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林黛玉为何不把自己的心思告诉贾母?如果像紫鹃说的告诉了贾母会怎样?

我就是竹韵


在《红楼梦》这个大环境里,宝黛的爱情是注定不会有结果。黛玉是何等聪明的孩子,大局她自己也很清楚,即使把心思告诉贾母也未必管用。贾母是十分爱黛玉的,但是她之所以不能明着促成这对鸳鸯,原因有几方面:最大的原因是要为大局考虑,其次是王夫人、封建枷锁、还有黛玉自身的原因。自我认为最主要的是宝玉的原因。


第一贾母要顾全大局:像贾母这样活了七老八十的老人精,宝黛之间这点小儿女情长的事,连紫娟作为小丫头都知道了,她怎么能不知道?记得清虚观张道士当着贾母的面给宝玉提亲,回来后宝黛之间闹别扭,这次别扭几乎也惊动了府上所有人,也惊动了贾母,贾母哭着说“我这老冤家那世里的孽障,偏生遇见了这么两个不省事的小冤家,没有一天不叫我操心,不是冤家不聚头”。这明摆着贾母是知道的。而且也很心疼两个孩子。之所以没明着支持,只是在为大局考虑。因为当时整个贾府只是面子好看而已,实则外强中干,作为最高统治者的贾母也希望贾府能强大起来,而宝钗和黛玉比,黛玉父母双亡,宝钗家是皇商,家境殷实,娶了宝钗无疑是给贾家注入新的力量。

第二因为王夫人:贾府第一代是功臣,而儿孙只知道吃喝玩乐,没有什么作为,贾政职务不高、贾赦因世袭虽有职位却没实权、贾珍贾琏更不用提。在贾府日益衰落的时候,王夫人无疑是最最大的王牌,娘家兄弟王子腾是京营节度使,后来又升为九省统制,女儿元春是贵妃,她是当今皇帝的岳母,她的妹妹薛妈家是皇商。有了这几重身份,哪怕她自身再无能,她在贾府的地位也可想而知,而且贵妃元春也赞同“金玉良缘”,记得端午节,元春赠送的礼物,只有宝钗的和宝玉是一样,这说明元春也没赞同宝黛的婚姻。以贾母的精明,她不会因为宝黛这点事和儿媳王夫人、贵妃孙女儿对着干。王夫人其实骨子里是不喜欢黛玉的,只是看在贾母的份上,面子上做得让人无话可说而已。表面拿晴文开刀,实则是对黛玉不满的发泄。这点贾母也不是不知道,而睿智的贾母总是会顾全大局凡事不捅破,她老人家也是希望和万事兴。王夫人除了占有人事上的优势以外,她还是宝玉的亲生母亲,在封建社会里,儿女的婚姻理应由父母做主,而贾母必竟是祖母,隔了一辈,以她老人家的睿智,也不可能什么都抢着做主。记得贾赦要把迎春嫁给孙绍祖时,贾母明知道不行,也没去阻拦,何况是王夫人的宝贝儿子宝玉娶亲呢?

第三因为封建枷锁:在封建社会,男女婚姻大事只能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己是无权过问的。聪明的黛玉是大家闺秀,生来稳重、矜持、娇羞,即使没有以上的种种因素,她也不可能把心思告诉贾母。她也明白即使告诉贾母也没用,还有可能惹祸上身,也有可能从此被人鄙视。


第四黛玉本身的原因:黛玉生性多愁善感又多病,总是以泪洗脸、病魔缠身,象个药罐子。宝玉是家孙,黛玉是外孙女,贾母虽疼黛玉,但更疼宝玉。她会更为宝玉的未来着想,因为黛玉身体太娇弱,别说传宗接代,说不定哪天就撒手人寰,总不能让自己让宝贝孙子成为鳏夫吧?另外,黛玉较为任性,与人相处不太注意分寸,常给人留了口舌。而宝钗却恰恰相反,处事圆融,深得大家的喜欢。这也是让贾母也无能为力的点。

依我看,最主要是宝玉的原因,他就活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优越环境里,动不动就疯疯癫癫,虽然心地善良,但活象个软面条,没有一点男儿该有的担当,如果他能够有点主见,敢说“非黛玉不娶”,我看谁敢阻止?即使皇帝老爷下旨也没用。哈哈,这当然是我的一厢情愿。仅代表个人观点。

宗上所述,即使黛玉把心思告诉贾母,也不会有什么好的作用,还有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反作用。


国家高级评茶师


  

  《红楼梦》,林黛玉为何不把自己的心思告诉贾母?如果像紫鹃说的告诉了贾母会怎样?

  林黛玉冰雪聪明,贾宝玉和她情投意合,最终两人却天人永隔,没走到一起,林黛玉为什么不把自己的心思告诉贾母呢?

  不能告诉贾母,何况告诉了也没用。

  咱们看贾府,会觉得贾府简直乌烟瘴气,什么乱七八糟的事情都有,但是关上门从外面看,贾府仍然是个讲规矩的地方。贾氏一门两国公,可不是盖的。别的不说,只要李纨这个道德标兵在,贾府就是好样的,豪门人家的媳妇,清贵人家的小姐,安安分分地教育丈夫留下的独根孤种,可不就是该被表彰的贞洁烈妇吗?只要有李纨,贾府就是讲礼节的地方,就是道德上完美的人家。

  林黛玉是不是贾府人?不是也是。她虽姓林,却是如贾府三位本尊小姐一样教养的,是依附母舅家的表小姐,她在贾府人心中,就是贾家小姐——有意不认可的,其实是格局太小了,纵观历史,这样的表小姐,前途可近更可远,一味地强调她不是自家人,只能说明眼界不够,看看人家长孙皇后,高家人可没有说闲话的。

  林黛玉有了和贾宝玉在一起的心思,这很正常,他们从小一起长大,青梅竹马日久生情,可以理解,这一点,贾母也是认可的,所以紫鹃闯祸吓宝玉,贾母没有为难她。但是,知道是一回事,林黛玉真敢说出来,那就是不知礼,不知廉耻了。

  那个时代的千金大小姐,婚姻的路数,从来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要把三媒六聘的程序走完,才有被人尊重的可能,你要是敢自由恋爱,后果严重到你会怀疑人生。大小姐们连《西厢记》这样的小说都不能看,更不要说有自主婚姻的想法,就是真的看中了,碰巧父母(辈)都同意自己的意中人,也得走走谦虚的过场,说一大堆的套话,哪有这么大大咧咧地就表露出自己的想法的人?如果真有,不是二百五,就是没家教,不懂礼。林黛玉是侯门千金,礼是必须遵从的。

  不懂礼的人会有什么下场?贾母曾经说过一句话:“可知你我这样人家的孩子们,凭他们有什么刁钻古怪的毛病儿,见了外人,必是要还出正经礼数来的。若他不还正经礼数,也断不容他刁钻去了。就是大人溺爱的,是他一则生的得人意,二则见人礼数竟比大人行出来的不错,使人见了可爱可怜,背地里所以才纵他一点子。若一味他只管没里没外,不与大人争光,凭他生的怎样,也是该打死的。”

  不懂礼的孩子,长得再好,再可人意,再聪明,再得宠爱,只要没礼数,不为大人(家族)争光,都是该打死的,该打死的!该打死的!

  如此,林黛玉能告诉贾母:哦,亲爱的外祖母,我看上了宝玉,我和他情投意合,您能给咱们作主,让咱们成亲吗?

  ——不知廉耻的东西,枉我这么疼你,你却这么丢我家的脸,坏我家门风?打死!

  礼义这东西,是社会的根基,门风这东西,是一个家族生存的根本,而一个女孩子,就必须保有清白,既是思想,也是身体,所以尤三只能死别无它路。

  退一万步讲,就算贾母不打死林黛玉,看在贾敏的份上留她一条命,或者说贾母开明到为她破例的程度,贾母也是没有办法独立完成她的亲事的。因为宝玉是王夫人和贾政的儿子,她贾母虽是一品诰命,却也是贾府一份子,是社会一份子,她也不能越过礼,也得考虑方方面面的事情。

  两姓结为秦晋之好,不是那么简单的,大家族讲究的门当户对,牵扯了太多的利益,王、贾、林都一样,要搞一言堂,没那么简单,连皇帝都做不到,何况是深宅一妇人如贾母者?


叶之秋


林黛玉是不敢把自己的心思告诉贾母的。

因为在封建社会,男女婚姻问题,只能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己是无权过问的。且只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没有一点自主权。

再说,在那个时代,人们都是很封建的。一个小女孩儿,是很难启齿向别人说自己的心思的。因为那个时代的说法是女孩大了要找婆家,而不是找对象。自己给自己找婆家,那是会被贻笑大方的。

林黛玉的心思,连身边的丫鬟紫娟都能看得出来,精明能干,老于世故的贾母会不知道吗?

在小说《红楼梦》第五十七回里,紫鹃吓唬宝玉,说林黛玉要回苏州了,宝玉信以为真,迷失了本性,惊动了整个贾府。连贾母见了紫鹃,都眼内出火,骂道:“你这小蹄子,和他说什么了?”


紫鹃忙道:“并没说什么,不过说几句顽话。”谁知宝玉见了紫鹃,方嗳呀了一声,哭出来了。……谁知宝玉一把拉住紫鹃,死也不放,说:“要去连我也带了去。”众人不解,细问起来,方知紫鹃说“要回苏州去”一句顽话引出来的。贾母流泪道:“我当有什么要紧大事,原来是这句顽话。”又向紫鹃道:“你这孩子素日最是个伶俐聪敏的,你又知道他有个呆根子,平白的哄他做什么?”

贾母为何流泪?是感动还是想起来这事她作不得主?

其实,贾母也很为难。她主张林黛玉嫁给宝玉。可是,她毕竟是祖母,不是宝玉的父母。在封建社会,儿女的婚姻大事,是需要他们的父母同意才行的。

试想,连贾赦要把迎春嫁给孙绍祖,贾母明知道不行,她都说无法阻拦,何况宝玉娶亲呢?

王夫人的女儿元春是贵妃,她本人是皇帝的岳母。她的兄弟王子腾是京营节度使,后来又升为九省统制。

贾府的儿孙,只知道吃喝玩乐,没有什么作为。贾赦袭了世职,却没有实权;贾政的职务比较低。贾珍贾琏更不要提。

在贾府日益衰落的时候,贾母会因宝玉的婚事得罪自己的儿媳吗?

端午节,元春赠送的礼物,只有宝钗的和宝玉一样,说明元春也是赞同金玉良缘的。以贾母的精明劲儿,她也不会和自己的贵妃孙女儿对着干。

林黛玉比较娇气任性,平时也不太注意和宝玉之间的分寸,给人留了口舌。她这种情况,在当时是不被看好的,宝钗却恰恰相反。所以贾母也无能为力的。

贾母疼黛玉,但她更疼宝玉。宝玉是家孙,黛玉是外孙女儿。为宝玉的未来着想,她也不会赞同木石前盟。因为林黛玉身体太娇弱,说不定哪天就会撒手人寰。总不能让宝玉早早就成为鳏夫吧。
因此,黛玉就是听紫鹃的话,对贾母说了,也未必管用。


飞雪迎春666


不能说。爽朗如湘云,在袭人谈到“前儿听见你大喜了”的时候,也只能红着脸吃茶不答,接任何话,都有轻浮之嫌。何况是娇羞的林妹妹?

在那个时代,就是尤三姐,也不能明白地表示自己心仪的对象是谁,当着贾琏的面,只能说一句“别只在眼前想,姐姐只在五年前想就是了”,让姐姐去猜。林黛玉如何主动表明心有所属,还不像尤三姐是爱着五年前有一面之缘的陌生人,而是身边的宝玉,那简直是等于公开宣布自己不贞、伤风败俗、应该沉塘浸猪笼!

如果她说了,贾母会如何看待她?一个不知羞耻的外孙女,会是心爱的孙子的德配吗?更重要的,林如海把女儿托付给贾母,贾母把外孙女教养成这个样子?你想贾母会不会惭于女儿女婿、甚至一气而病、而亡?

林黛玉怎么可以这样?


栖鸿看红楼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要问一下题主,像贾母这样活了七老八十的老人精,她对宝玉和黛玉的感情,难道不知道吗?当然不是,贾母可以说看的比谁都清晰而又透彻。

《红楼梦》第二十九回,一行人清虚观打醮回来,因为在观里时张道士当着贾母的面给宝玉提亲,而一向好奇的宝玉对那个金麒麟显示出特别关注的样子,并收藏了它,这两件事让黛玉心里很不爽,两个人又一次别别扭扭起来。宝玉觉得黛玉很不理解自己:“别人不知道我的心还可恕,连他也奚落起我来。”黛玉一生气就说:“我要安心咒你,我也天诛地灭,何苦来?我知道昨天张道士说亲,你怕阻了你的好姻缘,你心里生气,拿我来煞性子。”

两个人到不相让,话赶话,越来越伤人,结果就闹出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相处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别扭,也是林黛玉进贾府以后跟宝玉闹得最后一次别扭。这次别扭惊动了贾母,几乎也惊动了府上所有的人,以至于贾母看到这个情况,说我这老冤家那世里的孽障,偏生遇见了这么两个不省事的小冤家,没有一天不叫我操心,真是所以说的“不是冤家不聚头”,这样说着,连贾母也哭了。

贾母能说出这样的话,说明她对宝玉和黛玉的感情看得清清楚楚,根本用不着黛玉跟她说什么。

但是看得清楚那又能怎样呢?一是那个时代根本不支持男女事情,连《西厢记》和《牡丹亭》这样的书都是禁书,书都看不得,何况还落实到行动上。宝玉和黛玉的感情如果仅限于他们私下里的两小无猜,大家早已习以为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算了,可是这事不能摆到桌面上来说。不像我们现代人以为的你情我愿,两人情感情交好就可以走到一起,在那个年代,这是不被允许的,甚至是要躲着的,这话怎么能黛玉口里说出来?

其次,贾母作为一个家族的老祖母,她要站在整个家族利益的角度来考虑,宝玉固然是她的心肝宝贝,黛玉也是她的心头肉,但是相对于整个家族的利益来说,她对这两个人的溺爱,在家族利益面前显得一钱不值。即便是贾母有心要撮合他们,但是以她的人生经历来说,她更懂得权衡,更懂得贾府究竟需要什么,而不是这样的儿女情长。

第三,中国古代儿女的婚姻一直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荣国府现在真正的当家人是王夫人,而不是贾母,宝玉是王夫人的儿子,宝玉的婚姻要有贾政和王夫人来定,贾母只是一个退居二线的老顾问,贾政和王夫人征询她的意见,是尊重他,他们如果不问征询贾母的想法,也不违反什么。如果贾母直接干预宝玉和黛玉的婚姻,那她的手就伸得太长了,王夫人肯定不答应。王夫人毫不留情地处置晴雯,某种意义上就是做给贾母看的。贾母之所以在府里德高望重,就是有她的分寸和做人的原则,她不是一个随随便便去干涉不属于自己权限范围内事务的人。

紫鹃急着让黛玉告诉贾母,只不过也是站在她一个小丫头为主子忧的角度上,这并不能解决什么问题,贾某把事情看的那么明白,都没有实质性的行动,即便是黛玉说了又怎么样?更何况她以她一个女孩子,在那样的背景下,她又如何开口呢?


苏小妮


其实,这个问题你要换个角度想,林黛玉如果告诉了贾母,贾母也答应了,那会怎么样呢?很简单,那样因为礼制的原因,林黛玉和贾宝玉就不能再见面了,想见面要等到婚后,那你想想,《红楼梦》还怎么接着往下写?

我一直不喜欢后四十回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林黛玉要么不死,死了之后,这个书就应该很快完,而不是接着絮叨。具体的原因不分析了,因为和这个提问无关。

林黛玉能不能把自己的心思告诉贾母?如果作者真想让她说,那一定是有办法的,办法很简单,我给你模拟一下。

林黛玉:“我昨天梦到母亲了。”

贾母:“你是思虑过度,日有所想,夜有所梦,还是爱惜身子要紧,药还有没有,没有我让他们接着给你配。”

林黛玉:“我母亲还和我说了几句要紧的话,她还说她最不放心的就是我,那天要托个梦给您,叮嘱一下,我说祖母年龄大了,还是不要惊扰她老人家。”

贾母:“你妈和你说啥了?给我说说,你妈就你一个闺女,你年龄又这么小,她惦记你也是有的。”

林黛玉:“我母亲说,我如今孤苦一人,没有别人可靠,只有祖母您一人可以依赖,眼瞅着到了婚嫁的年龄,却无个人惦记主持,这是她最放心不下的。她还说如今家里就有一个现成的,叫我那也不要去,就在贾府里呆着,她会和您说。”

总之意思就是这么个意思,也就说出来了,贾母会不会信?她当然会信,书里你可以去看,贾母是个迷信的老太太,她会不会做梦梦到林黛玉她妈?肯定会梦到,如果梦不到,无非是林黛玉找机会多暗示几次也就成了。

《红楼梦》里多次写梦,交待紧要的事,曹雪芹真想让林黛玉说,完全可以照方抓药,甚至他都不需要通过黛玉的口,直接让老太太做个梦就把事情办了。

礼制虽严虽大,但是再大,也大不过天意,这个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特点。

那林黛玉怎么不说呢?不是她不想说,是曹雪芹不想她说,在全书的第五回,已经预先安排好了她的命运----泪尽而逝。

说了,贾母同意了,贾宝玉和林黛玉要分开,和其他的姐妹关系也要起变化。说了,贾母不同意,让林黛玉怎么办呢?如果贾宝玉知道了,又怎么办呢?其他的人包括宝钗,王熙凤等一干人等,又会做出什么反应呢?

宝黛钗的纠葛是推动《红楼梦》故事发展的一条线,把所有人的表现串起来,黛玉如果说了,就是提前把这个线剪了,这个书还怎么写?

所以,必须要这么模糊着,靠其他人的眼看,其他人的嘴说,外人说的再明白,但是那层窗户纸却不是外人能捅破的。

这正是曹雪芹写作上的高明之处。《红楼梦》写到这个份上,已经不再是小说,而是诗。有了意境。这个不是每个人都能体会到的。但是恰恰是红楼梦区别于同时期小说的最大的特点和不同之处。


吴公子燎


少时读《红楼梦》最惋惜的就是宝玉和黛玉的感情,总是在想:要是他们能够成就良缘那该有多美好,可是故事往往都不尽如人意,求不到圆满的结局。

其实宝黛的姻缘好似曾经有一个转圜的机会,就是为了试探宝玉的心意,紫鹃自作主张骗宝玉“林妹妹要回家去了”。正是因为这一句玩笑话宝玉大病了一场,黛玉的病也添了一重,众人或多或少知晓了宝黛的情谊。

这个时候紫鹃劝黛玉早点求贾母做主确定二人的婚事。可是事情真如紫鹃想的那么简单吗?如果黛玉真像紫鹃所说告诉了贾母她心意,结局就会不一样吗?结果是既定的,不管黛玉做了什么都改变不了。


第一、黛玉的心思即使不说贾母也知道,贾母也想成全宝黛姻缘

贾母是性情中人,而且她是看着宝玉和黛玉长大的,宝玉和黛玉的心思她如何会不知道,即便黛玉不对她说,她也是明了的,而且她一直都站在黛玉这边,想要成全宝黛姻缘。

从苏州把黛玉接到贾府起,贾母似乎就在让宝玉和黛玉培养感情,他们孩童时期同桌吃同床睡,有相通的心意,这种青梅竹马的情谊,是宝钗和宝玉之间永远都无法培养出来的默契。

贾母很多时候都会把黛玉和宝玉的名字放在一起。她带着刘姥姥参观大观园,在参观秋爽斋的时候贾母就说过:“我的这三丫头却好,只有两个玉儿可恶。”在贾母心中黛玉和宝玉是她最宝贝的两个玉儿,贾母赏赐菜肴宝玉和黛玉也是独一份的。

宝玉和黛玉从清虚观回来之后就大吵了一架,因为王道士要给宝玉介绍对象,为了这事他们二人大闹了一场,虽然他们彼此心中有意却不知道对方的心思,于是贾母给了他们二人一句最安心的话,“不是冤家不聚头”。宝黛如参禅一般认真思考这句话。贾母处处都在为宝黛的姻缘做铺垫。

紫鹃为试探宝玉说的玩笑话,害的宝玉大病了一场,可是贾母在知道事情的始末之后并未怪罪紫娟,因为她把紫鹃安排去照顾黛玉,就是希望她能够用她的“聪慧”帮黛玉解决问题,如今紫鹃做的正合贾母的心意。

宝玉笑道:“原来是你愁这个,所以你是傻子。从此后再别愁了。我只告诉你一句趸话:活着,咱们一处活着,不活着,咱们一处化灰化烟,如何?”紫鹃听了,心下暗暗筹划。

紫鹃这一次对宝玉的试探是很有效果的,因为宝玉对紫鹃说了最真心的话,他非黛玉不娶,而且两人同生共死。

不得不说,贾母对宝黛姻缘的营销比王夫人力捧的金玉良缘要成功,因为贾琏的小厮都知道宝玉的婚事将来准是林姑娘定了的。因林姑娘多病,二则都还小,故尚未及此。再过三二年,老太太便一开言,那是再无不准的了。

宝玉和黛玉的心思,所有人都看得明白,所以即使黛玉不对贾母说出她的心意,贾母也知道。黛玉是贾母最心疼的外孙女,所以她即使委屈了宝玉也不会委屈黛玉,一定会尽力促成宝黛姻缘。


第二、黛玉的心思无法对贾母启齿,不然贾母为黛玉破除影响的“掰谎记”就白费了

紫鹃想到了黛玉说出心意的好处,可是却忽略了说出心意的坏处。宝玉为了黛玉生了一场大病,众人看到宝黛心意的同时,也会对宝黛的关系产生怀疑。

当初袭人就是凭借着这个建议获得了宝玉准姨娘的地位,如果贾母再对宝黛关系给予确认,那么黛玉的名声恐怕就会受到影响。

宝玉和黛玉从小就要好,他们小时候就一起跟着贾母居住,长大后他们还是可以躺在一张床上说话,众人都见怪不怪,因为他们的感情发乎情止乎礼,所以黛玉和宝玉之间并无特别的忌讳。

可是元宵节的时候黛玉做了一件很大胆的事情。贾母让宝玉给众人倒酒,轮到黛玉到时候,偏他不饮,拿起杯来,放在宝玉唇上边,宝玉一气饮干,这一举动在当时是很严重的事情。为此贾母还特意说了一个“掰谎记”来破除影响,保全黛玉。

贾母笑道:“别说他那书上那些世宦书礼大家,如今眼下真的,拿我们这中等人家说起,也没有这样的事,别说是那些大家子。可知是诌掉了下巴的话。所以我们从不许说这些书,丫头们也不懂这些话……”

贾母在为黛玉辩解,黛玉不是书中的小姐,也不知道那样的事情,在场的众人也不可能往那方面去猜测。这件事的影响正在慢慢消除中,可是这件事还没有完,宝玉就又为“黛玉要回苏州”的话大病了一场,所以此时黛玉也就不便再对贾母说出自己的心意,贾母不会多想,却不能阻止别人的流言蜚语。


第三、如果真能像紫鹃说的就好了,贾母此时碍于王夫人也无法做定宝玉和黛玉的婚事

紫鹃笑道:“倒不是白嚼蛆,我倒是一片真心为姑娘。替你愁了这几年了,无父母无兄弟,谁是知疼着热的人?趁早儿老太太还明白硬朗的时节,作定了大事要紧。俗语说,‘老健春寒秋后热’,倘或老太太一时有个好歹,那时虽也完事,只怕耽误了时光,还不得趁心如意呢。

紫鹃虽然是到贾府后才跟着黛玉的丫头,可是因为黛玉对她好,她和黛玉相处的比亲姐妹还好,她也是发自内心的在为黛玉打算。她劝黛玉早点把自己的心思告诉贾母,趁着贾母此时还健朗成了他们二人的婚事,黛玉也就不用整天烦恼了。

事情如果就像紫鹃说的那么简单就好了,贾母知道宝玉和黛玉对于婚事的担忧,可是迟迟不开口不是贾母迂腐,而是贾母在担心王夫人容不下黛玉。王夫人一直都不能够真正地接纳黛玉,即便是贾母做主了婚事的,黛玉的将来也会不好过的。所以为了让黛玉最大可能地获得幸福,贾母一直在找可以让事情圆满的解决的办法。

所以,总的来说,不管黛玉是否听了紫鹃的话对贾母表明她的心意,贾母此时都不能成全黛玉的婚事。但她一直都把宝黛的婚事放在心上,只要能让王夫人真正接受黛玉,再为黛玉做主就水到渠成。只是贾母错估了时间和黛玉的身体,没能尽早成全宝黛婚事,最后才酿成悲剧。


少读红楼


不能说的呀。这件事相关人等都已心照不宣,结果如何只能听天由命,说了反而会增加事情的不确定性,弄不好这事就彻底没戏了。

1.黛玉是个矜持的女孩子,不可能主动开口承认和告白自己对宝玉的感情。

黛玉是绝对的大家闺秀,她重情重义,性灵至上,并不代表她不遵守一般社会契约里对女孩子默认的矜持、自重的要求。黛玉本身也不是那种妩媚型的女孩子,无论是有心的自我约束还是无意的情感表达,她都不可能直抒胸臆,坦白承认。

她和宝玉之间可谓灵犀相通,但纵观他们俩人的互动,显然黛玉从未正面承认过自己的心思。一切不过是宝玉表达,她来默认而已。甚至好几次,面对宝玉的真情流露,黛玉还口是心非地否定、打压他。

宝玉说:“好丫头,‘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叠被铺床?’”黛玉马上就撂下脸来,还哭着说宝玉拿她取笑解闷。

宝玉说,黛玉如果死了,他就去做和尚,黛玉也是马上“将脸放下来”,直言宝玉是“胡说”。

宝玉要替黛玉拭泪,黛玉的反应是“忙向后退了几步”说:“你又要死了!作什么这么动手动脚的!”

就连宝玉试图拉着黛玉,把心里话告诉她,黛玉也是“一面拭泪,一面将手推开”,还说“有什么可说的”。

如果说在宝玉面前这样的表现是出于少女的害羞,那么在闺蜜紫鹃面前呢?黛玉同样打死不松口。

紫鹃试出宝玉的心意,劝说黛玉早为自己打算。实际上紫鹃的话句句说到了黛玉心里,让黛玉伤感哭泣了一夜,但表面上,黛玉还是要违心地否认一切:

黛玉听了,便说道:“这丫头今儿不疯了?怎么去了几日,忽然变了一个人。我明儿必回老太太退回去,我不敢要你了。”

总之,对于她和宝玉的感情,黛玉最多只是默认,从来不承认。这种性格的黛玉,怎么可能开口把自己的少女心事告诉别人?连对最心爱的宝玉和最知己的紫鹃都说不出口,对仅仅是一名慈爱长辈的贾母就更说不出口了。

2.贾母并非不明白宝黛的心思,但在明面上还得反对“才子佳人”的戏码,这种情况下黛玉透露自己的心思反而是弄巧成拙,让贾母想帮她都师出无名了。

实际上,宝玉和黛玉的感情,在贾府能有多少人看不出来?更不用说人精一样的贾母了。清虚观打醮回来,俩人那一场惊天动地的口角,惊动贾母流泪说出“不是冤家不聚头”的话,还不够说明问题么?

宝黛俩人的问题,是感情如何落地的问题,也就是能否缔结姻缘的问题。他们俩人条件相当,就外在条件而言,不存在婚姻上的障碍。所以,如果长辈有意,他们俩人共结连理是没问题的。

因此,只需耐心等待长辈的安排。

也只能这样等待。除此之外,不能再做什么。

还能做什么?向长辈进言,让长辈明白谁是最合适的对象?别说在旧时的社会里,从来没有年轻人去提醒长辈,谁才是最适合自己的未来伴侣,就算有这样的事,年轻人用什么理由去说服长辈?

黛玉的优势,贾府长辈都心中有数。所以其他理由都不用说,只需要说明她和宝玉的感情?毕竟这对两个当事人来说是最重要的理由。

但很遗憾,在当时的社会里,年轻人的两情相悦非但不是缔结姻缘的理由,反而是缔结姻缘的障碍。

当时的社会伦理不允许青年男女私相授受,自行定情。倘若有年轻人这么做了,那就是品行有问题。尤其是女孩子,那简直就是人生污点。不仅仅是行动上绝不可以,就连有这样的心思都是不可接受的。

贾府作为豪门大户,不但自己家的孩子不可以品行有问题,也不可能娶一个品行有问题的女孩子进门。所以,宝黛的心事,就算所有人都知道,甚至拿来打趣,但是当事人尤其是黛玉,是绝不可能承认的。

贾母自己就在“掰谎记”一节表明了态度:我们家是不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的。

这其实就是对宝玉和黛玉的敲打,让这两个“小冤家”不要表现得太明显。毕竟,贾母可以护着黛玉,但其他人完全可以以此为把柄抨击她啊。王夫人就一直不愿意让宝玉娶黛玉,如果说黛玉和宝玉已经有了超乎友谊的感情,王夫人就更有理由拒绝她了,因为王夫人早就明言,不能让那些“狐媚”女孩子带坏宝玉的呀。

所以,黛玉的心思既不必告诉贾母,也不能告诉贾母。贾母本来就知道,也不希望她说。她要是说了,反而会让贾母和她自己都陷入为难尴尬的地步。贾母毕竟是贾家的大家长,封建社会的门风还是要维持的,不但不能拿这个理由去逼迫王夫人同意宝黛婚事,反而会让自己在王夫人的反对面前无言以对。

以上是头条号“海阔天空诗酒花”的回答。欢迎在今日头条APP关注“海阔天空诗酒花”,图文、问答、视频,海阔天空随便聊。


海阔天空诗酒花


林黛玉为何不把自己的心思告诉贾母?

因为她不能说,也不想说。她清楚的知道自己的身份,也清楚的知道这件事如果从自己嘴里说出去,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为什么不能说?

因为黛玉知道说了也没用,不仅没用反而还会为自己招致骂名。

别忘了,《红楼梦》的故事可不是发生在21世纪的今天,而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社会。在那个时代,子女是没有权力决定自己的婚事的,一切都得听父母的。

只要父母不同意,你再两情相悦也是白搭,更何况,在那个男女七岁不同席的时代,没经过父母允许的两情相悦就是大逆不道。

自由恋爱是要被世人所不齿的,男人还好说,等多被人说风流。女人就惨了,会被骂不守妇道,不知廉耻,严重点说甚至可以被浸猪笼。

林黛玉在贾母本就是寄人篱下,虽有贾母宠爱,平时跟宝玉也没有太注意男女大防。但基本的社会常识她还是有的,她知道贾母虽然是最高统治者,但在宝玉父母尚在的情况下,是不好越权替宝玉的婚事作主的。

她如果去跟贾母说让贾母给自己和宝玉定亲,即使贾母是她亲姥姥,也有可能认为她不自重。而且这件事本来就会让贾母为难,贾母喜欢她不假,但未必会愿意为她而给自己惹麻烦。

看看迎春就知道了,大家都知道迎春的亲事不妥,可是这是她娘老子定下来的,所以谁都不会去多事。到后来,知道迎春天天被家暴,贾母还不是一样无动于衷。

黛玉对这些看的很清楚,所以她不能说。她不想让贾母为难,更不想让自己名声受损,这样说了有百害无一利的事情,她当然不会想说。

说了会有什么后果?

就算黛玉真的厚起脸皮硬起心肠无视贾母的难处,毅然决然的说出来,也只会被拒绝。

  • 贾母

贾母一定会认为她不懂事、不自重,甚至可能会因此厌弃她。黛玉本来在贾府唯一的依靠就是贾母,如果再失去贾母的喜爱,她的日子会生不如死。

  • 王夫人

黛玉如果跟贾母提了这件事,即使是再私密也难免会有走露风声的可能。如果王夫人知道了黛玉竟然胆敢让贾母给她和宝玉定亲,她会怎么想?

本来她就视黛玉为眼中钉,但她原先对黛玉的厌恶多半是因为对贾敏的嫉妒,黛玉本身并没有太让她能抓到把柄的短处。而黛玉竟然主动把小辫子送上门来,王夫人能放过这个机会吗?

她根本不用做什么,只需要让这件事传播开,就够黛玉受的了。这种关乎女子名节的传闻足以逼死人,更何况还是黛玉主动提供的既定事实?

  • 园子里的其他姐妹

虽然三春、王熙凤等人都是对宝黛的感情心知肚明也支持他们,但是如果这件事由黛玉来说破,也难保不会被她们拿有色眼镜看待。她们接受的都是封建礼教,作为大家闺秀,被教导最多的就是女子的矜持。

主动跟长辈要求与男子定亲这种行为,在她们眼里多少是不够自爱的。严重点说,这已经是德行有亏了,也许她们表面不会对黛玉鄙视,但心里上很可能就疏远她了。黛玉又那么敏感,到时候恐怕就更加抑郁了。

  • 宝玉

王夫人虽然不会对黛玉作什么,但知道了黛玉采取主动后,肯定会对宝玉更加严防死守。以宝玉的怂样,他哪里敢违背王夫人?

黛玉在外面遭受各种非议,心里一定会对自己的鲁莽后悔,后悔之于还很有可能对宝玉产生怨恨。本来提亲这种事就该是男子主动,宝玉不主动就算了,还一点作为都没有,她能不怨吗?

可是想见宝玉又见不到,怨气会一直积累,等终于有机会见面了,她能不撒气吗?好容易可以见个面一解相思之苦,宝玉却要迎接黛玉劈头盖脸的抱怨,被软禁他也很委屈啊,可是还要被埋怨,他能心平气和的接受黛玉的指责?

宝玉虽然对黛玉是真爱,但宝玉可不是个什么从一而终的痴情郎。如果两人长久不能相见,一见就要挨骂,次数多了他可能就从心理上对黛玉产生排斥感了。如果刚好宝玉身边又多了各种新鲜的莺莺燕燕,他对黛玉还能有那么深的执念吗?

总结

所以,不管从哪方面来说,黛玉都不能说。紫鹃那么说,不过是因为病急乱投医。真让她冷静下来,她也不会去说的,更不可能怂恿黛玉去说了。


钱小刀娱乐


读书,最怕一厢情愿地读,不愿意客观理性地对待人和事。因为贾母宠爱黛玉,太多读者一厢情愿地认为贾母会支持黛玉的一切行为。贾母虽然糊涂,但并没糊涂到这种地步。


林黛玉为何不把自己的心思告诉贾母?原因很简单:她不敢!她最怕的正是贾母知道她的心思。



黛玉之所以病情越来越严重,主要因为她一直处于矛盾中,内心焦虑。一方面,她无法控制自己对宝玉的感情,另一方面,以她接受到地教育,她非常清楚这种感情是违背礼法的,是可耻的行为,她需要维护自己贵族小姐的名声。


当她在情不自禁之时做出了当众喂酒的行为,贾母用掰谎敲打她,聪慧的她当然能听懂贾母的话外音,也清楚自己给贾母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因此要更加谨慎,注意自己的身份,也注意贾府的名节。



因此,当紫鹃试玉闹出那么大的动静,把黛玉给吓坏了,幸好薛姨妈及时出来解围:


宝玉本来心实,可巧林姑娘又是从小儿来的, 他姊妹两个一处长了这么大,比别的姊妹更不同.这会子热刺刺的说一个去, 别说他是个实心的傻孩子,便是冷心肠的大人也要伤心。


这番话说得合情合理,贾母便就坡下驴,并没有处罚紫鹃。黛玉也掩耳盗铃,“幸喜众人都知宝玉原有些呆气,自幼是他二人亲密,如今紫鹃之戏语亦是常情,宝玉之病亦非罕事,因不疑到别事去”,以为大家真信了她的宝玉只是兄妹情。


也正是因为薛姨妈的解围,才有了接下来的“爱语慰痴颦”,黛玉非常感激薛姨妈的解围,从心里对薛姨妈生出亲近之情。薛姨妈也洞察了黛玉的心思,借黛玉认母之际,说出要替她牵线说媒的话来,让私情从明媒正道去实现。


因此,无论是从黛玉的教养,还是从贾母对礼教的维护态度,都决定了黛玉宁可憋死也不会把自己的心思告诉贾母。如果说了,那就把表面的装傻都撕破了,逼得贾母不得不对黛玉采取手段,以维护贾府的面子。到那时,贾母甚至可能指着黛玉骂她忘恩负义:我养你宠你,你却来毁我全府,是何居心?



面子比天大,在贾府的面子面前,黛玉的生死毫无价值,千万别高估了黛玉在贾母心中的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