务浙江大湾区的重大产业平台。

自去年7月揭开神秘面纱,这个高能级平台的强大引擎已然启动。在前湾新区核心区——杭州湾新区,不久前集中开工的项目群建设正在热火朝天地推进,既有补链、强链、延链的产业类项目,又有打基础、惠民生的保障类项目;在前湾新区余姚片区的中意宁波生态园,吉利超级工厂的生产线一刻不停,一辆辆最新车型领克05快速下线;在前湾新区慈溪片区,前湾创业创新学院新近挂牌成立,并设立1亿元的“前湾天使基金”……

市政协委员、慈溪市政协副主席李湘虹提出:“宁波要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要有‘以长板服务长三角’的意识,各个城市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在整体竞争力和发展目标中寻找特色和功能定位,形成联动,才能有效发挥大平台效应。”

如今,宁波前湾新区在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中的定位已经日趋清晰,那就是成为对接上海的桥头堡,开发上海配套功能拓展区域,承接非核心功能,打造成为沪甬合作引领区。

“取长”,可以发挥宁波发达的民营经济优势,以扎实中高端产业基础、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对接上海、江苏等地的优质要素资源。目前,前湾新区已形成汽车制造、高端装备、新材料、生命健康等产业集群,聚集了吉利、大众、方太、慈星、甬矽等一大批龙头企业。2019年,新区实施规上工业总产值2211.4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508.4亿元。

“补短”,可以依托上海都市圈,打通人才通道,探索“星期天工程师”“候鸟式人才共享”等沪甬人才柔性流动模式。从支持高新技术成果落地、科创平台设立、申报重大人才项目、给予薪酬补助和工作津贴等方面制定宁波人才软性管理机制,借鉴上海“人才注册制”的做法,进一步打破长三角地理边界尤其是行政管理边界。

根据规划,今年前湾新区将安排重点项目116个,力争全年新招引项目80个以上,总投资不低于800亿元,其中100亿元以上项目1个,50亿元以上项目3个,10亿元以上项目20个。

大通道打通大动脉

在城市群空间演变和生发成型的过程中,城际交通等基础设施无疑起着独一无二的推动作用。交通基础建设的完善是人才、信息等各要素畅通流转的前提,要把前湾新区这颗明珠托举到长三角地区、全国甚至全世界的视野中,推动区域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十分关键也十分必要。

从这张蓝图中,我们看到这片土地的交通脉络正在被逐渐打通。

日前公布的《浙江建设高水平交通强省的实施意见》中提出,浙江将着眼打造一批能够在全国领先、具有标志性和引领性的重大项目,谋划启动“十大千亿”和“百大百亿”等重大工程。

前湾新区共涉及3个千亿级超级交通工程,分别是在建的环杭州湾智慧高速公路、正在进行前期工作的沪嘉甬铁路、积极谋划的沪甬跨海大通道。

环杭州湾智慧高速公路建成后,前湾新区前往宁波市区,既可走原有的沈海高速,也可走杭绍甬智慧高速公路,时间约半小时;前往杭州萧山机场可半小时左右到达。

沪嘉甬铁路是一座架在杭州湾上的高铁大通道,项目建成后,将大大缩短宁波至上海、苏州等地的时空距离,前湾新区至上海虹桥枢纽约35分钟到达,有望实现宁波至上海1小时交通圈,宁波至北京可5小时内到达。

随着一个个重大交通项目的快速推进,位于上海、宁波、杭州几何中心区域的前湾新区,将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在长三角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开启飞速的区域蝶变。

这股奋进的热流将通过“大动脉”传导到城市“毛细血管”,联动宁波另一张“金名片”宁波舟山港,借力海铁、海河、江海等多式联运,构筑起连接中西部的通江达海、集约高效的综合交通物流走廊;此外,宁波地铁2号线已经引入栎社机场,实现了地铁轨道交通与航空对接。高铁方面规划也很明确,宁波西站选址就在机场旁边,宁波机场T3航站楼与高铁宁波西站,又将形成一个“无缝对接”的“空铁一体”的综合性交通枢纽……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为宁波拥抱长三角打开了想象空间。

在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未来一段时间内要加快金甬铁路、庄桥至宁波站增建三四线、杭甬高速复线宁波段、象山港疏港高速等项目建设,力促沪嘉甬铁路、六横公路大桥一期尽早开工。做好空铁一体综合枢纽、甬舟铁路、宁波至余慈城际铁路二期、沈海高速姜山北至甬台界段改扩建等项目前期,加快市域交通联网互通。推进落实7个沪甬专项合作协议,高起点建设前湾沪浙合作发展区等等。

大都市区打造新高地

大都市区,是大湾区的主引擎、大花园的主支撑、大通道的主枢纽,是浙江的新高地。

2020年是浙江大都市区加快建设年,宁波都市区作为省里确定的四大都市区之一,范围包括宁波、舟山和台州3个市,和省内另外3个都市区一样,具有突出的特色和优势。

宁波舟山港链接100多个国家(地区)的500多个港口,2019年货物吞吐量11.2亿吨、连续11年世界第1,集装箱吞吐量2753万标箱、居世界第3;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舟山综合保税区、梅山保税港区、宁波保税区等各类海关特殊监管区,以及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功能齐全的高能级开放平台给都市区带来链接国际的开放优势;富有活力的民营企业贡献了近80%的GDP、75%以上的税收和85%以上的就业,涌现出舜宇、吉利、奥克斯、和润、伟星等一批明星营企业,成为长三角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宁波跑出“加速度”

立足于这些特色优势,宁波都市圈下步将围绕哪些方面进行重点突破呢?

在4月29日于宁波召开的浙江大都市区建设新闻通气暨媒体走进大都市区启动会上,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在谈及今年全省大都市区建设工作安排时,表示要“突出唱好杭州、宁波的‘双城记’”,将宁波置于这个全省大战略中的重要位置。

宁波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透露,《宁波都市区建设行动方案》目前已基本定稿,待省里审定通过后,今年将印发实施;总体思路是,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构建“一主两副四片两带”的空间布局,努力打造全球综合枢纽,国际港航贸易中心、亚太文化交往中心和幸福宜居美丽家园,为浙江建设“重要窗口”贡献重要力量。建设路径主要分四大重点:在开放优势增创上实现新突破、在重大设施互联上实现新突破、在产业协同创新上实现新突破、在公共服务共享上实现新突破。

推动“甬舟一体化”是宁波大都市区布局中的重要一环。

2019年省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了谋划推进宁波舟山一体化,此后,两市在港口一体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开放联动发展等领域加快推进,甬舟深度一体化已驶入建设“快车道”。

港口一体化是甬舟深度一体化的突破口。去年,宁波港域保税油供油2000多批次,供油量超过120万吨,分别较前两年平均值增长199%和107%。两地还建立了航道、锚地基础设施资金投入长效机制,宁波舟山港虾峙门口外30万吨级人工航道扩建工程获得工可批复,共同出资方案已明确,力争2020年到2021年建成投用。

在两会上,一些代表委员建议,利用宁波、舟山两市在自然资源、科研、金融、人才等高端要素上的互补性,借鉴深圳、汕头两地建设深汕特别合作区的经验,推动建设甬舟合作先行区,与甬舟一体化战略做好衔接。届时,这个合作先行区将会为全省区域合作模式打开新路径,创造新经验,更为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铺出新平台。

高手过招,胜在内功,宁波在发展规划中把自己放在更高坐标、更高平台上去比拼,可以预见,在加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征途中,还有许多惊喜等待迸发。 记者 史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