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上公民法治教育這堂課


補上公民法治教育這堂課

童德華

  現代傳媒可以將許多法治事件及時、直接地呈現在互聯網上,使大眾可以較直觀地瞭解事件的大致經過。在一些網絡視頻中,我們發現,在違法者背後,經常站著旁觀的家人。在很多情況下,直到違法者要被警察帶走,其家人才現身出來,或打圓場或撒潑阻攔。這很令人奇怪,自己的家人在違法的時候,這些人為什麼不上去勸阻?

  莫非親人之間有仇,就盼著他進去?這種想法無疑是可笑的,因為在一般人觀念裡,就算仇人也不至於盼著別人出事。

  還有一種可能性,那就是在違法者的家庭裡,可能有愛鬧事的習慣或者家庭文化。一個家庭如果有愛鬧事的習慣,那麼這個家庭的成員通常也缺乏規矩意識和法治意識;如果多個家庭存在愛鬧事的習慣,那麼許多的社會成員就會缺乏規矩意識和法治意識。這些視頻提醒我們,公民法治教育不能成為法治建設的盲區。

  從社會角度看,之所以要重視公民的法治教育,一是通過法治教育讓公民知道法治的底線在哪裡,哪些情形下,哪些行為堅決不能做,同時通過憲法教育公民增強其責任意識;二是通過法治教育明確行動模式,明確與他人發生糾紛時如何有效保護自己;三是法治建設與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具有同質性。通過法治教育能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總之,對公民開展法治教育是現代化治理的強有力的保障。

  從公民角度看,也應該增強法治的自我保護意識。這種保護意識不是為了和別人斤斤計較,而是避免自己違法犯罪。在一些案件中,有的當事人對於執法部門的工作不僅不配合,還與執法人員發生爭吵甚至對抗執法,如果此刻在場親人能夠予以勸解,很多事態也可能就會及時平息。可惜的是,因為家庭成員普遍缺乏法治觀念,最終導致有些人被處以行政處罰,有些人則被判處刑罰,很多人直到被處罰後才明白事態的嚴重性。

  公民嚴格守法,是法治的重要構成基礎和前提。長期以來,公民的法治教育被忽視。有些執法人員甚至生怕公民懂法,認為公民懂法會使執法不方便。殊不知公民懂法守法既可以提高公民的法治意識,也可以反過來提高執法的能力和效率。公民養成良好的法治意識和行為習慣,法治建設的成本將會極大降低,法治建設必將會受到積極的影響。

  提升公民的法治意識是法治建設中具有緊迫性的一項任務。社會是由公民所組成的,公民個人的法治水準是衡量法治進步的標尺。沒有公民,就沒有社會;沒有守法的公民,就不可能形成尊法、崇法的社會。公民法治意識的提高不能寄希望於一年搞幾次普法宣傳,而要一點一滴地從基礎抓起來。從長遠看,法治教育要從小學開始抓,從娃娃開始抓,但也決不能忽視對成年人的法治教育。家長隨處吐一口痰就可能毀掉孩子在學校接受的法治教育。養成奉法、守法的公民意識,是我國法治文明進步的必由之路,也是當下政府推動法治建設的重要任務。(來源:檢察日報)

  (作者系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東盟刑事法研究中心教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