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疫情後期,個人怎麼防?養老機構咋個管?國務院的指南來了

疫情到了後期,全國大部分地區都已經解除封閉式管理。形勢良好,卻不等於完全放鬆。這個特殊階段,個人和機構該如何把握防控的分寸,才能防控生活兩不誤?國務院近日印發《關於印發重點場所重點單位重點人群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關防控技術指南的通知》(以下簡稱《指南》),詳盡地給出了各類人群和機構的預防指南。

養老在線特地為讀者梳理出《指南》中關於老年人日常生活和養老機構日常管理方面的內容和建議。


關注︱疫情後期,個人怎麼防?養老機構咋個管?國務院的指南來了


1

個人方面


居家


勤洗手

老年人的抵抗力相對較低,無論居家或者在外,都倡導老年人養成勤洗手的衛生習慣,並注意洗手後及時塗抹護手霜。


不共用個人用品

不要和他人共用毛巾等個人用品,以免帶來感染風險。


生活規律

儘量保持正常生活規律,保證充足睡眠;飲食上以清淡為主,營養要均衡。


健康監測

每天關注自己的健康狀況,做好健康監測,定時測量體溫、血壓等,如果出現發熱、咳嗽等可疑症狀時,及時就醫。

關注︱疫情後期,個人怎麼防?養老機構咋個管?國務院的指南來了


幾種特殊情況


有慢病的老人

有慢性肺病、心臟病的老年人,要在醫生的專業指導下佩戴口罩。


正在服藥的老人

患有基礎疾病的老年人需長期服藥時,不可擅自停藥,可定期去附近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就醫開藥,或經醫生評估後開長處方,減少就醫開藥次數,就醫時做好自身防護,也可由家屬代取藥物。


需陪護的老人

需要陪護的老年人,要提示陪護人員注意自身健康,減少外出,如果必須外出要做好自身防護。

關注︱疫情後期,個人怎麼防?養老機構咋個管?國務院的指南來了


出行


減少外出

疫情完全結束前,儘量減少外出,不去人員密集或通風不良的場所,避免參加聚會、打牌、下棋、跳廣場舞等聚集性活動。


外出防護

外出時做好個人防護,建議佩戴口罩,儘量與他人保持1米以上距離。

關注︱疫情後期,個人怎麼防?養老機構咋個管?國務院的指南來了


私家車出行


備好防疫物質

車輛出行前宜配備口罩、手套和手消毒劑等防護物資。


重視通風

車輛保持衛生整潔,運行期間做好通風換氣。


個人防護

注意個人衛生習慣,打噴嚏時用紙巾遮住口鼻或採用肘臂遮擋等。進入公共場所返回車輛後,車內人員都要及時用手消毒劑進行手消毒。


其他狀況

車內如有發熱、咳嗽等可疑症狀者,同車所有人員須佩戴口罩。搭乘後,車輛開窗通風,並對可疑症狀者接觸過的物品表面(如:車門把手、方向盤和座椅等)進行徹底消毒。


有疑似病人搭乘時,同車所有人員佩戴口罩。搭乘後,應及時做好私家車物體表面(座椅、方向盤,車窗、車把手等)和空調系統的消毒。


出現嘔吐物時,立即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加足量消毒劑(如含氯消毒劑)或消毒幹巾對嘔吐物進行覆蓋,清除嘔吐物後,再對嘔吐物汙染過的地面、車壁等進行消毒處理。

關注︱疫情後期,個人怎麼防?養老機構咋個管?國務院的指南來了


就醫


醫院屬於重點防控機構,就醫前要做一些防控準備。


就近就醫,提前預約

按需選擇就近醫院,提前網上或電話預約掛號,提前瞭解疫情期間醫療機構的就診流程,熟悉科室佈局,就醫結束後不在醫院逗留,減少在醫院停留時間。


全程戴口罩,多洗手

就醫時全程佩戴口罩,注意個人衛生,避免用手接觸口眼鼻,打噴嚏、咳嗽時用紙巾遮住口鼻或採用肘臂遮擋等。做好手衛生,儘量避免觸摸門把手、掛號機、取款機等物體表面,接觸後及時洗手或用速幹手消毒劑揉搓雙手。


保持安全距離

候診和排隊時,與他人保持1米以上間距;儘量選擇樓梯步行,若乘坐轎廂電梯,應分散乘梯,避免同梯人過多。


首選私家車

首選私家車出行,若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注意與其他乘客保持安全距離,乘坐公交車和出租車時儘量開窗通風。


回家後及時消毒

返家後,用洗手液(或肥皂)流動水下洗手或直接用速幹手消毒劑揉搓雙手。返家後,立即更換外衣,衣物儘快清洗。若在醫院內接觸了有可疑症狀的人,需對外套進行消毒處理,儘量選用物理消毒,56℃煮沸30分鐘或烘乾機80℃以上烘乾20分鐘,必要時可選用化學消毒劑浸泡消毒。

關注︱疫情後期,個人怎麼防?養老機構咋個管?國務院的指南來了


2

養老機構


低風險地區


1

做好口罩、洗手液、消毒劑等防疫物資儲備,制定應急工作預案,設置應急處置區域,落實單位主體責任,加強人員培訓。

2

建立健康監測制度,每日對老年人及員工健康狀況進行監測,身體不適時應及時就醫。

3

對進入養老院的人員進行體溫檢測,體溫正常且無發熱、咳嗽、流涕、腹瀉等疑似症狀的方可進入,並做好出入登記。

4

加強辦公區域和室內公共活動區域通風換氣。如使用集中空調,保證空調運行正常,加大新風量,全空氣系統關閉迴風。

5

加強老年人居室通風換氣,氣溫適宜時首選自然通風,分體式空調使用期間需定期清洗消毒。

6

加強辦公區域、食堂、室內公共活動區域等清潔消毒。

7

保持養老院內環境清潔衛生,垃圾做到“日產日清”,清運過程中應採用密閉化運輸。

8

公共衛生間應乾淨整潔,配備洗手設施和洗手液。

9

控制探訪人員數量、活動區域和探訪頻次,對探訪人員進行實名登記。

10

完善健康檔案,加強對老年人原有疾病及症狀監測,提前規劃好就診醫院、時間、乘坐車輛、出行路線、陪同人員、檢查項目等。

11

工作人員應佩戴口罩,加強手衛生,打噴嚏時用紙巾遮住或肘臂遮擋口鼻。

12

老年人在居室內不需要佩戴口罩。在戶外活動時應隨身備用口罩,與其他人近距離接觸(小於等於1米)時及時佩戴。

13

當發現新冠肺炎病例時,應當及時送定點診療機構救治,並在當地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指導下,對養老機構內部進行消毒和清洗處理,對密切接觸者進行醫學隔離觀察。


中、高風險地區


中高風險區域除上述13項措施外,還應做到以下7條措施。

1

無病例的養老機構,老年人身體出現不適或疾病發作,養老機構應當及時與老年人和家屬溝通商量,通過電話求助醫療機構、請醫療機構醫生出診、撥打120急救送醫。

2

在醫療機構就診後返回養老機構的老年人和陪同工作人員,應當隔離觀察14天,無異常後方可入住和工作。

3

老年人出現發熱、乾咳、乏力等新冠肺炎可疑症狀時,應當立即實施隔離,並對密切接觸者進行醫學隔離觀察,及時就醫排查。

4

老年人確診為疑似病例或確診病例的,應當立即送定點醫療機構就診,並對居室、個人物品進行終末消毒,對密切接觸者進行醫學隔離觀察。

5

新冠肺炎老年人治癒後需返回養老機構的,應當隔離觀察14天,無異常後方可入住。

6

實行封閉管理,不提供堂食,禁止外來人員探視等。

7

符合民政部制定的養老機構疫情防控有關要求。




校對︱阿凡

圖︱自網絡

養老在線

新養老 ❄ 新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