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王朝四路出塞,北征匈奴,從此北匈奴退出漠北,西域遂歸中原

前言:南匈奴歸附東漢

公元25年,光武帝劉秀在鄗(今河北柏鄉)南千秋亭稱帝,改年建武,定都洛陽,中興大漢政權(史稱東漢)。建武二年(公元26年),光武帝用十時間統一了全國,但當時的匈奴比較強盛,建國初期的光武帝主要採用守勢防禦策略,包括延續西漢年間的和親政策。

建武二十四年冬十月,匈奴奧鞬日逐王比自立為南單于,於是分為南、北匈奴。

建武二十五年春正月,南單于遣使詣闕貢獻,奉蕃稱臣;又遣其左賢王擊破北匈奴,卻地千餘里。

建武二十六年正月,遣中郎將段郴授南單于璽綬,令入居雲中,始置使匈奴中郎將,將兵衛護之。南單于遣子入侍,奉奏詣闕。於是雲中、五原、朔方、北地、定襄、雁門、上谷、代八郡民歸於本土。

《後漢書*光武帝紀》

漢光武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匈奴貴族發生了爭奪單于繼承權的鬥爭,分裂為南北兩部。南匈奴“奉藩稱臣"後,光武帝遣中郎將段郴監護南匈奴,立單于庭於五原西部,後又內遷到雲中。南單于還遣子入待。東漢王朝對南匈奴貴族的賞賜極為豐厚,並派將卒數千人護衛南單于。

東漢王朝四路出塞,北征匈奴,從此北匈奴退出漠北,西域遂歸中原

光武帝劉秀


漢明帝一改守勢策略,主動出擊,北征匈奴,西域遂成中原統一帝國的一部分。

永平十六年春二月,遣太僕祭肜出高闕,奉車都尉竇固出酒泉,駙馬都尉耿秉出居延,騎都尉來苗出平城,伐北匈奴。竇固破呼衍王於天山,留兵屯吾廬城。耿秉、來苗、祭肜並無功而還。

永平十七年冬十一月,遣奉車都尉竇固、駙馬都尉耿秉、騎都尉劉張出敦煌崑崙塞,擊破白山虜於蒲類海上,遂入車師。初置西域都護,戊已校尉。

《後漢書*明帝紀》

漢明帝繼大統後,在對付周邊遊牧民族的侵擾問題上,由於社會的安定和國力的恢復,明帝一改光武朝的守勢,採取積極進攻的戰略。永平八年(公元65年)和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北匈奴先後進攻河西諸郡,而且脅迫西域小國隨同入寇。面對北匈奴勢力的猖狂侵擾,耿秉上奏說:"中國虛費,邊陲不寧,其患專在匈奴!以戰去戰,聖王之道。"

明帝有志於北伐,十分贊同耿秉的意見。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明帝命令屯兵涼州(東漢治隴縣,今甘肅清水縣北)竇固和耿秉同南匈奴及烏桓、鮮卑等少數民族組成的騎兵部隊,出塞北征,揭開了東漢王朝同北匈奴戰爭的序幕。這次出征,竇固西出酒泉,在天山(今新疆吐魯番城北)擊敗匈奴呼衍王部,追至蒲類海(今巴里坤湖),佔據了伊吾盧城(今新疆哈密)。

為了鞏固軍事活動的成果,竇固令假司馬班超和從事郭恂到西域諸國開展外交活動。班超和郭恂率領36人,先到鄯善,在鄯善國擊殺匈奴派往該國離間的100名使者,迫使鄯善王聲明從今以後依附漢朝,永無二心,並且納子為質。班超隨著質子回到首都洛陽,明帝下詔提升他為軍司馬,命令其繼續經營西域。從此以後,西域遂成中原統一帝國的一部分,得到長足的發展。


東漢王朝四路出塞,北征匈奴,從此北匈奴退出漠北,西域遂歸中原


漢章帝遣西域長史班超經營西域,維護絲路。

永平十八年十一月戊戌,詔徵西將軍耿秉屯酒泉。

建初三年閏月,西域假司馬班超擊姑墨,大破之。

建初五年是歲,西域假司馬班超擊疏勒,破之。

元和三年是歲,西域長史班超擊斬疏勒王。

章和元年八月癸酉,北匈奴蘭儲等率眾降。

是歲,西域長史班超擊莎車,大破之。月氏國遣使獻扶拔、師子。

漢明帝時,班超奉命出使西域,使西域諸部歸服,中央政府在該地建立都護府。不過,該地仍是不斷髮生戰亂,局勢頗不平靜。章帝即位之初,焉耆、龜茲、車師等聯合北匈奴,攻打中央政府的軍政駐地,形勢頗為吃緊。章帝召群臣商議對策,眾人皆欲暫緩,唯有司徒鮑昱力主馳援。章帝派兵西進,解救了邊危。

不過對於是否繼續經營西域,朝野上下也有爭論。由於確實存在人力和物力的困難,章帝最終還是放棄了西域,詔令滯留西域的漢朝人員回國。

這時班超住在疏勒國,也接到了撤退的詔書。由於在西域生活多年,他有些依依不捨,西域人民也愛戴和尊敬他,但王命在身,只好收拾行裝拔轉東行。不久到了于闐國,于闐人民攔道迎接班超,就近的人們伏地抱著班超的馬腳,不讓他離開。班超無奈,只好留下來,同時上書章帝,請求他留屯西域。章帝同意了班超的請求。

班超在西域團結各族人民,對付匈奴有辦法,有效地遏止了北匈奴的侵擾。西域各國除龜茲外,都願意臣服於漢。建初六年(公元83年),班超在疏勒上書章帝,請求派兵支援,降服龜茲,實現"斷匈奴右臂"的戰略意圖。章帝支持班超的計劃,徵集吏士,令徐幹為假司馬,率領一千多人的遠征軍,西去馳援班超。在西域諸國中,烏孫最強大,班超又請求章帝,遣使慰問烏孫國王。烏孫國王非常高興,於建初八年(公元85年),派遣使者回訪漢朝,表示友好。章帝覺得在西域,漢朝有這樣一個大國的支持非常稱意。於是

提升班超為將兵長吏,授予他代表漢政府在西域行事的權力。這樣就為和帝時期東漢政府再次打通同西域的密切交往鋪平了道路。

東漢王朝四路出塞,北征匈奴,從此北匈奴退出漠北,西域遂歸中原


咱們在這裡討論下:中國不產獅子 為何獅文化貫穿千年。

月氏國遣使獻扶拔、師子。


獅子有三名,即狻猊(音同酸泥,又寫作狻麑)、師子(即獅子)和虓(音同肖)。狻猊最早見,《爾雅•解獸》中說:“狻猊,如虎貓,食虎豹。”這是關於獅子最早的記載。西漢武帝通西域後,中原對獅子有了較直觀的瞭解,但在正史中,尚無進貢獅子的記載,直到東漢章和元年(公元87年),才有了第一次貢獅記錄,即:“西域長史班超擊莎車,大破之。月氏國遣使獻扶拔、師子。”獅子最早是沿古絲綢之路引入中國,即當時的東漢國都洛陽,可謂古絲綢之路走來的“第一獸”。因其傳入時剛好碰上佛教東傳京師洛陽,以祥瑞辟邪為內核的“獅子文化”很快被中原文化吸收和同化。

東漢王朝四路出塞,北征匈奴,從此北匈奴退出漠北,西域遂歸中原

洛陽博物館·東漢石辟邪


漢和帝遣將瓦解北匈奴,從此匈奴勢力退出漠北。

章和二年冬十月乙亥,以侍中竇憲為車騎將軍,伐北匈奴。

永元元年夏六月,車騎將軍竇憲出雞鹿塞,度遼將軍鄧鴻出梱陽塞,南單于出滿夷谷,與北匈奴戰於稽落山,大破之,追至和渠北鞮海。竇憲遂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還。北單于遣弟右溫禺鞮王奉奏貢獻。

永元二年夏五月己未,遣副校尉閻磐討北匈奴,取伊吾盧地。

車師前後王並遣子入侍。月氏國遣兵攻西域長史班超,超擊降之。

秋七月乙卯,大將軍竇憲出屯涼州。

九月北匈奴遣使稱臣。

冬十月,遣行中郎將班固報命南單于。遣左谷蠡王師子出雞鹿塞,擊北匈奴於河雲北,大破之。

永元三年二月,大將軍竇憲遣左校尉耿夔出居廷塞,圍北單于於金微山,大破之,獲其母閼氏。

十二月,復置西域都護、騎都尉、戊己校尉官。

永元四年春正月,北匈奴右谷蠡王於除鞬自立為單于,款塞乞降。遣大將軍左校尉耿夔授璽綬。

永元六年秋七月,西域都護班超大破。


東漢王朝四路出塞,北征匈奴,從此北匈奴退出漠北,西域遂歸中原

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竇憲刺殺都鄉侯劉暢以贖罪帶兵征伐匈奴。竇憲和耿秉率軍由朔方出塞,會同南單于萬餘精銳騎兵,在稽落山(今漠北的額布根山)大敗北匈奴,北單于逃走。漢軍戰果輝煌,斬首和俘獲北匈奴81部共計20多萬人。漢軍乘勝追擊,一直追到燕然山(今杭愛山)。事畢,竇憲率軍班師回朝。兩年後的永元3年(公元91年),竇憲又派耿夔和任尚出居延,大破北匈奴於金微山(今阿爾泰山),北單于率領殘餘部眾逃往康居,又入歐洲,匈奴政權全部瓦解。從此,匈奴的勢力退出漠北地區,東漢邊郡不再受其騷擾。

另據《後漢書·西域傳》記載:和帝永元九年(公元97年),西域都護班超遣甘英出使大秦(羅馬帝國),至條支的西海(今波斯灣),欲渡海西去,安息(今伊朗、伊拉克境)商人害怕漢朝與大秦直接通商,誇大海道險惡,故未能西行。然由此得知沿途風土人情,為以後中西文化、絲綢貿易交流提拱了條件,甘英成為漢朝開闢歐亞交通探險第一人。

東漢王朝四路出塞,北征匈奴,從此北匈奴退出漠北,西域遂歸中原


漢安帝遣班超之子班勇出征西域

延光三年秋七月,西域長史班勇擊車師后王,斬之。

延光二年(公元123年),西部傳來消息,北匈奴殘餘部和車師聯兵,進攻河西四郡。朝中有些公卿主張放棄西域,退回玉門關內。從邊疆回京彙報情況的敦煌太守張璫力排眾議,廷尉陳忠也認為西域和中原的關係已久,輕易放棄就會失去人心,不如在敦煌置校尉,增加河西四郡的兵力以抵禦匈奴的侵擾。安帝採納了張璫、陳忠的意見,並

派班超之子班勇為西域長史,率領500士兵出屯柳中城(今吐魯番附近),重新經略河西。班勇到西域後,依靠河西四郡和西域屬國的軍事支援,擊退匈奴,降服車師,使中原和西域的交通再次暢通。

東漢王朝四路出塞,北征匈奴,從此北匈奴退出漠北,西域遂歸中原


結語:

東漢王朝歷經五朝四代帝王一個世紀的對匈奴的主動出擊策略,完全瓦解了匈奴政權。北匈奴已無法在漠北蒙古高原立足,只得退出蒙古高原向西逃竄。北匈奴的西遷,為世界史上的一件大事,這一行動引起了古代世界的巨大變化,影響了歐洲和世界歷史的發展。

東漢王朝四路出塞,北征匈奴,從此北匈奴退出漠北,西域遂歸中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