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要警惕“熟悉的陌生人”现象

旗帜网

在推进和强化党的政治建设中,一些基层党组织存在或滋生的“熟悉的陌生人”现象,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觉加以纠正、改进和克服。

所谓“熟悉的陌生人”现象,就是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之间,于自然人角度而言,非常熟悉。无论家常里短,还是儿女情长,抑或性情喜好等,几乎了然于胸,并能从这些“熟悉”中,做到真实和自然相处。而于党员身份角度而言,却十分陌生。要么被格式化,要么被庸俗化,要么被盲从化,相互之间的交往与相处,总感觉中间隔了一层什么东西,少了以党的政治要求为根本遵循的充分交流与坦诚相处。

具体讲,主要有两方面表现。一是党员或党员干部之间的交往关系被“标签抽象化”。一些同志用简单地表态、喊口号代替和混淆应有的相互间的思想交锋和斗争行为,在泛政治化倾向中进行所谓的思想统一。比如,对于党中央提出的“两个维护”“四种意识”和“四种自信”要求,仅仅是作为了对上级党组织的一种政治姿态,联系自身思想实际不够,结合具体工作不紧,表态的东西与实际做的不一致,出现交心谈心、批评与自我批评等党内优良传统的弱化甚至丢失现象,党员干部之间思想砥砺的自觉性降低。由于缺乏相互监督的方式、手段和内容,人与人之间的陌生化程度不自觉地被拉大。二是党员或党员干部之间的交往内容被“过度盲从化”。一个地区和单位,党组织中的主要负责人是政治生活的主导者,起着关键作用。但是,我们常常看到的情况是,这种主导被过度盲从化,而且越往基层走,表现的越明显。比如,对于重大事项决策中的民主集中制度的运用,一些基层党组织对决策前、决策时和决策后所遵循的主导原则,缺乏层次上的选择和区分,几乎都是由主要负责人主导。这就使得决策前依靠“民主”智慧增多决策科学化的因素变弱,决策后狠抓落实、形成工作合力的状态变差,班子成员之间相互监督的自觉性变虚,在“随大流”和所谓的“团结和谐”中出现监督内容的过程性“陌生”。

“熟悉的陌生人”现象,本质上反映的是党的政治生活原则、立场和方法,在一些党组织具体实践中的错位,以及主导因素的偏差。我们党是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和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治集团,党在不同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实现其政治主张的行动纲领与行动准则,党组织的政治生活和政治生态,就是要在上述行动纲领与行动准则中建设、优化和深化。而“熟悉的陌生人”现象,则与上述要求相差甚远,具体到基层党组织或党员干部的行为方式上,常常被异化为了以一个单位主要负责人的意志、习性和行为方式为标准,有的同志还把这一主导因素的强弱,作为体现“个人权威”与“和谐团结”的标识,形成了不是规矩的“规矩”。这其实就是毛泽东同志很早就指出的“领导者无领导”现象:党的规矩和纪律似乎只有上级领导在场或看得见的时候才存在、才管用。否则,“我就是规矩”,甚至出现“按我的规矩办就是按党的规矩来”的专横跋扈。这种唯我独尊式的做派或习气,其实是党的意识薄弱、群众观念淡薄的表现,它既使党员之间的交往和相处,在夹带个人“私货”中被绑架式陌生化,又使这一“陌生”在集体麻木中被习惯性中庸化。

“熟悉的陌生人”现象,对党的基层组织政治功能的彰显,产生基础性、长期性和直接性负向影响,并助长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歪风。久而久之,无论是党的基层组织还是党员个人,就会少了对问题的讨论甚至争论,少了对真理的辨别甚至追求,少了对不良风气的批评甚至斗争,少了对挑战的面对甚至超越,更可怕的是,就会在这些无原则的“熟悉”与不自觉的“陌生”中,失去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和自我提高的动力、机会和品质,难以真正形成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有个人心情舒畅又有统一意识的政治生活的生动局面。

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党坚持把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作为党的建设重要任务来抓,形成了以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和自我批评、民主集中制、严明党的纪律等为主要内容的党内政治生活基本规范,为巩固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生机活力积累了丰富经验,为保证完成党在各个历史时期中心工作任务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神经末梢、基础单元,对于“熟悉的陌生人”现象,要高度警惕,主动纠正,持续改进。尤其是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有自我革命的勇气和胆识,自觉对标对表党中央要求,争做规范政治生活的先锋模范。这是党员干部和基层组织建设的应有之义和关键所在。

(作者系交通银行湖北省分行党委副书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