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四大名將,為何只有白起被封神?

春秋戰國時期,戰爭最為平常,七國中齊、楚、燕、魏、韓、趙、秦各有矛盾和恩怨情仇,因此這一時期的名將世代輩出,其中要數秦國的白起、王翦,趙國的廉頗與李牧四人最為出色,名氣不僅盛,個人能力也很強,被尊為戰國四大名將。

而這四大名將中為何被封神的唯獨只有白起?這其中是什麼原因呢?

首先說一說趙國的李牧,李牧嬴姓,李氏,名牧,戰國時期趙國柏仁(今河北省邢臺市隆堯縣)人,他原先在趙國北部的邊境,一直為了守衛趙國邊境而抗擊北部的匈奴,他用了數年的時間打造出一支裝備精良而素質極高的邊防軍。

曾用步兵戰勝匈奴騎兵,也曾設計大破匈奴十餘萬騎兵的大舉入侵,先後滅掉襤,攻破東胡,降服林胡,打得單于落荒而逃,以至於其後十多年間不敢接近趙國邊境一步。

後來趙國與秦國開戰,李牧身先士卒一心應對強秦的兼併之戰,與秦五戰三勝,並在宜安之戰重創秦軍,可惜後來趙王聽信了讒言對李牧產生了懷疑,不僅奪取了他的兵權,並在不久後加害了他,令後人不得不扼腕嘆息。

戰國四大名將,為何只有白起被封神?

而同樣身為趙國的名將廉頗,為人英勇而憐下,知難而忍恥,在趙惠文王在位前期,東方六國與齊、秦最為強大,趙惠文王十五年(公元前284年)名將樂毅同時擔任燕、趙兩國之相,聯合秦、韓、魏形成五國聯軍一同伐齊,大敗了齊軍。

而在趙惠文王十六年(公元前283年),廉頗帶領趙軍長驅直入,攻取陽晉,從此威震諸侯,一戰成名,廉頗班師回朝,官拜上卿,在當時上卿是最高級別的爵位。

而後廉頗為趙國轉戰四方,均有所建樹。

不過後來趙惠文王死後,孝成王時期,秦國與趙國交惡,廉頗依託有利地形在長平屯駐重兵,固守不出,疲憊秦軍,意在挫敗秦軍速勝之謀,卻不料趙惠文王聽信讒言,臨陣換將,導致了長平大敗,而晚年的廉頗甚至被解除了軍職,最後淒涼的死在了楚國。

戰國四大名將,為何只有白起被封神?

而身處強國秦國的王翦呢?王翦是四大名將中結局最好的一個,王翦為人小心翼翼,一輩子從來不做沒有把握的事情,雖然與白起一同來自秦國,可是他剛嶄露頭角是在白起死後的事情了,因此兩人並沒有交集。

秦始皇十一年,他帶兵攻打趙國,一路凱歌猛進大敗趙軍,並且奪得了九座城池,七年之後,他再次帶兵,只用了一年的時間,便將趙國滅亡,轉過頭來便繼續攻打燕國,很快的便佔領了燕國全境,並且把燕王趕到了遼東的苦寒之地。

而後又帶領六十萬兵馬攻打當時面積最為廣大的楚國,也只是用了一年多的時間便把楚國消滅,其一生戰功顯赫,卻不擁兵自重,最好凱旋而歸,榮歸故里,得以善終,可以說秦始皇統一六國,王翦在其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戰國四大名將,為何只有白起被封神?

而最後我們要講的是白起,白起自從喜讀兵法,常常模擬排兵佈陣,為其在以後的軍事生涯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白起十五歲的時候便開始從軍打仗,從此開始發揮了他軍事上的天份,屢立戰功,他為秦國的大一統立下了不世之功,長平之戰,他用少數的兵力戰勝了高於他3倍不止的趙軍人數,不僅以少勝多,戰後更是坑殺了趙軍40萬大軍,讓趙國從此一蹶不振,而他也因此被冠上殺神的稱號。

反觀白起一生,大小七十餘戰,未有敗績,也就是說一生從未打過一場敗仗,總共殲滅六國軍隊約165萬,因此戰神的稱號給白起是當之無愧的。

所以四大名將中也就只有白起被“金榜題名”。

戰國四大名將,為何只有白起被封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