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城市群未來發展,你比較看好哪裡,為什麼?

用戶68576565


中國最主要的三大城市群,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

珠三角城市群,其實主要還是廣東省外加小城市港澳。這個城市群被認為是中國最有活力的城市群。政治制度多樣性,港澳地區強大無比的輻射作用,廣交會,深圳股市等國家層面的諸多政策性紅利的加持,使得這個城市群集萬千寵愛於一身。華為騰訊平安保險等諸多巨頭公司雲集,深圳無比活躍的創業氛圍,製造業重鎮的東莞和佛山,不管是金融服務業,互聯網高科技,還是製造業,在這個城市群都是神一般的存在!

長三角城市群,橫跨江浙滬徽三省一市,人口規模國土面積更為龐大。國際金融中心的大上海為核心,外加很多明星城市比如蘇州杭州南京無錫常州寧波合肥等,優質的科教文衛資源匯聚於此。筆者認為,長三角城市群未來發展潛力要更大於珠三角城市群。

京津冀城市群,依靠強大無比的政治資源聚集了全國最優質的科教文衛資源,央企巨頭國企巨頭,高科技企業總部,各行各業的獨角獸企業等。但是這個城市群裡民營企業活力不如另外二個城市群,未來發展潛力也會有瓶頸。

一句話,長三角城市群是最無敵最有影響力最有前途的城市群!

-完-

20200415寫於蘇州


城市中迷途小書童


從“精準扶貧”到“發展城市群”,國家因勢利導,做出了新時代正確的選擇。


城市群的發展,既是現代城市和產業發展的結果,也是當下中國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京津冀一體化、長三角、珠三角城市群戰略的成功,不僅成功帶動了片區經濟,對於進一步帶動中西部城市群發展、產業轉移、經濟轉型換檔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同時,也更好的規避了過往發展中的許多問題。


從趨勢上看,三大城市群經濟帶發展經過30年的高速發展後,在人口紅利、經濟規模、產業層級上都遇到了不同的天花板,尤其在新冠疫情暴發的2020年,以外向型經濟為主的長三角、珠三角經濟帶的發展弊端開始凸顯,將對經濟發展產生顯著影響。

因此,大力發展城市群,不僅在於構建活躍的外向型經濟,也是大國在均衡發展的前提下,再一次構建健康的、穩定的發展骨架。


這是必然趨勢。

從2019年的城市群排名看,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長江中游發展潛力居前,之後是海峽西岸、山東半島、中原、遼中南、關中平原、北部灣等。長三角、京津冀、珠三角經濟規模居前、產業創新實力領先,GDP、A+H股上市公司數和發明專利授權量合計分別佔全國的38.1%、64.1%、63.9%。從人口看,珠三角、長三角、長江中游、成渝、京津冀近3年人口增量領跑全國,分別年均增長142.2萬、100.9萬、87.3萬、63.8萬、42.7萬人;中原、海峽西岸、北部灣、關中平原、山東半島、黔中等亦明顯增長,遼中南、哈長城市群人口減少。當前長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進入趨於成熟期,京津冀、成渝、長江中游、海峽西岸等11個城市群處於快速發展期,黔中、呼包鄂榆、滇中等6個城市群處於雛形發育期。

從投資角度看,成熟期的城市群有著較高的投資價值,快速發展期的城市群具備承載新時代經濟轉型的重任,未來可期;而處於雛形發育期的城市群,需要頭部產業、領導企業和極具個人品牌、能得到政策優待的企業和個人,才能在未來獲得發展紅利。


相比之下,我更看好快速發展期的城市群,比如長江中游城市群。


樓長沙


如果說未來發展潛力最大的城市群,那應該就是長三角了。當然,如果說發展最快,那就另當別論。

長三角是我國綜合實力最強的經濟中心,也是中國第一大城市群,擁有全國眾多實力強市,以上海為龍頭,南京、杭州、合肥為副中心,還包括蘇州、寧波、無錫等區域中心城市。各行各業的發展都走在全國前列,它範圍涵蓋到三省一市,涉及省份之多,全國也僅次一個。而且長三角的範圍不是固定不變的,一開始它就只包括江浙滬16城核心城市,如今已經擴展到上海、江蘇、浙江、安徽全境,帶動範圍越來越廣,帶動能力也越來越強。



而且長三角也是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是中國參與世界競爭的重要平臺,因此該城市群所受到的政策支持是一般城市群無可比擬的。

因此要說發展潛力,長三角無疑是最大的。但長三角城市群已經發展相對成熟,不可能像以前那樣保持9%以上的高速增長。國內還有很多城市群剛起步,發展速度自然要快些,因此以速速而論,可能可能會有很多城市群發展都要比長三角快。但就實力、影響力和發展潛力來看,目前還以長三角最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