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吟 《道德經》簡說

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返。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大人亦大


道德經與易經相通,甚至可以說,道德經的原理來自於易經。孔子在整理《易經》時說,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然而老子說有一個名為道的東西,在天地還沒有出生之前它就已經有了。

如果說,道大、天大、地大、人大(王大。王字是三橫一豎,三橫上為天、下為地、中間為人,一豎是能上下貫徹通達天、地、人道德學識之義,這樣的人就可稱為王。)各為宇宙洋洋大觀的大事物、大道理。人之所以也能稱得起這個大字,是因為人能夠依存於天地而效法天地的德能。

因此,《易經》六十四卦循環往復,以乾、坤兩卦開始,接著就是屯卦。乾坤為天地,屯為人文文化的集聚與發展。


龍吟   《道德經》簡說

天地人三才之道


卦辭為周文王所作。

首先是乾卦,乾代表陽、天、馬、男性等等。乾為元、亨、利、貞。

元:開頭。大。起始。

亨:通達。順利。獻(響音,有享之義)。

利:順利。銳利。利益。

貞:正。堅定。占卜(用以前瞻,定方針)。

我們再將乾、坤、屯一起,以周公的爻辭來說明一下。

乾之爻辭:

用九:見群龍無首,吉。

上九:亢龍有悔 。 (乾 。 巳蛇 )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夬 。 辰龍 )

九四:或躍在淵,無咎。 (大壯。 卯兔)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泰。 寅虎 )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臨 。 丑牛 )

初九:潛龍勿用。 (復 。 子鼠 )

坤之爻辭:

用六:利永貞。

上六:龍戰於野,其血玄黃。 (坤 。 亥豬)

六五:黃裳,元吉。 (剝。 戌狗)

六四:括囊,無咎無譽。 (觀 。 酉雞)

六三:含章,可貞,或從王事,無成有終。(否 。 申猴)

六二:直,方,大。不習,無不利。 (遁 。 未羊)

初六:履霜,堅冰至。 (姤。 午馬)


乾坤是天地,時空,大之象,是龍馬精神。

下面具體地來看一下屯卦:


龍吟   《道德經》簡說

水雷屯卦,在乾坤兩卦之後,排序第三。


屯之爻辭:

上六:乘馬班如,泣血漣如。

九五:屯其膏,小貞吉,大貞兇。

六四:乘馬班如,求婚媾。往吉,無不利。

六三:即鹿無虞,惟入於林中,君子幾不如舍,往吝。

六二:屯如邅如,乘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貞不字,十年乃字。

初九:磐桓。利居貞。利建侯。

初九的磐桓,磐是大石頭,桓是古時候用作標誌物的木柱子,就是後來的華表。大石頭是天然的東西,華表則是人類的文化。

人類在天地間,遵循自然規律就利於生存與發展,這就要有好的、清明的政治。

再看六二,屯如邅如,屯與邅都是屯集、集聚的意思,屯,是屯集同時也是發散與流通。乘馬班如,乘馬是車馬如龍的樣子。

班,是古時的分玉,上面刻有文字:兄正文白;尹父分子。作為分發食物與財產憑證的玉器,就如同兵符可以有權分兵一樣。引申義是講人文文化、社會結構的不斷進化與發展。

如,朱元璋的智囊中有道家人物朱升,幫他平定天下,就提出了“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戰略方針。

匪寇,婚媾。匪,不。寇,劫掠,入侵。匪寇就是不使他人他物來侵略的意思,婚媾是和睦地相處與交流。(這與上面講的屯集、發散與流通“廣積糧”放在一起,就是“高築牆”)。

女子貞不字,十年乃字。貞,正。字,嫁人生子。到了可以結婚年齡的女子竟然正居閨房十年都不嫁人,這句話的引申義就是後來朱元璋戰略方針中的“緩稱王”。

六三,即鹿無虞,鹿,《詩經·小雅·鹿鳴》: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是喻指政權或在位管理者。無虞,可以沒有憂患。政權要如何才沒有憂患呢,就要求在位的管理者,像大禹治水那樣,與人民患難與共,深入群眾,投入到實實在在地工作中去。正如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是“即鹿無虞,惟入於林中,君子幾不如舍,往吝”。

六四,乘馬班如,求婚媾,是政治上的和平外交,文化的影響與感召。這是往而吉,無不利的。

九五,屯其膏,膏本義是油脂,引為充足的物質基礎。小貞吉,大貞兇。是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因為世界上還很不太平,還遠遠沒有到能大貞,也就是連防人之心都不需要的時候。

上六,乘馬班如,泣血漣如,是由於政治清明,社會生產力以及人們的精神生活高度文明。

泣,眼淚。有一句俗話說,眼睛裡不能容沙子,其本意我們不說,這也就是說明了眼淚是最乾淨的了。血,溝洫。筆直暢通的溝渠,像眼淚一樣明淨的水流,漣漣的波紋泛著耀眼的波光。這是喻指政治清明,政令通暢。

古代社會主要為農業經濟,所以農田水利好壞是衡量一個政權的重要標誌性指標。

人是天地自然之子,人效法天地,自強自律、無私奉獻、團結合作,從而就有了璀璨的人文文化。

天地雖大,它也有所依存,那就是道。道法自然,就是本來如此、理應如此。按照佛門的說法就是法爾如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