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原油減產初達意向,各方博弈下原油市場“命懸一線”

國際原油減產初達意向,各方博弈下原油市場“命懸一線”

免責聲明:本文旨在傳遞更多市場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火星財經官方立場。

国际原油减产初达意向,各方博弈下原油市场“命悬一线”
国际原油减产初达意向,各方博弈下原油市场“命悬一线”

國際原油減產協議終於達成初步意向。過去一個月,疫情傳播、經濟重創及其帶來的全球總需求顯遭削弱,衝擊國際原油市場,石油價格歷經可怕的下探。以WTI原油為例,自3月9日大幅調控低開當日收報31.13美元,盤中最高價格34.88美元,到3月30日達到最低點19.27美元,此後開始小有反彈,其間最大跌幅達到44.75%。

初步達成意向,原油減產迎契機

4月11日凌晨(北京時間),G20能源部長視頻會議結束。作為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全球金融市場和能源市場深處動盪背景下,包括國際能源署、OPEC和國際能源論壇等國際組織及重要產油國挪威也均派代表參加出席,以共同應對集體能源安全面臨風險威脅的一次會議,此次會議的重點,是希望作為全球產油量最大的美國參與減產的行動中,為回應關切,美國能源部長丹·布魯耶特會上表示,2020年年底前美國原油產量將下降約200萬桶/日,但是並未對原油減產作出明確承諾。

而在前一天,在OPEC+機制會議中,沙特和俄羅斯等國就原油減產協議達成初步意向,消息一出,立即帶動原油價格應聲而起,一度漲逾10%,儘管隨後的正式宣佈結果不及此前市場傳佈的消息,原油價格震盪收跌,但減產的初步達成利好依然為原油市場生態帶來久違的希望。

而在更早的4月5日,沙特阿美推遲公佈5月份原油官價,在為推動即將舉行的OPEC+減產會議付出努力的同時,也為隨後的原油市場利好作下了註腳。

原油“賤不如水”

稍作回顧,過去的一月,原油價格暴跌,引發的全球資本市場“大崩盤”依然令投資者驚悸不已。作為大宗商品之王,國際原油價格不尋常波動帶來的傳導效應,會顯著衝擊商品及資本市場,引發劇烈動盪。

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居家隔離與工商業停擺,全球經濟活動受到顯著衝擊,引發全球總需求下滑。在此背景下,以沙特與俄羅斯為代表的OPEC+試圖通過達成原油減產協議,以挽救需求下滑下的價格態勢。遺憾的是,該提議遭到俄羅斯的拒絕,原油減產協議宣告失敗。隨後,沙特國有石油公司迅即宣佈降價增產,不僅將4月份原油售價予以調降,同時決定從4月起將石油產量增加200萬桶/日至1230萬桶/日的水平,此舉立即導致原油市場價格應聲而跌,一落千丈,並點燃全球股市技術性熊市,引發投資者恐慌性拋售,“黑色周”瀰漫全球資本市場。

反諷的是,原油價格的暴跌,市場一度出現了“水比油貴”的調侃:一桶原油約為158.98升,以當前WTI原油價格30.05美元/桶加以計量,經換算後原油價格為0.19美元/L,而在美國,1升礦泉水2美元左右,名副其實的“油不如水”。倘若以可樂換算,結果更加“慘不忍睹”,1L經典罐裝可樂大概14美元,是國際原油價格的70餘倍。

這種“悖論”,充分反映了原油市場生態的“尷尬”局面,然而疫情的迅速暴發與蔓延帶來的市場激烈動盪,由此出現的價格“失真”,與其說是供需失衡與預期下的市場行為,不若說該不尋常的價格躁動,背後所涉及的產油國間的彼此博弈帶來的相互角力,更值得玩味。

博弈,上演“三國殺”

作為全球最大的產油主體,沙特、俄羅斯與美國的原油產量累計佔據全球總量的絕大部分,疫情暴發,基於市場需求顯著減弱衝擊原油價格的考量,以沙特為代表的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希望與以俄羅斯為代表的非歐佩克產油國就原油減產達成協議,但因為俄羅斯的拒絕宣告失敗,並在隨後迅即遭到沙特的報復性降價增產,以展現自身在原油開採領域的競爭力,同時維護其在全球的市場份額。

国际原油减产初达意向,各方博弈下原油市场“命悬一线”

美國原油產量

国际原油减产初达意向,各方博弈下原油市场“命悬一线”

OPEC原油產量

国际原油减产初达意向,各方博弈下原油市场“命悬一线”

俄羅斯原油產量

對此,俄羅斯不甘示弱,立即加以反擊,表示短期內每日原油產量可能會增加到20萬~30萬桶,未來可以增加到50萬桶。

俄羅斯:拒絕減產,旨在擠壓美國頁岩油市場

俄羅斯為什麼要拒絕新的OPEC+減產協議,引燃這場看起來兩敗俱傷的石油價格戰爭?美國《外交政策》雜誌3月9日發表《為什麼這次油價暴跌不一樣》。文章認為,俄羅斯拒絕進一步減產是為了“反擊”美國,打擊美國頁岩油。

2019年底,美國總統特朗普正式簽署2020年國防預算法案,其中要求對俄羅斯向德國輸氣的“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實施制裁。該天然氣管道總長約2400公里,耗資近100億歐元,跨越波羅的海,直接連接德國與俄羅斯兩國本土,是俄羅斯和俄羅斯天然氣集團近年重要的管道計劃,由俄氣以及包括荷蘭皇家殼牌在內的五家歐盟能源巨頭共同投資,原計劃於2020年年中將首次投產通氣。

該雜誌認為,俄羅斯拒絕減產協議,正是採取反制措施,利用價格戰,以遏制美國的頁岩油生產商。

国际原油减产初达意向,各方博弈下原油市场“命悬一线”

“北溪-2”天然氣管道線路

畢竟,在過去三年,俄羅斯與歐佩克合作限產,最終成為減產最多的非歐佩克產油國,而所讓出的市場份額也幾乎都被美國頁岩油氣搶走。眼下,受新冠疫情影響致需求減弱,疊加2016年獲得的大量融資面臨債務到期,美國頁岩油氣發展困難,俄抓住時機拉低油價,無疑可收“四兩撥千斤”的奇效。

對於這種意圖,俄羅斯全球化問題研究院院長謝爾蓋·傑里亞金認同了該種可能,並認為這是俄羅斯的談判目標。謝爾蓋進一步表示,俄羅斯與沙特讓油價保持在一個相對的低點,把美國的頁岩油企業擠出市場,然後再踏踏實實地劃分市場。

而隨後的事實似乎對謝爾蓋的觀點作出了更進一步的印證:石油“價格戰”引發俄羅斯金融市場震盪,盧布出現大幅貶值,俄羅斯拒絕原油減產帶來的經濟上的一定傷害,使得央行連續採取措施穩定盧布匯率。但近年俄良好的財政狀況,無形中增加了俄羅斯參與原油市場博弈的底氣,以至於俄財政部表示,俄能夠承受油價在6年至10年內維持在每桶25美元至30美元的水平。這也為當時俄媒體報道的消息所印證:俄銀行業資金流動性水平足以確保金融體系的穩定運轉。

不過,俄羅斯並非一條道走到底,還是留下了迴旋餘地。11日,俄新社援引伊拉克石油部長的話表示,沙特和俄羅斯的分歧正在縮小。而在前一天,俄羅斯能源部長諾瓦克也表示,歐佩克與非歐佩克產油國沒有就減產協議達成一致,並不意味著各方不能繼續進行合作,如有必要,各方能夠重新就石油產量問題達成一致。

沙特:以打促談

而在沙特看來,疫情導致的全球原油需求銳減疊加現有的市場充足供給水平,因此似乎更亟亟於通過減產來避免價格殺跌帶來的無謂損失,以維護原油價格穩定。以至於,在俄羅斯拒絕減產協議後,沙特不僅意氣決絕地開展報復性行動,大打價格戰,更是在俄方表達“有繼續合作可能”時,沙特能運大臣阿卜杜勒-阿齊茲·本·薩勒曼依然不留情面地施以顏色,“沒有跡象顯示未來數月內將會召開產油國會議協調原油產量。”

沙特經濟報主編穆罕默德·比希在接受採訪時也表示,所有產油國對此都應負有責任,沙特的決定只是這一問題的最終表現,事實上沙特一直希望能致力於實現原油生產國之間利益的平衡,同時沙特也是過去三年中,對減產協議相關規定遵守程度最為嚴格的國家之一。

国际原油减产初达意向,各方博弈下原油市场“命悬一线”

沙特經濟報主編穆罕默德·比希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他同時表示,提高原油產量和調低售價的舉措短期內雖然會對沙特國內經濟造成消極影響,但近年來沙特旅遊和娛樂等非石油產業的發展能夠起到一定補充作用,表達出即便價格戰持續,沙特依然有資本應對價格下跌帶來的經濟影響。

但不可否認,沙特掀起價格戰,最終目的仍然寄希望於以打促談,逼迫俄羅斯重回談判桌並同意減產,將油價重新維持在合理水平。這種以打促談的“苦心”,在此前沙特正考慮以目前的1230萬桶/日原油生產水平為基礎實施減產,並將主持召開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成員國和包括俄羅斯在內的非歐佩克產油國共同參加的視頻會議,以就目前國際原油市場形勢展開討論可以體現出來。畢竟,能夠實施原油減產協議是沙特的目的,也符合當前的市場情勢。

果不其然,在10日(北京時間)凌晨舉行的歐佩克+會議上雙方初步達成意向,將在今年五、六兩月集體減產原油1000萬桶/日以穩定國際油價。

歷經一月餘的“原油大戰”總算稍稍告一段落。

美國:總會左右逢源”?!

反觀作為全球最大的產油國——美國,既不參加任何減產談判,又以強者的姿態向俄羅斯和沙特施壓,要求結束“價格戰”。如,美國總統特朗普一度表示要斡旋OPEC+減產,以制止油價下滑。就在本月4日,特朗普又在白宮表示,必要情況下將加徵原油進口關稅,避免國際原油低價衝擊本國原油市場,維護本國石油企業。更有甚者,美方意圖通過反歐佩克法案,允許美國企業對歐佩克發起反壟斷訴訟,並禁止一切外國組織合謀操縱能源價格,施壓沙特結束價格戰。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美國官員開始討論建立美沙石油聯盟的構想,希望沙特能單獨與美國建立同盟以取代歐佩克。

即便上述措施行不通,或者遭遇阻礙,低油價也讓美國看到了調整戰略石油儲備的良機。3月初,美國總統特朗普宣佈將利用低油價契機讓戰略石油儲備基地重新儲滿原油,對此美能源部官員表示,美國戰略石油儲備可以再增加7700萬桶原油。

一言以蔽之,新冠疫情大流行與全球經濟衰退威脅,國際原油市場需求減弱的現實壓力,仍是產油國各方博弈的焦點,成為主宰國際原油市場前景的關鍵因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