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簡集約型:荷蘭農地整理

土地與鄉村資源匱乏下成長起的世界第二大農業大國

精簡集約型模式是指在國土面積不大、鄉村資源相對匱乏的國家,通過整合現有農村資源,充分發揮地區優勢,促進農村社會的和諧發展,以荷蘭的農地整理為代表。

荷蘭的國土面積僅為4萬多平方公里,卻成為了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農業出口國,這樣的成就和荷蘭鄉村實行的精簡集約型的農地整理模式是密切相關的。

荷蘭《土地整理法》與《空間規劃法》的重要貢獻

早在20世紀50年代,荷蘭政府就頒佈實行了《土地整理法》,明確了政府在鄉村治理中的各項職責和鄉村發展的基本策略。在此之後通過的《空間規劃法》對鄉村社會的農地整理進行了詳細的規定,明確鄉村的每一塊土地使用都必須符合法案條文。

1970年以後,荷蘭政府重新審視了農地整理的目標,通過更加科學合理地規劃和管理,避免和減少農地利用的碎片化現象,實現農地經營的規模化和完整性。從荷蘭農地整理推行的發展方向來看,政府已經改變了過去單方面只強調農業發展的單一路徑,而轉向多目標體系的鄉村建設。

譬如:推進可持續發展的農業,提高自然環境景觀的質量;合法規劃農地利用,推進鄉村旅遊和服務業的發展;改變鄉村生活質量,滿足地方需求等。通過農地整理,荷蘭的鄉村不僅環境良好、景觀美麗,而且農業經濟發達,農民的生活條件也日益優越。

荷蘭 土地整理經驗總結

精簡集約型模式是國家在農村資源相對有限的情形下,通過對鄉村的精耕細作、多重精簡利用的方式,達到規模化和專業化的經濟社會效益。在精簡集約型模式運作下,一方面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保護了鄉村地區的自然生態環境;另一方面也達到了村莊城市化、可持續性發展的目的。

部分文字,如有侵權即刪。聯繫作者中農富通城鄉規劃設計院“專注三農,服務城鄉”,提供規劃設計、產品定製、園區運營、數據信息、科研合作等一攬子、接地氣實現城鄉融合、鄉村振興的綜合解決方案、科技產品和專業服務。溫馨提示:想了解更多案例,請移步中國城鄉規劃網、美麗鄉村規劃網。

精簡集約型:荷蘭農地整理

精簡集約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