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心”打造易地扶貧搬遷新家園

“五心”打造易地扶貧搬遷新家園

譚鑫 趙健杉 趙應華

易地扶貧搬遷是精準扶貧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舉措。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實施好“易地搬遷脫貧一批”工程,完成易地扶貧搬遷建設任務和易地搬遷配套設施建設等作出重要論述和指示。在今年召開的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又專門就易地搬遷配套設施建設、加大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力度,提出重要指示,強調“現在搬得出的問題基本解決了,下一步的重點是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去年全國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工作現場會要求認真總結各地經驗,切實加大對已搬遷群眾的後續扶持力度,全力推進產業培育、就業幫扶、社區融入等各項工作,推進安置區與城鎮一體化建設發展,補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加強和完善社會治理,促進搬遷群眾融入城鎮社會。近年來,為解決好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後續社會治理和管理難題,曲靖市提出了脫貧攻堅與精神文明建設同步,破解貧困群眾自立自強精神塑造難、破解搬遷群眾融入發展難、破解社會和諧穩定治理難的“一同步三破解”工作思路,並在會澤縣易地扶貧搬遷近10萬人的縣城集中安置點進行實踐,努力把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打造成為搬遷群眾的幸福新家園。

堅持黨建引領強信心

堅持黨建、脫貧雙推進,將黨的領導、黨的建設貫穿易地搬遷安置全過程,實現黨的領導、政府管理和社會治理良性互動,持續增強黨員幹部脫貧致富的信心與決心。

健全完善基層組織強信心。新建街道黨工委2個,社區黨總支7個,小區黨支部7個,樓棟黨小組134個,實現組織設置網格區域全覆蓋,以黨建引領強化安置點後續管理和社會治理。

健全基層自治組織和群團組織強信心。新成立7個社區,依法選舉產生社區居委會班子和居民小組長,負責安置區的日常事務管理,並在社區設立職工之家、青少年之家、婦女聯合會,加強服務群眾和維護群眾合法權益工作。同時,明確22名片長、271名樓棟長,及時收集反映群眾訴求,協助解決矛盾糾紛和生活困難問題,促進居民和睦、社區和諧。

培育社會組織和互助組織強信心。在社區成立老年協會、業主委員會、文體協會,開展生活融入、鄰里互助、糾紛調解、平安創建等活動,在創新社區治理中發揮積極作用。扶持培育社區互助服務組織,組建老人、小孩臨時看護中心、鄰里互助組、紅白理事會,倡導文明進步、守望相助、相互關照、鄰里和睦的良好風尚。

加強思想引導聚民心

以學習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示範基地為載體,深化黨的創新理論學習,廣泛開展形勢政策教育和“自強誠信感恩”活動,讓搬遷群眾“知政策、懂政策、用政策”,解除思想上的後顧之憂,實現“要我搬”到“我要搬”“搬得來”“能致富”的轉變。

堅持黨員幹部帶頭學。以理論學習中心組為龍頭,發揮“學習強國”“幹部在線學習”平臺重要作用,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切實增強服務群眾、服務發展的能力和水平。

堅持開展教育培訓深入學。通過開展書記“命題式”講習、專家“定製式”講習、黨員“互動式”講習、名嘴“多形式”講習、網格“輔導式”講習、實踐“案例式”講習、群眾“普及式”講習,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落地生根、深入人心。

深入發動群眾往實裡學。結合搬遷群眾生產生活實際,通過入戶訪談、集中培訓、知識講座、社區夜校等多種形式,引導搬遷群眾牢固樹立“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理念,把貧困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轉化為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自覺意願和行動。

深入開展政策宣傳一起學。充分發揮各級講師團、大眾宣講團、駐村工作隊、文藝骨幹、基層宣傳員、扶貧幫扶幹部的重要作用,利用理論微宣講、微訪談、新城故事會、入戶訪談等載體,以相聲、快板、小品、舞蹈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打通宣傳群眾“最後一公里”。

持續開展“道德講堂”活動用心學。通過傳唱道德歌曲、宣講好人故事、學習扶貧模範、感悟傳統文化,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激勵搬遷群眾轉變思想,心懷感恩,脫貧奮進。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築同心

堅持制度規範與激勵推動雙落實、雙促進,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搬遷群眾日常生活全過程。

環境融入築同心。打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街巷、主題公園、主題廣場、主題走廊等,利用宣傳欄、電子顯示屏等載體,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社區、進家庭、進課堂,融入搬遷群眾日常生活。

制度融入築同心。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居民文明公約、樓棟公約、家風家訓,引導搬遷群眾破除陳規陋習,形成健康、文明、科學的衛生習慣和生活方式,實現搬遷後生活環境改變、生活方式轉變。

生活融入築同心。廣泛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實踐活動,利用山歌、小品、快板、舞蹈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引導群眾開展文化活動,激發搬遷群眾愛黨愛國激情和自強自立的生活熱情。

文化融入築同心。建設脫貧攻堅展覽館,突出新舊對比,展示時代變遷,引導搬遷群眾憶苦思甜,激發內生動力。

激勵融入築同心。推出“文明銀行”積分制,通過對搬遷群眾人居環境、政策知曉、崇德有禮、感恩自強等進行評分,調動群眾“靠行動獲積分、用文明換商品”的積極性。

新時代文明實踐暖人心

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為平臺,聚焦群眾需求,廣泛開展文明實踐志願服務,打通宣傳、教育、引導、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讓文明實踐中心成為安置點思想傳播的“主陣地”、文明建設的“主戰場”、文化傳承的“主渠道”。

開展“文明十踐”活動暖人心。做到黨的聲音,有人傳;創業致富,有人帶;老弱病殘,有人幫;煩惱矛盾,有人解;平安家園,有人護;文體活動,有人搞;文明風尚,有人領;鄰里糾紛,有人勸;黃賭毒邪,有人禁;移風易俗,有人助。

開展志願服務暖人心。把解決搬遷群眾思想問題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圍繞理論宣講、生活服務、醫療健康、就業指導、文化服務、教育輔導、關心關愛、文明風尚、平安守護、社區自治等開展系列志願活動,引導搬遷群眾轉變思想觀念、生活方式、行為習慣,實現搬得出、穩得往、快融入、能致富。

開展文明共建暖人心。根據安置點組團、樓棟分佈,組織省市縣283個“掛包幫”單位的2839名志願者,與安置點一期5140戶搬遷戶開展結對幫扶、文明共建行動,幫助搬遷群眾適應新環境,融入新生活。

開展文明創建暖人心。以破除陳規陋習、移風易俗為重點,實施家庭文明建設工程,評選光榮脫貧戶、黨員示範戶、文明衛生戶、勤勞致富戶,開展最美家庭、好婆婆、好媳婦等評比宣傳活動,選樹身邊好榜樣,弘揚社會正能量。

服務保障到位安民心

按照“八個下樓就有”(有黨組織、有志願服務隊、有衛生服務站、有學校、有活動廣場、有公交車、有“扶貧車間”、有農貿市場)的標準,健全完善公共服務體系,解決好搬遷群眾就業、就學、就醫等後續保障問題,確保搬得出、穩得住、能脫貧。

就業有保障安民心。把解決搬遷群眾就業問題作為重中之重,按戶所需實行“點餐式”培訓和轉移就業,確保勞動力家庭戶均有1人以上就業,實現“人人有事做、戶戶有收入”。

就學有保障安民心。安置點周邊新建或改擴建幼兒園4所、小學5所、中學5所,提供學位15840個,新增教師編制739名,確保安置點群眾的15705名子女“個個有學上”。

就醫有保障安民心。擴建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醫院,新增床位780張;新建2個街道衛生服務中心、7個社區衛生服務站,確保搬遷群眾“小病不出社區,大病不出縣城”,就近就便就醫,醫療保險100%在遷入地繳納、報銷。

產業有保障安民心。引導搬遷群眾將原有承包地、山林地、復墾後宅基地入股企業或專業合作社,通過土地託管收租金、經營收益換酬金;因地制宜打造產業園,建立“扶貧工廠”“扶貧車間”,實現貧困戶“樓上生活、樓下就業”,讓搬遷群眾務工就業掙薪金;培育搬遷安置點“社區經濟”,開發公益性就業崗位,引導搬遷群眾以勞動換薪金。

經過一年多的實踐,會澤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社區治理體制不斷健全完善,環境優美、治理科學、和諧有序,搬遷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不斷增強,社區成為集易地扶貧搬遷示範、產業扶貧示範、就業扶貧示範、人居環境示範、社區治理示範、文明建設示範於一體的搬遷群眾新家園。

(作者單位分別為:中共雲南省委黨校、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曲靖市文明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