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勢洶洶的疫情,會“壓垮”全球化嗎?

來勢洶洶的疫情,會“壓垮”全球化嗎?

導語: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大流行,把原本就存在激烈爭論的全球化問題推上風口浪尖。

財大易晟

商學院

全球化思潮三大流變

其一,反全球化思潮。反全球化思潮是伴隨著西方新自由主義主導的全球化進程而崛起的,是反對發達國家通過全球化進行新的全球性掠奪的思潮流變和社會運動。這一思潮直指新自由主義的極端自由市場準則,針對的是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成為當代全球化強勢力量和話語體系的有效性。

“全球化越深入,所獲利潤也越豐厚”,部分西方大國和跨國集團通過金融資本對世界經濟操控,使世界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因此,反全球化思潮提出“人民重於利潤”的口號,“關注全球化中的南方”和不平等分配中的弱勢群體,尋找全球化進程的替代方案。

其二,逆全球化思潮。指發達國家通過“一種全球化戰略撤退”,繼續主導全球化控制權以及話語權的思潮與國家策略。20世紀80年代一些國家推動的全球化,通過徹底私有化和全面市場化,推動金融資本主義在全球範圍擴張。然而,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至今,全球經濟持續低迷,一批新興市場國家在全球化進程中繼續崛起,成為國際金融市場的“穩定器”、全球經濟增長的“動力源”,改變了以往發達經濟體與不發達經濟體兩極分化格局。個別發達國家企圖通過改變規則,制裁別國,通過貿易戰、退群、軍事威脅等方式保持其在全球化中的地位,以對全球利益進行再分配。

其三,全球化思潮。一方面,沿著歷史縱向發展,回答什麼是全球化的問題。全球化發端於西方,西方全球化思潮圍繞著“西方中心論”與“反西方中心論”,“國家中心論”與“反國家中心論”展開內部交鋒。主張傳統全球化理論的學者堅持,全球化就是西方化,全球化就是“趨同”或“同質化”,西方國家理應成為全球化的“主角”,否定非西方國家選擇符合本國國情、尊重民族文化傳統的現代化發展道路。主張整體性和相互依存全球化的學者對傳統理論提出了挑戰。沃勒斯坦在1974年出版的《現代世界體系》中,從資本主義全球化的角度指出,資本主義全球化是產生分化和不平衡發展的全球化,全球化的歷史發展方向將是社會主義的全球化。

来势汹汹的疫情,会“压垮”全球化吗?

3月25日,中國第三批赴意大利抗疫醫療專家組在出徵前合影 魏培全/攝

另一方面,沿著橫向的全球性難題,針對全球性危機,回答以怎樣的全球治理來解決問題。以羅馬俱樂部對全球發展困境研究為發軔,從經濟增長帶來的增長極限,到工業化帶來的生態問題,世界性危機有著內在的持久趨勢,單純依靠技術並不能克服危機,主張以可持續發展推動全球化。

全球化進程面臨三大主要矛盾

21世紀全球化進程的加快,特別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充分暴露了以西方發達國家主導的傳統全球化存在著深刻的矛盾。

全球面臨貧富差距加大的矛盾。世界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同時,世界分配的不公平加劇了貧富矛盾,在全球範圍內既表現為富國與窮國、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國家矛盾,亦表現為每個國家內部富人與窮人的社會矛盾。由此引發世界性民粹主義思潮席捲西方國家,並向發展中國家蔓延。

全球面臨南北發展轉向的矛盾。二戰後發達國家GDP曾佔全球70%左右,在國際機構、國際秩序、國際規則方面占主導地位並維護本國利益,發展中國家在全球化中基本沒有發言權。21世紀以來,全球化進程極大地改變著南北關係,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持續快速發展,在各種國際組織中的地位和話語權不斷提升,迄今GDP總量佔到全球60%,發達國家則下降到40%。

新舊全球治理規制的矛盾。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成為全球治理新架構的重要“撬動性”因素,參與全球治理的意願和能力同步增強,一些西方國家感覺在話語權、主導權、規則制定權等方面受到挑戰。

面對這些主要矛盾,主張全球化的聲音在各種思潮流變中佔主流。爭議的焦點是,要什麼樣的全球化,以及怎樣進行全球治理。

全球化或將迎來拐點:人類命運共同體

来势汹汹的疫情,会“压垮”全球化吗?

3月25日,在日本東京中央區,一間寫字樓內原本顯示東京奧運會倒計時的電子屏被貼上了“調整中”,下方奧運會的原定舉辦日期也被遮擋了起來

正當世界面臨各種主要矛盾交織,重大歷史性節點事件頻發,全球化進入方向性選擇的關鍵時刻,全球疫情傳播造成一些國家經濟與生活出現停擺,再次敲響了全球發展的警鐘。全球化,在不確定性中的發展問題是確定的。人類生存之戰的大考面前,收入分配不平等和發展空間不平衡的問題,仍然是全球治理的核心問題。

從傳統全球化主導國家來看,逆全球化趨勢會加速,即加速調整其全球化戰略。一些國家的抗疫方式,已經凸顯其危機政策的參差不齊,各掃門前雪。後疫情時代,歐洲社會內部矛盾或加劇逆全球化政策選擇。而特朗普若連任總統,以政治任期為治理模式的美國可能加大“美國優先”的單邊主義和各類保護主義,利用美元霸權加速全球性資本回流、產業迴流,加劇全球動盪與分化。

從新型全球化的發展趨勢看,中國等國家主張的新型全球化以及新型全球治理越來越得到認同。通過大危機的考驗,新型全球化的說服力和影響力進一步增強。新型全球化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改變全球發展不均衡、不公正、不合理的狀態,構建和平、繁榮、開放、綠色、創新、文明、廉潔、安全的世界。在這次全球疫情防控中,中國模式展現出巨大制度優勢,回答了到底哪種治理體系和治理模式更能夠應對全球化發展中的大考。

從現實的路徑看,未來趨勢將從資本邏輯主導的全球化,向人本邏輯主導的全球化轉向。疫情再次把世界各國緊密地聯繫起來,全球已經有201個國家遭受新冠肺炎疫情,共同攜手抗疫刻不容緩。從公共衛生安全全球合作入手,中國政府正在引領和推進公開、透明的全球化合作。在全球公共衛生危機的治理中,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為理念的新型全球化治理,為扭轉全球困局做出了中國貢獻。

以人民為中心的治理理念迅速扭轉被動局面,彰顯了中國效率。以大國責任擔當對疫情信息公開,對發生疫情的國家進行支援,在被個別國家汙名化中仍然為建立更加健康、安全和公平的世界秩序而積極努力,提高了中國在引領全球問題解決上的站位。中國針對疫情的全球多點暴發,提出了不分國籍、不分種族、生命第一的新型安全觀和全球化治理之道。

疫情的解決必須相互依賴,人類共同面對危機是必然選擇,繼續全球化亦是必然之路。

来势汹汹的疫情,会“压垮”全球化吗?

點擊“圖片”進入開戶詳解流程

来势汹汹的疫情,会“压垮”全球化吗?

黃奇帆最新研判:做好這幾點準備,抓住未來中國經濟的九大紅利

今年,我們將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過去的40餘年裡,中國經濟長時期保持著兩位數的增長。1979年中國的GDP佔全球的1%。2019年中國的GDP超過全球的16%,成為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國家。這個成績是怎麼得來的?答案就是改革開放。

當下,世界經濟增長持續放緩,全球都處在動盪期。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統籌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未來10年,我國還有哪些經濟紅利?以下是中國經濟國際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黃奇帆對中國未來的分析。

来势汹汹的疫情,会“压垮”全球化吗?

文章僅為原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平臺立場。文中內容僅供參考交流,不作為投資建議。

版權聲明:財大易晟商學院(ID:Ethan-BusinessSchool)除發佈原創乾貨以外,致力於優秀文章精選、精讀與分享。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繫。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我們將盡快處理。聯繫電話:4006010026

来势汹汹的疫情,会“压垮”全球化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