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身體哲學中的“氣論”的符號學闡釋:《黃帝內經》試解

陳東 | 中國身體哲學中的“氣論”的符號學闡釋:《黃帝內經》試解

本文刊載於《符號與傳媒》第20期

2020年第1期 第 138 - 150 頁

陈东 | 中国身体哲学中的“气论”的符号学阐释:《黄帝内经》试解

摘 要

氣是中國古代哲學的重要範疇,對中國的傳統科學具有深遠的影響,至今,中醫學仍然以氣做為人體生命科學的研究對象。論文從符號學的角度分析了“氣”符號的生成過程與無限衍義,以及它在《黃帝內經》中醫學意義域的形成機制,釐清了《黃帝內經》中“氣”概念的理解困境,同時證明了中醫學理論身心一元思維。

關 鍵 詞

氣論;符號;意義域;《黃帝內經》

0 引言

“氣”是中國哲學思想中極為重要的範疇。從先秦諸子至近代章太炎、孫中山等,對氣的研究幾乎貫穿於整個中國歷史。“氣”的思想起初用於闡釋宇宙以及生命的本原,自然與人的形成、變化和兩者之間的關係。秦漢時期,氣的思想得到了系統性的發展,廣泛地應用到了醫學、氣象學、堪輿學等領域,《黃帝內經》是氣思想解釋人體健康與疾病的典範。

“氣”是整個中醫學理論中基礎,《黃帝內經》有近3000個“氣”字,約佔全文1/50,“氣”字出現的頻率,僅次於虛詞之、者,在所有實詞中,它出現的頻率最高。(趙洪鈞,2007,p.25)《黃帝內經》氣概念十分複雜,如果要了解其中的氣學理論,那麼必需追本溯源,釐清醫學中氣思想的發展脈絡。氣論研究一直以“樸素唯物論”範式進行現代化闡釋,但是,面對當代物質理論無法自證其合理性。

《黃帝內經》“氣”概念的當代闡釋困境是:五行之氣、陰陽之氣、宗氣、邪氣等各種氣概念從何而來?質料的氣與形式的氣如果統一在氣概念之中?劉勝利提出現象存在論為氣論哲學提供了一種全新的研究範式,元氣是一種存在的元素,一種“現象的存在”或“存在的現象化”。(2011)劉勝利的觀點十分新穎,雖然論證舉例提及《黃帝內經》,但沒能具體展開論述。陳來先生就當前氣論哲學研究指出:“我們需要新的研究範式和哲學視野復興對氣論哲學的宏觀與微觀研究”。(2008,p.4)氣論哲學探究呼喚融入新的學科理論,揭示氣的本質與發展歷史。符號學被認為是文科中的數學,具有跨學科、跨文化特質的學科理論,是人文科學所有科學共同的方法論。(趙毅衡,2012,p.9)本文從哲學符號學的元符號、無限衍義等概念分析“氣”符號哲學意義的形成與醫學意義的建構,釐清了“氣”在中國哲學理論建構中的關鍵地位,分析了氣字成為《黃帝內經》中普遍使用的符號的原因,以及現代西方醫學中“氣”的差異,為當下解決了《黃帝內經》中氣概念的認知困境。

1 氣的符號特徵

從氣的字義可以發現中國哲學十分重視自然,中國古代自然觀在科學上產生過重要影響。要了解氣論哲學,必須追本溯源,探尋蹤跡,才能觀其思想發展脈絡,找出其存在的合理性以及邏輯特點。

《說文解字》說:“氣,雲氣也。象形。凡氣之屬皆從氣”。(許慎,2016,p.8)氣的思想最初產生於人們日常生活實踐中觀察到的自然現象,氣與雲、霧、煙有相似特點。《說文解字》解釋雲:“雲,山川氣也,從雨,雲象雲迴轉形,凡雲之屬皆從雲”。雲屬於氣範疇,生於山間河流。《說文解字》解釋霧:“地氣發,天不應”。霧由大地之氣生髮,同屬於氣範疇。《說文解字》解釋煙:“火氣也。”煙即火氣,仍然歸屬於氣範疇。

作為語言符號的“氣”最初是如何生成與傳達的呢?首先,何謂符號?符號是被認為攜帶意義的感知。意義必須用符號才能表達,符號的用途是表達意義。(趙毅衡,2012,p.1)根據符號的定義,符號必然承載意義,為了表達人類對氣的認知,藉助“氣”的符號載體表達意義。向前推進一步,這樣的符號究竟如何鎖合意義的?“氣”意義產生的原初獲義過程是什麼?這些問題必須從意識、意向性、事物和對象的意義活動要素展開討論。

任何事物只要被感知,受到人的關照,即事物進入人的意識,與人形成關聯,這是意義生成的第一步。康德認為感性就是感性直觀,通過感官和時空形式認識被給予的對象,對於自在之物,由於沒有意識的實踐,意義無法形成。“氣”在中國古人的日常生活中的反覆經驗,感知到氣的物質性存在,在意識的作用下發出意向性,對氣的不同觀相形成不同的認知,意向性決定了物質之氣與意義何種觀相關聯。氣的形式直觀是意識與事物建立契約關係的基礎,沒有這種獲義意向性追求,就失去了“氣”符號的生成動力。

當氣被感知時,進入人的意識的是關於氣的不同片段,例如,雲氣是流動不居的,氣能為人體所知覺的(熱氣上升、冷氣下降等)。為了取得氣的形式直觀,意識必須將氣的形式感知之外的觀相予以擱置,不相關的觀相存而不論,於是氣的流動觀相就成了符號的主要品質。金文的符號從視覺感知體現了氣的流動性特點,符號與對象具有相似性關係,《說文解字》中,解釋“氣”為象形。皮爾斯根據符號與對象之間的關係將符號分成三類:像似符號、指示符號和規約符號。(2014,p.51)由此,可以肯定“氣”符號就是像似性符號,像似性符號簡單直接,易於被感知,具有再現透明性,象形與象聲都是摹刻自然,金文和《說文解字》中氣符號可以找到氣物質的流動品格。“氣”符號具有時間和空間特性,不僅能夠從空間中去掌握氣的世界,而且從時間延續展示外在事物。

索緒爾認為,符號的能指與所指的聯繫是任意的,無理據性的。這是基於拼音文字的特點提出這樣的論斷,表音文字無法表達聲音以外的其他形象。中文的氣是表意符號,既有概念、又有意象。兩者共用、相互交融。能指與所指之間能夠找尋到本有的聯繫,是有理據的。

“氣”符號的像似性特點體現了直覺性思維,是中國哲學思維的基本形式。符號“氣”指稱的是氣的物質性存在,符號的生成源於氣物質的被感知,體現出中國古代的樸素唯物論。肖峰指出,在符號世界和關於對象的表象世界相交織所構成的“符號-表象”世界中進行所謂的符號操作活動,因而符號常常在操作活動中“消失”,“畫面”則經常浮現出來,這也正是初步的抽象還不能有效地擺脫形象的糾纏和限制的表現。(1989,p.177)符號的意義與形式關聯攜帶像似性,無法將意象從符號中抽離,“氣”不是純粹抽象的符號,與西方哲學的單一概念符號有著根本的區別。西方哲學認為形式與意義的分開是哲學思維的表現,否則無法實現邏輯的明確性和系統性。這種觀點自有合理因素,但不無片面性,值得思考和仔細研究。

西方哲學中,概念是高度抽象的思維符號,思維活動依賴概念運作,其內涵與外延十分明確,保證了符號的邏輯性和明確性。這種思維有助於經驗上升為理論,使科學知識不再侷限於經驗思維,而“氣”符號的像似性卻始終捲入人的思維活動,這種思維活動是“經驗”的,而非純理論的。經驗思維是人們在日常生活實踐中積累的知識進行的思維操作,運用生活的直接感受和體驗以及社會習俗慣例進行的思維活動。“氣”符號是經驗思維的體現,表示主客關係未分。《說文解字注》:“氣,雲氣也。象形,象雲起之見”,(段玉裁,2018,p.20)象雲起之見是主體對客體的直接體驗,主觀自我憑藉像似性更易於認知外在世界,“氣”符號的形成是經驗思維的結果。

像似符號“氣”帶有明顯的意象思維,無法用概念明確地規定意象,全靠直觀感悟(想象)來追尋意義。意象之象通常藉助類比、隱喻、象徵以及具體符號語境等方式引申意義,是一種內隱的辨證邏輯。嚴密的邏輯規範對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的影響是深遠的,而意象思維邏輯性不明確,邏輯論證欠缺,中國古代的科技發明通常基於經驗層面而非高度抽象的概念層面,“氣”符號的意象融合侷限性是不容置疑的。但是,這種缺陷也是“氣”意象符號的價值所在。“氣”的能指與所指之間的理據性關係避免了機械和僵化的思維操作,促進了主客體的通融與思維的創造性。中國哲學的陰陽、五行符號與氣符號具有相同的思維特點,代表了中國思維符號的象。

“氣”符號最初指向氣物質,屬於中國先秦時期名與實的範疇。名實之辯主要圍繞名是否源於感性經驗和客觀實在,概念是否具有客觀必然性這樣的問題。“氣”之名與實是相符的,“氣”最初就是指物質。符號的功能在於將注意力引向認知對象,其意義超出認知對象之外。符號是意義的載體,人憑藉符號認知世界,通過形式向符號意義的過渡。開始“氣”的所指是物質,因實踐的要求,人需要擴大認知對象範圍,意義開始延申到氣的功能。“氣”意義隨重複而增加,具有累積性,個人和社群的經驗是在意義的重複實踐中形成。趙毅衡認為,重複是意義的符號存在方式,變異也必須靠重複才能辨認,重複與以它為基礎產生的變異使意義能延續與拓展,成為意義的基本構成方式。(2017,p.151)符號的生命在於重複,意義在重複中得以延續,意義的延申離不開重複的品質。“氣”符號的的意義在重複中獲得了生命力,於是就有了“氣”在其他文本中的頻繁出現,突出特點是意義在不斷擴大,各種相關之“氣”成為認識自然世界的重要載體。

中國文化最古老的文獻資料--甲骨文、金文以及《尚書》和《詩經》並未出現名詞性的氣字,如“空氣、氣流”意思,只是用作副詞和動詞“乞求,至”的意思。李存山認為:“甲骨文、金文和現存《尚書》、《詩經》沒有給我們留下名詞氣字的直接材料”。(1990,p.22)儘管早期文獻《尚書》、《詩經》中無法找到名詞性氣字,但是通過對《左傳》、《國語》的考察,發現作為明確的哲學範疇的氣思想已經產生。

“氣”原初所指是物質。張岱年指出,中國哲學中所謂氣,可以說是最細微最流動的物質,以氣解說宇宙,即以最細微最流動的物質為一切之根本。(2017,p. 87)中國哲學從氣的物質性闡釋宇宙萬物的運行規律,這與西方哲學中氣由微小固體形成的原子論有明顯的差異。皮爾斯把符號載體命名為“再現體”,即索緒爾說的能指;關於索緒爾的所指,皮爾斯從邏輯上分解成兩部分,一部分是符號代替的是對象,另一部分是符號引發的思想被稱為解釋項。(2014,p.31)皮爾斯的符號意指三分式(對象、再現體、解釋項)可以解釋中國哲學中“氣”符號意義的複數性,氣的物世界是唯一,但是意識的作用使意義世界變得多維。解釋項需要另一個符號才能表達,而新的符號表意又會形成新的解釋項,由此產生“無限衍義”。

根據《國語·周語上》記載,“土氣震發”,“陽氣俱蒸”,虢文公諫言周宣王,用陰陽之氣闡釋其與農事的聯繫。另有記載伯陽父雲:“陽伏而不能出,陰迫而不能出,陰迫而不能蒸,於是有地震”,樸素地解釋了氣的運動變化與地震等自然現象的因果關係。又引用了伯陽父對幽王的話:“夫天地之氣,不失其序;若過其序,民亂之也”,表達了天地之氣的變化是民事失序的原因。

《左傳·昭公元年》載醫和之言:“天有六氣,降生五味,發為五色,徵為五聲,淫生六疾。六氣曰陰、陽、風、雨、晦、明也。分為四時,序為五節,過則為災”。(郭丹,2018,p.1575)此處談及了氣的物質性,運動性以及多樣性,陰陽等六氣與四時、五行相匹配,蘊含著時空的統一性特點。

戰國時期,關於氣的理論認識逐步深化。《管子》最先提出氣宇宙觀,氣是萬物之本原,自然界一切事物生於天地之氣。

《管子·七法》說:“根天地之氣。”自然界萬物的出現以天地之氣為基礎。

《荀子·王制》說:“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天地交感產生萬物,陰陽運動出現變化。

又說:“水火有氣而無生,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水火有氣但是沒有生命,人有氣、有生命、有智也有義,強調氣的生命特徵。

以上經典文本均暗含了“氣是宇宙的根本”的意義。符號的無限衍義具有空間性和時間性。語言符號“氣”從生成到不同時期文本的展示,意義在歷史中獲得鏈接式延展,實現意義的積累。祝東指出,語言是最大的符號系統,自然是最廣闊的客體對象。(2018)語言符號“氣”源於人類在日常生活中對自然世界的感知,為了表達意義,氣的語言符號提升了人類交際功能。符號是意義產生的途徑,更是意義傳播的方式。符號的出現表明人從一種客觀的行為模式轉化為一種思維模式,能把間接性的東西轉化為直接性的東西,即通過編碼生成意義並傳達意義,實現人的目的。美國哲學人類學家卡西爾指出,人是製造和使用符號的動物。(1985,p.43)“氣”符號的出現必然引向符號的使用,這是人與動物的區別所在。“氣”符號的出現是人類思維的巨大進步,是在人的知覺意象基礎上形成的帶有社會性和一般性特點的意象,具有範疇化的特徵。“氣”符號是皮爾斯所說的“型符”,符號的意義指向一個類型。雖然“氣”符號可以指稱某一系列的對象,但是其表意仍然十分模糊,符號的雙重分節則能彌補其不足。葉爾慕斯列夫(Louis Hjelmslev)認為雙重分節表達層的單元是純粹形式,是空洞的,他稱為空符;與之對應的內容層面是具體的意義,是實符,兩者對應,卻不一定重合。(1975,p.56)氣的能指只是形式,與其匹配的內容是攜帶的意義,即關於氣的物質與功能的一切。氣的意義域的構成必須在能指分節中進行,否則無法掌握複雜的氣世界全貌。可以說,符號的切分是思維活動從無序向有序的轉變。

2《黃帝內經》中“氣”符號意義域

“氣”如何與身體建立聯繫並滲透到醫學之中的呢?《孟子·公孫丑上》說:“夫志,氣之帥也;氣,體之充也。”(萬麗華、藍旭,2006,p.57)人的意志是感情意氣的統帥,感情意氣是充滿體內的力量。孟子用“氣”來描述氣與心志相互影響,體現了氣的身體哲學。《管子·樞言》說:“有氣則生,無氣則死,生者以其氣。”(李山,2009,p.85)氣是人的生命之本,氣決定人的生死。這裡通過“氣”來表述生命的本質,突顯氣對於生命活動的重要意義。符號是意義的載體,先民對身體的理解和解釋必須依靠符號進行,而“氣是萬物之本”是解釋規範元語言,這種氣宇宙觀影響了先民的身體觀,氣與身體產生關聯。祝東指出:“人類社會活動其實是一個不斷製造意義,規範意義,而又受意義規範的過程。”(2014)身體之氣的意義生成是“一元論”衍義的結果,這是先民對於氣認知的深化與發展,“氣”的意義不斷得到延伸和更新。

關於氣的流動性特徵,《莊子·知北遊》說:“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故通天下一氣耳。”(陳鼓應,2018,p.565)人的出生,是氣的聚積,聚積便成生命,消散便是死亡,氣是整個宇宙的主宰。莊子不僅強調了氣是人體生命的本源,還指出了氣的變動不居是生命活動的本質。雖然通過運作“氣”符號呈現氣對於身體生理的理解和闡釋,但是“氣”符號仍然是一個模糊的概念。意識構造“氣”符號意義世界能力,是先民意義活動的關鍵。《黃帝內經》是氣論思想在醫學領域中的具體實踐,用氣的雙重分節表徵人體的生理、病理、診斷、治療和攝生規律變化,建構起了以氣為根本的醫學符號的意義域,使原本模糊的人體認知通過符號再現。氣貫穿於整個理論體系的始終,在中國哲學氣範疇的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黃帝內經》的氣分為自然之氣、生理之氣、病理之氣等,“氣”意義域的形成以氣的分節為前提,在意識的意向性壓力下向不同的方向衍義,形成以氣為核心的醫學符號網絡。

(一)自然之氣

人生活於自然環境中,人體的發展變化必然受到自然界的影響。正是這種人與自然的關係,《黃帝內經》認為氣所指宇宙之氣,涵括天地之氣、陰陽五行之氣、四時之氣等。氣分為天氣、地氣、人氣,氣的內涵與外延逐漸確定,並且宏觀地闡釋了天地變化的自然規律以及對人產生的作用。人類通過符號“氣”的媒介作用呈現出人對自然的認知,並通過符號分類傳達人化的自然世界。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故清陽者為天,濁陰者為地。地氣上為雲,天氣下為雨,雨出地氣,雲出天氣。”(2016a,p.39)

清陽之氣化作天,濁陰之氣化為地。地氣上升形成雲,天氣下降形成雨。雨形成的直接原因是天氣的下降,但實際上由地氣所化生,雲形成的直接原因是地氣上升,但根源是天氣的下降。這裡通過符號的雙重分節,能指切分所指,用天氣與地氣闡釋宇宙之氣的升降運動變化以及雲雨自然現象變化的成因,符號的分節使得原本一團模糊之氣的認知變得越來越清晰,這也證明了人類的思維逐漸走向邏輯化。

《素問·四時刺逆從論》說:“春氣在經脈,夏氣在孫絡,長夏氣在肌肉,秋氣在皮膚,冬氣在骨髓中。春者,天氣始開,地氣始洩,凍解冰釋,水行經通,故人氣在脈。”(2016b,p.480)

意思是春氣、夏氣、長夏氣、秋氣和冬氣處於人體的不同部位,氣根據季節劃分,強調自然之氣對人體經絡的影響,因此成為針灸治療的理論基礎。

自然之氣根據時間和與氣的功能進行劃分,旨在突顯人體健康受外部氣候的影響,一年中不同時間氣候對人體的作用不同,這裡運用“氣”的時間特性模塑了人體生命的自然觀,這也體現了順應自然規律的養生思想。

(二)生理之氣

人體生理之氣由先天之精與水谷食物之精化生之氣,以及吸入的自然之氣,通過人體臟腑的生理作用而成,充塞於人體。為了解釋氣生理功能,根據氣所處部位,氣分為真氣、宗氣、營氣和衛氣,使人體氣的來源、分佈部位及功能表述不再模糊,更具條理化。

《靈樞·刺節真邪》說:“真氣者,所受於天,與谷氣並而充身者也。”(2016,p.457)

真氣,是人體最根本的氣,人體生命的全部依賴真氣而存在,真氣屬於先天之氣範疇,是人體氣結構的最高層次。

《靈樞·邪客》說:“宗氣積於胸中,出於喉嚨,以貫心脈,而行呼吸。”(p.414)宗氣的主要功能維持人體心跳 、脈搏與呼吸,人的生命依賴宗氣的推動。

《靈樞·營衛生會》說:“此所受氣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於肺脈,乃化而為血,以奉生身,莫貴於此,故獨得行於經隧,命曰營氣。”(p.175)

營氣經由血脈進入人體的各個生理組織,是人體生理活動的前提,突顯了營氣對於人體的關鍵作用。

《素問·痺論》說:“衛者,水谷之悍氣也。其氣慓疾滑利,不能入於脈也。故循皮膚之中,分肉之間,燻於肓膜,散於胸腹。”(2016b,p.332)

衛氣生於水谷之精微物質,活動於脈外,主要分佈於人體的皮膚肌肉和臟腑胸腹中。這裡闡釋了衛氣的形成與分佈位置。

關於人體生理的活動,氣發揮主導作用。根據氣的聚散分佈的部位,氣劃分為真氣、宗氣、營氣、衛氣等,真氣統攝宗氣、營氣和衛氣,建構了氣的生理學意義。

(三)病理之氣

病理之氣分正氣、邪氣、水氣、寒氣、暑氣等。《黃帝內經》不僅認為氣是人體形成之本源,還用氣解釋病理現象。兩千多年前,受歷史與社會環境的制約,人們無法利用現代的科學設備從細菌病毒的角度去分析解釋致病因子。中國古代醫家只是用“邪氣”概括性地表徵所有致病因素,用“正氣”指稱人的抵禦疾病的能力,正氣無法抵禦邪氣說明疾病的形成。

《靈樞·刺節真邪》說:“正氣者,正風也,從一方來,邪氣者,虛風之賊傷人也。”(2016,p.458)

氣分正氣和邪氣,正氣用於表述人體的健康之氣,邪氣指造成人體傷害之氣,旨在描述發病機理。陰陽思想貫穿整部《黃帝內經》,正邪之氣的分類是陰陽二元對立思維推演的結果。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冬傷於寒,春必溫病;春傷於風,夏生飧洩;夏傷於暑,秋必痎瘧;秋傷於溼,冬生咳嗽。”(2016a,p.44)

冬天感受寒氣過多,春天容易發生熱病,春天感受風氣過多,夏天容易引發飧洩,夏天感受暑氣過多,秋天容易出現瘧疾,秋天感受溼氣過多,冬天容易產生咳嗽。天氣在雙重分節的作用下,指導人類認識自然環境的氣候變化對人體內部疾病產生髮揮重要作用。

人體由天地之氣而生,人的疾病產生也源於自然之氣的變化。僅用自然之氣表達疾病病因,所呈現的意義仍然模糊,能指分割所指,正氣、邪氣、寒氣具有模塑人們對於病理學的認知,這種籌劃成為醫學診斷活動的關鍵。

生命是氣凝聚的產物。《黃帝內經》對氣進行雙重分節,分為自然之氣(風氣、寒氣、溼氣、燥氣、火氣等),人體生理之氣(真氣、宗氣、營氣、衛氣等),病理之氣(正氣、邪氣、水氣等)。這種雙重分節的原動力何在?“氣”符號不能單獨表意,任何單獨的符號需要語境的幫助才能解釋出意義。人棲居於意義的世界,任何社群中的人都無法脫離符號系統。(蘇智,2018)單獨的“氣”無法表徵人體的生理、病理、病因病機等規律變化,解釋者更不可能從中解讀出“氣”對於人體的醫學意義。“氣”的符號操作再現了氣對於人體生命活動的重要性。

區隔,是意義活動得以展開的前提。(趙毅衡,2017,p.111)《黃帝內經》“氣”的醫學意義是區隔的結果。意識對人體生命的諸多觀相進行區隔,建構起人體生命規律的氣意義域。區隔是在意向性的壓力下分割出意識予以關照的部分,是意義生成的基本操作方式。意識將氣區隔範疇化,人身之氣獲得一種秩序感,由此形成《黃帝內經》“氣”的符號文本組合。

3 中醫的身心哲學

氣物質在意識的意向性壓力下形成“氣”符號,單個符號無法表達意義。區隔是意義活動的前提,符號通過能指分節分割所指,形成人體生命活動機制的“氣”醫學意義域。通過《黃帝內經》氣的符號學分析,發現中醫的諸多特點。

一,中醫的唯物主義觀。氣符號的出現源於人的意識在意向性壓力下對氣的感知,表明氣是物質性的存在,為了表意的需要,氣的意義進行延申,指稱物質的氣逐漸轉向功能之氣。中醫之氣既指物質,也指功能,體現了中醫的樸素唯物論。中醫之氣不同於西醫之氣,西醫的氣只指氣的物質,指涉內容遠沒有中醫之氣廣泛。

二,中醫的直覺性思維。直覺性思維是指以人的感官對於事物形象的直接感知的思維活動。氣符號的形成是人對於雲、霧的感知覺的結果。《黃帝內經》中運用自然之氣闡釋人體的生理與病理,是在人對自然之氣的變化主觀體驗後形成的具象認知。藥食之氣的溫、熱、寒、涼以及酸、苦、甜、辛、鹹的四性五味及功能認知均在人品嚐、辨識寒熱進行的直接感知覺活動中發展而成的。同樣的思維在中醫學的基礎理論中並不少見,《素問·陰陽應象大論》題目中就提及人的主觀體驗,這種直覺性思維成為中醫學的主要的思維方式。

三,中醫的整體論思想。《黃帝內經》宇宙之氣、人體之氣、生理之氣、病理之氣,均通過原初“氣”符號的雙重分節建構氣的醫學符號域,闡釋自然之氣對人體產生的影響,充分說明了人與自然環境是一個有機整體,體現了“天人合一 ”整體觀。人體的生理之氣的分割再現人體內部是一個有機聯繫的整體,無不體現中醫的整體觀念。

四,中醫的辨證邏輯。人的意識感知氣的存在,像似符號氣的生成,《黃帝內經》氣的區隔和分節,人體生理之氣分為真氣、宗氣、營氣、衛氣,並分析不同氣的形成、分佈位置以及生理功能,表明了察類、求故、明理的邏輯思維在中醫理論形成中的作用。這裡的辨證邏輯具體指真氣(先天之氣),宗氣(後天之氣),營氣(脈內之氣),衛氣(脈外之氣),相輔相成,對立統一。中醫並不完全是經驗思維、象思維,其辨證邏輯應予關照。

氣是萬物之本,這是先民對自然世界的原初認識。先民運用“氣”符號從天人同構和天人同質的視域闡釋人體結構、病理和養生思想,形成一種特殊的認知結構,表現出對身體世界的特定理解。人體健康與自然密切關聯,“氣”符號既指自然之氣,也指人體之氣,實現了自我與周圍世界同一。中醫學中的人源於自然,是自然之中的存在。“在世界之中存在,實質上說的是人源自世界,居寓世界之中,依賴於世界,融入世界之中。”(海德格爾,1987,p.65)西方哲學將自然之氣當作一個外在於主體自我的獨立對象加以認識, 以笛卡爾為代表的身心二元論主張身體與心靈是獨立的實體,身體是一個廣延性的實體,心靈是一個不佔據空間的實體,身體與心靈相互平行,這種將自然看作客體進行觀察的分析思維區別於中醫哲學的整體思維。

4 總結

綜上所述,通過《黃帝內經》“氣”的符號學分析,闡釋了 “氣”符號的生成過程與無限衍義,以及它在《黃帝內經》中醫學意義域的形成機制。這不僅釐清了能指“氣”的語義模糊,氣由最初的所指氣的物質逐漸地指向氣的功能,氣符號既指自然之氣,也指人體之氣,同一能指指向不同的所指,在氣的中介作用下,強調了人體與自然環境、體內各器官之間的有機統一,明確了“天人合一”思想的成因。“氣”符號研究為當今社會認知“氣”對於人體健康的重要價值提供了指導,也證明了中醫理論的身心一元思維。被稱為“文科中的數學”的符號學具有跨學科特徵,為《黃帝內經》的研究提供一種新的視野,有利於揭示中國醫學的本質。《黃帝內經》中“五運六氣”、“形氣轉化”一直處於爭論之中,從氣的符號思想研究也許會有新的突破。

陳東,四川大學符號學-傳媒學研究所成員,成都理工大學外語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傳播符號學,中國符號學遺產。

引用文獻從略,請參見本刊正文

陈东 | 中国身体哲学中的“气论”的符号学阐释:《黄帝内经》试解

視覺︱歐陽言多

馮月季 | 反敘述:算法新聞的符號哲學反思

蔣建國 趙藝穎 | “誇誇群”:身份焦慮、誇讚氾濫與群體偽飾

書評 | 賈佳評約倫·索內松《認知符號學》

符說 | 有人要給我劇透《慶餘年》

青銅藝術 | 古巴蜀和古瑪雅,相距千里的兩個“愛鳥”文明

如果這篇論文給你帶來了一點啟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