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后期百姓水深火热,是慈禧造成的吗?

用户6290762183634


清朝,中国封建社会最后的一个王朝,清朝后期一直都是由一个叫慈禧的老太太在掌控朝政,清末后期百姓水深火热苦不堪言,承受着内外的压榨,这一切都是慈禧这个老太太造成的吗?

其实并不是,清末即使没有慈禧,是其他的帝王,结果也是一样的,王朝更迭是发展的必然,慈禧的存在只是加速这个进程的时间而已,而清末的百姓的苦楚主要来自以下五点。

一、土地等生存资源垄断。

清朝自雍正开始,人口的不断增加人均土地资源变少,生存矛盾加剧,雍正用强有力的铁腕手段推行改土归流,这个土地政策仅仅是缓解了当时的矛盾,矛盾本身依旧存在,大量的百姓失去土地,土地渐渐被官宦地主阶级所垄断,这个时期百姓发现即使不去种地,打长工、经商、生活需求品制作等等也可以生存下去,生活享受类商品变成了刚性需求,中国工业萌芽开始发展起来。

二、当朝执政不作为。

自乾隆开始,随着国力强盛,自以为是的天朝上国姿态活在梦幻中,而西方正在轰轰烈烈适应发展进行着变革,闭关锁国逐渐拉开了东西方的差距,国内的矛盾激化,后面的嘉庆、道光、咸丰、同治,面对突如其来的天灾、人祸、起义、暴乱等等社会矛盾激化的产物,没能做出缓解矛盾的措施,任由恶化下去,让慈禧一步步掌控大清的命脉,慈禧那种江山不是我的,江山兴亡不是我的责任,我只管享受,使清后期矛盾更近一步恶变。

三、战争赔款成衰落的催化剂。

西方列强用鸦片攻开了清朝的国门,国内百姓纷纷种植鸦片获利,更多的人沉浸在鸦片带来的感官刺激,一次次战争赔款让清朝更深更狠的压榨着百姓,矛盾不可调和。

四、机械生产摧毁粗狂手工作坊。

更高效率,更精细化的机械生产击溃了清末那部分不靠土地生存的手工业者,他们失去了生存的唯一仰仗。

五、变革为时晚矣。

土地种植了鸦片,机械化摧毁手工业者,光绪帝有感祖宗基业要毁于自己手里的时候,为自强变法,这个时候的变法成了闹剧,大清病入膏肓,再无药石可以医治了。

总结:上面的每一条都加速的清朝晚期的矛盾激化,当百姓面对重重压榨只能死路一条的时候奋力抗清,而慈禧成了历史背黑锅的最佳人选。


羊排


严格意义上说,封建社会百姓大部分时间都在水深火热之中,只是苦惯了,就麻木了。所谓盛世,就像鲁迅说的,不过是当稳了奴隶的时代,看看英国人马戛尔尼描述的乾隆盛世百姓,不过是驯化了的群羊而已,集体无意识地活着。后期慈禧当政半个世纪,正逢国外入侵,百姓生活更加苦难,慈禧当然有巨大责任,但是造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说是她造成的,有点高看那老太太了。

那到底是什么造成的呢?外因很多,但内因其实是我们传统的“唯上”文化基因造成的,法家就不用提了,一切围绕皇帝的大权转悠,那点法,都像一条条绳索,主要就是拴老百姓用的。儒家好像温文尔雅,其实孔子本来是贵族,儒家学说的出发点就是维护贵族统治的,从精神层面确保对民众对上层的归顺,老实听话就罢了,想造反?狰面獠牙立马就露出来了,凶狠一点不输法家。

所以帝制结构的社会,主要分三层,高层是狮虎,雄视万民,受万民供养。中层是狼犬,负责牧民,也要从万民中分一杯羹。底层是羊民,人数众多,负责生产供养中上层。所以鲁迅说封建社会是“吃人”的社会,是有一定道理的,因此几千年来,官本位思想极其根深蒂固,不但中上层把着官位不肯撒手,就是平民百姓,也希望能跳出羊群,当不了狮虎,好歹当个狼犬也好。

在这样的社会结构与社会心理下,底层百姓能不出于水深火热中吗?慈禧只不过是数百狮虎中的一只而已,她的责任,也来自于封建糟粕文化的滥觞。所谓天不变道亦不变,种子和土壤不改,种出来的东西都不一样吗?


柳樟笔剑


满清后期人口的激增,粮食的产量却没有上升,本来一个人的口粮却要三个人分。清朝的人均占有粮食因为人口的增加成为各个朝代的最低。

乾隆晚年,白莲教起义,道光年间,鸦片战争,咸丰元年,太平天国起义。

嘉庆、道光、咸丰三位皇帝刚即位时期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励精图治,努力了一阵子发现自己并不能改变什么。而同治是堪于宋徽宗相比的风流天子喜欢微服出宫寻花问柳,甚至同治暴毙是死于花柳病。而光绪连从慈禧手上把权力抢过来的权利都没有,更别指望他能解决人口问题了。

事实上,清朝的人口问题没办法解决,只能依靠于增加粮食产量,可清朝皇帝没人能解决。官吏的剥削,贵族的压迫,在清朝后几位帝王时期都有,不但在慈禧时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