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鄧報告:作戰損耗大,新兵沒來源,俘虜需20天教育方可補充

【開國中將張國華38】

劉鄧報告:作戰損耗大,新兵沒來源,俘虜需20天教育方可補充

1947年7月26日,張國華司令員率領豫皖蘇軍區主力撤離周口,進到淮陽以北的安子領地區。敵64旅及保3、4團當晚復佔周口,次日進入淮陽城。獲悉這一消息後,張國華當即決定在安子嶺以南設伏殲敵。備戰三天,但64旅卻未敢離淮陽一步,軍區主力即轉入淮太公路東側待機。

在反擊作戰的第二階段,各分區根據軍區的統一部署,積極進行了對蔣軍區、鄉武裝的進剿。

第一分區以第29團進至泛區,協同第28團打擊盤踞白潭、呂潭一帶的蔣軍地方武裝,並支援河西支部。

獨立團深入商、寧、睢公路兩側,打擊出擾的蔣軍保安團隊和區鄉武裝,掩護中心區土地改革。

第2分區以一部兵力進入沙河以南,積極開展遊擊活動,以分區主力清剿界首、槐店以北、寧平城、秋渠以南遊動的蔣軍地方武裝。

劉鄧報告:作戰損耗大,新兵沒來源,俘虜需20天教育方可補充

開國中將張國華

軍區特務團、獨立旅騎兵大隊在阜亳太地區清剿。分區獨立團配合淮陽支隊打由淮陽城出擾的蔣軍。

第3分區以第36團及商亳鹿柘縣大隊,積極打擊、瓦解柘城東北地區的“紅槍會”,求得與第1、2分區連成一片。

商亳及夏邑縣大隊積極向商丘方向開展活動,還派出武工隊利用青紗帳到津浦鐵路沿線開展工作。

各分區對蔣軍的保安團和區鄉武裝進行了沉重的打擊,豫皖蘇區大片地區已無敵蹤。

在緊張的戰爭環境中,張國華時刻沒有放鬆軍隊的建設。他經常深入基層和幹部戰士交流思想,針對部隊出現的一些典型問題,及時召開會議加以解決。在7個多月的緊張鬥爭中,部隊主要任務是行軍作戰,通過艱苦的戰鬥生活,部隊戰鬥作風、技術、戰術和指揮藝術得到鍛鍊與提高,但在部隊建設上,特別在紀律方面也逐漸暴露了不少的問題,違紀現象在幹部、戰士中時有發生,個別部隊發展到相當嚴重的程度。

周口戰鬥以後,全區鬥爭形勢緩和了下來,張國華及時抓住這一有利時機,對部隊組織紀律進行了整頓。在此之前,張國華考慮應首先徵求吳芝圃的意見。

一天,吳芝圃正與王幼平在屋裡商量工作,聽見門外通信員在叫:“司令員好!”

“老張來啦?”吳芝圃開門迎接張國華。

“我是特意來請教的呢。”張國華笑著說。

“哎,兩位首長,什麼時候講話都變得這麼客套了?”王幼平望了望張國華和吳芝圃,也笑了。

“好啦,言歸正傳吧。”張國華正了正身子說道,“芝圃,你覺得部隊現在的情況怎樣?”

“我和幼平正在談論這個問題呢。”吳芝圃回答說,“前段時間,部隊行軍打仗,戰績突出,但是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個別部隊紀律有些鬆散,尤其是在群眾紀律方面,問題較多。主要是分區部隊人員組成複雜,思想不齊整,有個別人敗壞部隊形象。”

“我也觀察到一些不好的苗頭,是該好好整頓一下了!”張國華皺了皺眉頭。

“我們借這兩天部隊休整,搞一次整頓嘛。”王幼平提議。

“不僅要整頓,而且首先就要從幹部開始,要重點抓好基層指揮員!”張國華加重了語氣。

劉鄧報告:作戰損耗大,新兵沒來源,俘虜需20天教育方可補充

“我同意。先從幹部開始整頓!”吳芝圃對張國華的意見表示贊同。張國華和吳芝圃一起又徵求了其他幾位領導的意見,隨即在軍區部隊中開展了一次紀律整頓。

8月3日,軍區組織召開了主力部隊連以上幹部會議。首先由吳芝圃作了形勢報告,強調為迎接反攻必須整頓紀律,論述了整頓紀律的必要性。張國華就整頓紀律工作作了報告,對整頓紀律的內容、方法和步驟作了詳細說明。4日,又召開了6000餘人參加的軍人大會,慶祝建軍20週年,張國華又對整頓紀律做了動員。隨後,在軍區機關和主力部隊中,從上而下,採取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方法,以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為準繩,檢查組織紀律、戰場紀律和群眾紀律,使全體幹部戰士都受到教育,紀律觀念大大增強。

周口之戰的勝利,部隊整頓工作的順利完成,為豫皖蘇邊區軍民支援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劉鄧報告:作戰損耗大,新兵沒來源,俘虜需20天教育方可補充

劉鄧等首長視察部隊

在魯西南戰役結束的當天,劉鄧即致電軍委:因南渡後連續作戰,損耗甚大,傷亡約1.3萬人,炮彈消耗殆盡,新兵沒有來源,俘虜至少需20天教育爭取方可補充,以補充傷亡;當前敵人現有17個旅,除整編第40師外,戰鬥力均不強,山東敵人又難西調,仍有內線殲敵之機會,故積極做南進準備,立即休整半個月,第一步依託豫皖蘇,保持後方接濟。

8月11日,劉鄧大軍從民權、商丘間和虞城地區越過隴海鐵路進入豫皖蘇邊區向南疾進,千里躍進大別山。

為了統一思想,張國華特意把軍區和地方的領導都請來。

“可能大家都已經聽說了,根據毛主席的指示,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準備往敵人的心臟上狠狠地插上一把尖刀!今天,請大家來,就是討論一下支援劉鄧大軍的事情。”張國華直截了當說明用意。

“需要我們做什麼?”行署副主任彭笑千趕緊問道。

古人語,‘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劉鄧大軍十幾萬部隊千里躍進大別山,後勤保障的形勢十分嚴峻。依我看,首先是要為劉鄧大軍修橋補路、籌集糧食。”張國華回答道。

“那有沒有仗可打?”金紹山一聽說修橋補路、籌集糧食,感覺有些憋得慌。

“有!而且你們獨立旅任務還不輕!尾隨劉鄧大軍而來的,還有大批蔣軍正規軍,你們要負責破壞鐵路,攻打車站,防止敵人通過鐵路南下!”張國華知道金紹山是名戰將,滿腦子都是指揮打仗的事兒。

劉鄧報告:作戰損耗大,新兵沒來源,俘虜需20天教育方可補充

“獨立旅要是掀不翻敵人的鐵軌,就拿你金旅長是問!”張國華又特別強調說。

“除了獨立旅,我們各分區的武裝部隊也要抓住機會,攻擊尾隨劉鄧大軍而來的蔣軍,儘可能地延緩蔣軍前進的速度,為劉鄧大軍爭取時間。”吳芝圃接過話來。

隨後,張國華對修橋補路、籌集糧食的具體工作進行了具體安排。軍區各級領導在明確各自任務之後,都急匆匆趕回去分頭行動了。

張國華帶領軍區機關幹部進村入戶,搞宣傳、做工作。一方面進行緊張的籌備糧食、柴草及架設浮橋等支援大軍過境的工作,另一方面緊急動員起來,堅壁清野、破壞路橋、隱藏船隻、晝夜襲擾,全力遲滯尾隨劉鄧大軍而來的蔣軍20多個正規旅通過。

劉鄧大軍南下要經過沙河,為不耽誤大軍行程,張國華親自帶領2分區軍民整修黃泛區道路,準備渡沙河的器材,徵集數百隻船,連夜搭起兩座浮橋。18日夜,劉鄧中路大軍通過了黃泛區,急行軍30多里,直奔沙河。由於張國華指揮豫皖蘇軍區部隊已預先搭好了浮橋,指揮部得以順利通過,第二天天明即到達河南省沈丘縣賈寨,把尾隨的敵人遠遠地用在了後面。

為了不使蔣軍利用平漢鐵路車運部隊南下攔堵劉鄧大軍,張國華令金紹山率領獨立旅西進破擊平漢路。獨立旅於17日攻克新鄭以南的官亭車站,掀翻官亭以南鐵路5公里,炸燬官亭以北鐵橋一座及和尚橋木橋一座,打退了蔣軍騎1師的騷擾,出色地完成了遲滯蔣軍的任務。

當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的時候,陳謝集團奉軍委之命於8月22日、23日渡過黃河挺進豫西。於是,豫皖蘇區成為連接大別山、豫西和冀魯豫解放區的紐帶。蔣軍正規軍除騎1師位於平漢鐵路鄭、漯段東側機動護路外,其餘均尾隨劉鄧大軍南下。在豫皖蘇邊區境內及邊沿的蔣軍保安團隊,除少數流動遊擊外,均龜縮城鎮,構築工事,藉以自保,惶惶不可終日。

劉鄧報告:作戰損耗大,新兵沒來源,俘虜需20天教育方可補充

劉鄧首長

為適應新形勢下軍事鬥爭的需要,張國華在徵求軍區其他領導意見後,調整了部分武裝:2分區第1團與一分區29團合併為豫皖蘇軍區第1團;2分區第3團與軍區特務團合併為豫皖蘇軍區第3團,均歸軍區直接指揮,在全區機動。各分區亦相應地加強了基幹武裝,獨立旅亦由一部分縣區武裝加入得到補充。

蔣軍淮太鹿柘四縣聯防及太康縣保安團擔心被我軍殲滅,都集中到淮陽城內。為了儘可能地吸引敵人注意力,減輕劉鄧大軍壓力,張國華果斷決定攻打淮陽城。

淮陽是豫東重鎮,蔣軍原駐有第7專署集訓總隊和淮陽縣保安團。淮太鹿柘四縣聯防隊及太康縣保安團等部集結淮陽後,兵力共計約2000人。若能將其一網打盡,對第1、2分區以及泛西、沙南的鞏固、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在戰前部署會上,大家對如何攻城意見不統一。張國華在聽取了大家的發言後,提出了自己的意見:“據偵察人員的情報,淮陽城牆高約7米,磚砌厚實,城牆上築有地堡和掩體;護城河寬約1000米,並築有外堤,堤內積水1至3米,僅4門有路可通。既然是這樣,那我們就給他來個‘扇形攻擊’。”說到這裡,張國華略帶神秘地看了看大家。

“司令員,啥叫‘扇形攻擊’哦?”臺下有人提問。

“‘扇形攻擊’,就是我軍先以小部接敵,主力部隊逐漸對敵形成圍攻之勢。在攻城的時候,我們再來一個‘聲東擊西’,出其不意,攻其不備,讓敵人摸不著頭腦。這樣,定可一舉拿下淮陽城。”張國華這麼一說,大夥兒激動了,恨不得馬上實施。

9月5日,軍區發出戰役第12號命令:為保衛秋收,肅清土頑,便利開展土地改革,鞏固淮太地區,決定以獨立旅及軍區1、3團攻取淮陽城。具體部署如下:以30團由西門、35團由南門攻城;34團在北關、旅騎兵大隊在東關佈防,防止城內蔣軍由該處突圍;軍區第1團位於城西南的李營子為預備隊;軍區第3團位於城西南的李集,向周口方向警戒,準備阻擊可能由該方向來援的蔣軍。

各部於6日拂曉到達指定位置,將淮陽城包圍。7日拂曉發起戰鬥。30團除以一部兵力鉗制憑藉西關的一座大廟頑抗的守軍外,主力涉水直取西關,殲敵一部;35團攻取南關時,一梯隊曾受挫,二梯隊上去後攻佔南關;當兩團佔領西、南兩關後,東、北兩關守軍亦退入城內。至此,四關戰鬥告一段落。經過一天半的時間完成了攻城準備。8日黃昏後,在統一號令下,兩團同時攻城。35團在火力掩護下,僅兩分鐘即完成了架橋、登梯和登城的動作,衝上南門,30團亦同時衝上西門,守軍十分慌亂。兩團後續部隊源源入城,實施分割圍殲,當夜24時戰鬥勝利結束。

是役,俘淮陽縣長兼少將保安司令張振江和第7專署少將保安副司令王成章以下1400餘名,斃傷200餘名,淹死100餘名,共殲敵1700餘名;繳獲迫擊炮4門、重機槍3挺、長短槍1200餘支、子彈數萬發、電臺3部。兩團陣亡19名,負傷134名。這次戰鬥,榮獲晉冀魯豫軍區通令嘉獎。

劉鄧報告:作戰損耗大,新兵沒來源,俘虜需20天教育方可補充

蔣軍俘虜(資料照)

淮陽戰鬥後,軍區主力部隊進行了短期休整,張國華認真總結了豫皖蘇軍區成立以來8個多月的作戰經驗與教訓,評選了戰鬥英雄和工作模範,提出了今後的鬥爭任務,特別對士改任務做了動員和佈置。當時提出的口號是:“土改第一,土改高於一切,一切為了土改,全力進行土改。”會後,除區黨委、行署及其所屬的各級黨政工作人員全力以赴進行土改外,獨立旅及軍區第1、3團抽調了400餘名幹部參加土改,軍區機關幹部亦在駐地附近積極支援幫助土改。

9月25日,軍區召開了全區第一次建軍會議,張國華在會上作了《關於地方武裝建軍的報告》。報告首先對9個月來的鬥爭作了基本總結,接著對分區基幹團、地區支隊和縣區武裝的性質、組織原則、任務與領導關係做了明確規定。這次會議,對豫皖蘇區地方武裝的建設、鞏固與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從軍區成立到淮陽戰鬥結束,8個多月時間內,張國華領導豫皖蘇邊區軍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行程8000裡,殲敵1.5萬,牽制了7萬多蔣軍,繳獲各種火炮50餘門輕重機槍250餘挺、長短槍8000餘支,解放城鎮24座(次)。全區已具有3個地區、31個縣及其所屬的區鄉政府,地區面積擴大了近一倍。軍區主力及地方武裝有了較大的發展,除獨立旅外,軍區直轄有第1、3兩團,各分區共轄有4個團和4個團級支隊,縣、區都有縣大隊和區中隊。8月份全區正規武裝2.3萬餘人,較軍區成立時的實力增加了0.6倍,而縣區武裝則增加了3倍,並組織了廣大的民兵。部隊裝備普遍改善。通過反“清剿”鬥爭,各級幹部和武裝都經受了嚴峻的考驗和鍛鍊,提高了指揮藝術和勝利信心,戰術、技術特別是攻城的技戰術有了較大的提高,還取得了打蔣軍正規軍的經驗。全區軍民以高昂的鬥志,迎來了全國解放戰爭的戰略進攻。

(未完待續)

劉鄧報告:作戰損耗大,新兵沒來源,俘虜需20天教育方可補充

劉鄧報告:作戰損耗大,新兵沒來源,俘虜需20天教育方可補充

【注:《井岡山上走出的“井岡山”——張國華傳》作者尚有少量存書。如有需要者可私信留言聯繫。參加對印反擊戰或者18軍的老戰士,作者敬贈此書,贈完為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