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亦凡,正在“试验”中

提到吴亦凡的音乐,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是Auto-Tune,也就是一部分人口中的“电音”。

这是因为他的音乐中大量使用Auto-Tune来使人声失真呈现的手法。这几乎已经成为他的“标签”。

在他之前,在面向大众的国内综艺舞台上,少有人这么做过。之前我们的乐界相对比较崇尚“唱功”,歌手以人声技术来展现出旋律、节奏的美感。因此Auto-Tune这种对人声修饰、变形的技术,大众觉得多少有些取巧。

在国内听众这里,对Auto-Tune的使用一度呈现出两极化的趋势。有人认为使用Auto-Tune是走捷径,也有人认为使用Auto-Tune是与国际接轨的新时髦。其实二者都有些极端。Auto-Tune本身只是工具,是一种“音色塑造”的方式。

在欧美乐坛,在表达一些相对比较赛博的题材,和现代都市时代下人被异化的情绪时,以及和电声元素相匹配时,尤其在舞曲、Hip-hop风格中,使用Auto-Tune则是一种相当常见的手段。


吴亦凡,正在“试验”中


回到吴亦凡的音乐,我会认为他在音乐中大量使用Auto-Tune来塑造人声音色,其实是一种提高辨识度的方法。辨识度”对流行歌手来说是相当重要的一件事,类似于歌手的“脸”。在国内Auto-Tune尚未在大众流行层面普及的情况下,这能够有效地提高他音乐的辨识度。

手段没问题,音乐最重要的还是表达内容是否有价值,表达手法是否契合表达内容。

在最新EP《TESTING》里,吴亦凡甚至加大了Auto-Tune的使用比例。


吴亦凡,正在“试验”中

《TESTING》


EP中的四首歌,如专辑名,有一定“试错”性质。四首歌风格不尽相同,有相对比较常规的Hip-hop,也有之前很少尝试的City Pop。

第一首《时间海》是个人觉得专辑中最有流行潜质的作品,走的是如今在华语独立流行乐队中大受欢迎的City Pop风格,但之前用这么重的Auto-Tune来做这种风格的不多。

既然是City Pop,就要强调朦胧氤氲的迷幻感。在这一点上这首歌表现得还是很好的,合成器、节拍和萨克斯交织的Urban氛围意思到位,旋律也很流畅,不俗气。相比其他乐队玩这类曲风不同的是,这首歌架构更简单一些,仿佛飘在空中,倒是有点卧室流行的味道。


吴亦凡,正在“试验”中


整体来说做得不错,松弛平滑,还有些许怅然和浪漫交织的色彩。如果前半部分的低音Auto-Tune稍微削弱一点,更强调人声的混响,可能会更好一些。

第二首《极光》,歌词有一些励志意味,但氛围做得相对比较暗,基于以暗衬出光的思路。音乐上旋律和flow的变换是重点,这方面他已经水准平稳了。这首是EP中相对比较不那么“创新”的曲目,是比较典型的吴亦凡Standard。


吴亦凡,正在“试验”中


第三首《THROWBACK》是EP中唯一的英文单曲,也是EP中在创作和制作上比较亮眼的一首,旋律和律动做得OK,编曲中吉他的部分提供了前几首歌中少有的“实在感”, Auto-Tune开得也没那么重,能够听到相对多一些的肉嗓质感,而歌曲的分手主题与公路感本身是比较细腻的情绪,和制作的思路相得益彰。

第四首《PUPPET》是EP中相对来说内核最叛逆的一首歌,“微笑的傀儡,其实在落泪”,说的是自己作为偶像的身份。歌曲用Trap的直接冲击感来表达这种情绪,副歌部分的多层失真人声处理有效地增加了歌曲的厚度与层次。

EP四首歌要我排名的话,应该是《时间海》《THROWBACK》《PUPPET》《极光》。


吴亦凡,正在“试验”中


从旋律的流畅度、歌词的议题多元性、整体编曲制作的扎实程度来看,这张EP的音乐水准不错,整体能听出吴亦凡音乐上的进步。

但还可以更好。比如旋律方面少了一些有记忆点的东西;歌词表达上可以更深刻一些;编曲制作作为EP中最扎实的部分,相比国际上的同类音乐,丰满程度和音乐上的新意也还是有些距离的。在Sample的使用和音色塑造上,如果能更有创意一些会更好。

关于吴亦凡的音乐

对大众来说,其实要不吹不黑地聊吴亦凡的音乐并不容易。

其实从他早期的《JULY》到后来的《天地》都是佳作。去年《大碗宽面》的自嘲玩梗让他在口碑上收获了好评,现在他绕了一圈,又回到了我个人比较希望的他之前的路线。


吴亦凡,正在“试验”中


现在他自己担任大部分作品的词曲制作。一个音乐制作人的技术和审美都是建立在大量聆听与实际操作经验的基础上的,比如寻找一个Sample,寻找一个音色,打磨一个制作上的亮点,都需要时间和创意。

确实,吴亦凡在进步,他的音乐水准还不错。从《Antares》听到《TESTING》,无论是音乐的题材,还是出品的完整度,都能听得出他对其他音乐的吸收。

但我还是更想要在吴亦凡的作品里听到一些真正的灵光乍现,来让他的音乐变得“更有意思”。这需要时间,更需要机遇。


总结

尽管相对来说大众还是更接受“肉嗓”,对使用Auto-Tune的音乐还是会带有天然的偏见。但随着越来越多音乐人使用、乃至越来越多使用Auto-Tune的歌手登上大众综艺舞台之后,对吴亦凡音乐的印象如果还停留在Auto-Tune,多少有些落伍了。

看待吴亦凡的音乐应该定位在华语Urban的领域之内,相比于Auto-Tune使用了多少,优秀的旋律、编曲和词作去持续深化作品才是重点。

在《TESTING》里的听得出吴亦凡的不满足于现状,也看得到诚意,如果未来继续不断“testing”,或许会有更大突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