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掉燕云十六州,北宋却打造出天下闻名的重装步兵

【北踏寒城天暮雪】

说起宋朝,很多人印象中大多是重文轻武, 军队战斗力差,偏偏它几百年来一直与几个少数民族政权摩擦不断,哪怕它想要维持太平的日子,也只能被动的发展自己的军事力量。

北宋尚未建立时,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反唐自立,后来投靠契丹,甚至认辽国的太宗耶律德光为父,所以也被人戏称“儿皇帝。”之后他更是将今北京、天津一带,河北以北、山西北部的岭北之地,也就是燕云十六州全部割让给辽国。

燕云十六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方面是中原的门户,丢了这块地方,就相当于人家把你家的大门占了,以后到你家来想进就进,没有一丝阻碍。

丢掉燕云十六州,北宋却打造出天下闻名的重装步兵

在北宋时,因为失去了燕云十六州的屏障,开封以北一马平川,毫无抵抗,以至于辽国军队一路顺风的打进中原腹地,宋真宗不得不立下澶渊之盟,以后连年岁贡,向辽国称臣。

▲有一句话流传了很久,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失岭北则必祸燕云,丢燕云则必祸中原。”

这一情形在后来的北宋,明朝印证的非常正确,燕云十六州,地势高峻,关隘众多,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易守难攻,北宋哪怕想要收复,也要付出极大的代价。

另一方面,燕云十六州是自古中原政权的养马之地,更是断了连接草原乃至西域的路线,北方的战马不仅高大魁梧,更是耐力极好,南方的马普遍矮小,在战场上难免失去优势。

丢掉燕云十六州,北宋却打造出天下闻名的重装步兵

丢地缺马

  1. 很多人也许会问,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引进外面的优良马自己培育,一方面北方对流入宋朝的马匹严格控制,而从阿拉伯或者西域那边花费的代价又过大。
  2. 另一方面宋朝的地理位置所致,宋朝处于南方,气候变化温暖潮湿,确实可以养马,但培育不出如北方一样精良的马。

所以终宋一代,骑兵一直是宋朝的薄弱点,没有了骑兵,知道战争常识的应该知道。两军对峙时这是非常吃亏的,一支千人的骑兵队伍,就可以冲进万人的步兵队伍中,来去自如,冲散阵列。

丢掉燕云十六州,北宋却打造出天下闻名的重装步兵

对了应对这一情况,宋统治阶级们,只能大力发展步兵,希望打造出一支可以与骑兵相抗衡的步兵,出乎意料的是,真的被他们研究出来了,那就是宋朝的重装步兵,这步兵哪怕是放在整个古代史也能名列前茅,其防御更是无人能敌。

只是付出的代价,却是非常的不容易,能够抵御骑兵,那只能不断的武装,因此,宋朝的步兵也承受着最累最让人心酸的压力,他们穿着铁质甲叶制成的铠甲,重量达到了29kg,弓箭手跟长枪手更是达到了35kg,这是什么概念?

不仅如此,他们还要穿着这沉重的铠甲,在这瞬息万变的战场上厮杀,这不仅是体力上的折磨,更是精神上的压迫。

丢掉燕云十六州,北宋却打造出天下闻名的重装步兵

当然这还没有加入武器,加入武器后,单个士兵的全身负重就能达到40-50kg,这也导致宋军只能在正面战场击败敌军,而不能追击歼灭敌军。

说宋朝军队实力差,其实我看宋军的单兵身体素质远胜以前,哪怕整体也不输汉唐,只是资源的限制,和统治者重文轻武思想的压制,导致宋军的名声不扬。

凭借宋军的努力,公元九百八十年,以三千兵力大破契丹,十万铁甲骑兵的雁门关保卫战,以四万兵力大破对方十四万军队的灭蜀之战,之后的以少胜多的战斗更是数不胜数,我就不一一列举。

丢掉燕云十六州,北宋却打造出天下闻名的重装步兵

而重装步兵最耀眼的战斗是在南宋初年,岳飞、韩世忠等率领的重步兵,屡次击败金国骑兵,创造一次次的辉煌。

郾城之战,宋军重装步兵正面硬捍金国装甲骑兵的冲击,大刀砍敌军骑兵保护薄弱的马腿,趁马受伤摔落,对敌人的胸部猛砍。

只能说宋朝重甲步兵是一个时代的辉煌,也是那个时代的悲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