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大河——通信设备商们的2019年

▊ 引言

近 20 年来,通信行业风起云涌,大浪淘沙。

阿尔卡特、西门子通信、马可尼、朗讯、摩托罗拉、北电……这些曾经叱诧风云的国际通信巨头,都已经湮没在历史长河之中,难寻踪迹。处于第一阵营的通信设备商,只剩下中国的华为和中兴、瑞典的爱立信、芬兰的诺基亚。

不久之前,这四大设备商纷纷发布了自己的 2019 年年报。本文将对这些年报展开盘点,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用数据说话,展现各家公司的整体表现及差异,总结 2019 年的得失;二是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尝试探究 2020 年行业发展的脉络和态势。

注:财报审计方都来自于四大会计事务所。为便于比较,本文统一用美元作为单位,采用年报中的 2019 期末汇率进行换算。

大江大河——通信设备商们的2019年
大江大河——通信设备商们的2019年

▊ 5G元年,多收了三五斗

移动通信自 1G 以来,按照每十年更新一代的速度向前演进。

2019 年 4 月,韩国三大运营商宣布 5G 正式商用,打响了全球 5G 建设的第一枪,为略显疲态的通信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此大背景下,我们来看看四大设备商 2019 年的整体经营业绩。

销售额

华为已经冲到了惊人的 1230 亿美元(8588 亿人民币),是第二名的 4.7 倍。就体量而言,它已经和后面三家拉开了相当大的差距。

大江大河——通信设备商们的2019年

2019 年,美国对华为采取了列入“实体清单”等出口管制措施,在此前提下,华为仍然能达到这样的业绩,实属不易。

去年的财富 500 强名单,华为排在第 61 位,诺基亚排在第 466 位,爱立信已经跌出榜单。今年,华为极有可能迈进世界前 50 强俱乐部。

销售额趋势

华为和爱立信连续三年实现增长,其中,华为在 2019 年同比增幅达 19%。诺基亚和中兴 2018 年有一定幅度回落,但在 2019 年实现了小幅增长。

大江大河——通信设备商们的2019年
大江大河——通信设备商们的2019年

净利润

华为最高,为 89.77 亿美元。诺基亚最低,只有 0.12 亿美元。总体而言,几家设备商差别较大,但都实现了盈利。

大江大河——通信设备商们的2019年
大江大河——通信设备商们的2019年

净利润率

即使是势头最猛的华为,也只达到了 7.3%。这并不是一个很高的数值。中兴次之,为 5.7%。而爱立信和诺基亚的净利润率甚至低于 1%。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通信设备行业已经迈入了薄利的区间。数十万员工辛苦一年,账面上也就那么一点净利。这反映出整个行业激烈的竞争状态。

净利润趋势

华为近三年都是稳步增长,而另外三家都在盈亏线附近徘徊。

大江大河——通信设备商们的2019年

诺基亚和爱立信在连续两年亏损后,终于双双在 2019 年实现了扭亏为盈。诺基亚自 2016 年合并阿尔卡特朗讯后,连续几年亏损,反映出整合对其经营业绩的影响。爱立信由于违反美国“反海外贿赂法”,在 2019 年底支付了 10.6 亿美元的和解金,抵消了很大一部分利润。

中兴在 2018 年因违反美国“出口管理条例”,支付了 10 亿美元的罚金,受此事件影响,当年净利润大幅下滑至亏损 10 亿美元,但在 2019 年恢复了盈利。

在通信设备行业,美国对大部分核心元器件拥有垄断地位,并且对全球证券及金融体系都有强力的掌控。各大设备商,不论中西,身处全球化的市场环境中,或多或少都处于美国的监管之下,稍有差池,都将遭受严厉的制裁。

总而言之,在 2019 这个 5G 元年,虽有种种不确定性,但四大设备商的销售状况都显示出了积极向好的趋势。

▊ 地主家的余粮

通信设备行业的主要客户是电信运营商,其网络的投资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在投资的低谷期,各大设备商必将承受销售放缓的压力,以及经营上的种种风险。充足的现金流将是行业严冬时期的小棉袄,即所谓的现金为王。

大江大河——通信设备商们的2019年

截止 2019 年底,华为的现金及等价物最为充裕,为 245 亿美元;中兴最少,为 41 亿美元。

相比于 2019 年初,华为的现金及等价物减少了 0.19 亿美元,主要因为投资活动现金流出现显著的负值。诺基亚减少了 3.93 亿美元,主要因为筹资活动现金流出现显著的负值。爱立信和中兴同比都有明显的增长。

大江大河——通信设备商们的2019年

除了现金流之外,资产负债率也是衡量经营稳健性的一个指标。中兴的负债率最高,达到 73.1%;诺基亚最低,为 60.6%。

▊ 21 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

通信设备行业属于典型的技术密集型行业,各大设备商都需要充足的人才储备,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大江大河——通信设备商们的2019年

截止 2019 年底,华为的员工数近 20 万,爱立信和诺基亚近 10 万。和上年相比,只有诺基亚人数有所削减。

华为和中兴作为中国高科技企业的代表,成立三十多年,能在全球市场排上座次,原因之一是享受到了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红利。国内每年数以百万计的大学毕业生,尤其是 985 和 211 高校的理工科毕业生,成为其稳定且优质的人才来源。当然,两家外企同样是这一红利的受益者。

大江大河——通信设备商们的2019年

人均销售额

华为达到了 63.4 万美元,约是诺基亚和爱立信的 2.5 倍,中兴的 3.5 倍,反映出其整体的产出效率较高。

  • 人均薪酬

华为最高,70 万人民币。这也符合其高收入的标签。诺基亚和爱立信的水平相当,而中兴排在最末。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一个公司如果提供极具竞争力的薪酬,能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同时吸引到这个行业的顶尖人才。

▊ 各兵种协同作战

四家设备商的主营业务到底有什么样的差异?这里将结合年报以及官网的信息,全景式地展现各家公司的产品线。

大江大河——通信设备商们的2019年

华为 产品线最全面,形成了芯片+网络+软件+云+终端的全覆盖,并且触角还伸到了新兴业务(光伏和汽车)。在客户群方面,形成了 To B(运营商,企业) + To C (消费者)的全覆盖,已经超越了传统通信设备商的范畴。

中兴 产品线划分和华为比较类似,也形成了芯片+网络+云+终端的布局。

爱立信 产品线相对单一,主要是无线+传输+核心网+云,以及一些新兴业务(比如媒体业务)。前几年爱立信效益处于低谷时,陆续抛掉了诸如索尼爱立信(手机),意法爱立信(芯片)等业务,聚焦于无线,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诺基亚 经历了几次大的并购之后,产品线也很全面,包括无线+固网+传输+核心网+光网络+海缆。另外,它拥有音视频技术+手机品牌+智能电视品牌的授权业务,诺基亚手机还活跃在市场上。

纵观这几家设备商,在业务的发展方向上,形成了两个派别:一派是爱立信,全力收缩到最具竞争力的无线产品,提升盈利能力及现金流,同时,谨慎地试探新兴业务;另一派即另外三家,维持着一个庞大的产品家族,形成百花齐放的格局。一收一放,各有章法:若收,则轻装上阵,但应对市场波动的能力不足,后劲也稍为欠缺;若放,则协同作战,既能拥有多个机会点,做到此消彼长,也能顺应目前固移融合、云网融合的趋势,做到手中有牌,心中不慌。

四家公司的业务线占比如下:

大江大河——通信设备商们的2019年

华为的运营商业务只占到 35%, 消费者业务过半达到了 54%。华为一向提倡把“管道”做好,把它撑大撑厚,如今消费者业务占据了半壁江山,使其远远超越了传统设备商的范畴。

在 5G 建设没有大规模启动之前,网络设备市场的增长已经遇到了瓶颈,各家的竞争也日趋白热化。华为只有通过消费者业务的异军突起,才能保持销售额的高增长,并获取宝贵的现金流。

然而,作为消费者而言,其对产品的喜好以及品牌的忠诚度具有较大的波动性,占比如此之高的消费者业务,给华为的总体营收带来一些不确定性。

大江大河——通信设备商们的2019年

中兴的业务构成要保守得多。运营商业务占据绝对的大头,达到 73%。而消费者业务只占到 17%, 基本上处于助攻的位置。政企业务和华为类似,占据着一个较低的比例。

大江大河——通信设备商们的2019年

诺基亚的无线产品占据了半壁江山,是当仁不让的主力。其余的产品线种类较多,势均力敌。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主攻加若干个助攻的格局,其发展的空间和机会点还是比较多的。

大江大河——通信设备商们的2019年

爱立信的网络业务占据了 68%的份额,主要是无线产品,这也是最核心的家底,数字业务和管理服务基本依附于无线设备。新兴业务的占比只有 3%,显示出开辟新格局的步伐还很缓慢。一旦运营商的无线投资产生波动,爱立信的业务组合将很难有缓冲的空间。

大江大河——通信设备商们的2019年

这里估算一下全球运营商市场的规模。

爱立信和诺基亚都没有把政企业务单列,粗略地将其网络业务加上华为中兴的运营商业务,总和为 991 亿美元。考虑到还有其它设备商,估计全球运营商市场可达到每年 1000 亿美元的规模。

▊ 我们来自五湖四海

在全球化的市场下,几家公司在各大洲都有布局。

大江大河——通信设备商们的2019年
  • 华为

中国区销售额达到了 59%, 为 726 亿美元。从国内三大运营商近期的招标结果来看,华为基本上都是排名第一,份额远超后面几家。

中国面积辽阔,运营商的网络从城市到乡村都有深度的覆盖,对于通信设备特别是无线基站的需求巨大,牢牢抓住国内市场,才能形成一个稳固的后方。

欧洲中东非洲这些传统海外市场占比为 24%,销售额达 295 亿美元,甚至超过了爱立信或者诺基亚的全年收入。

美洲的份额只有 6%, 在美国的制约下,北美这个大粮仓很难突破。

大江大河——通信设备商们的2019年
  • 中兴

中国区销售额达到了 64%, 为 83 亿美元,只有华为中国区的 10%左右,两家的差距非常大。欧美及大洋洲占比 15%, 为 20 亿美元。其在美国市场和华为的处境相似。

大江大河——通信设备商们的2019年
  • 爱立信

北美市场占比最高,为 31%,销售额达 75 亿美元。美国的几大运营商,比如 AT&T, Verizon 以及 T-Mobile 都是它的客户,所以北美是爱立信绝对的大粮仓。

东北亚占比只有 12%,为 28 亿美元,其中包括中国市场。这比华为和中兴要低很多。

大江大河——通信设备商们的2019年
  • 诺基亚

北美市场占比最高,为 30%,销售额达 78 亿美元,和爱立信相似。这两家的总和基本代表了北美运营商市场的规模,即 2019 年达到 153 亿美元以上。大中华区占比只有 8%, 为 21 亿美元。

总的来说,华为和中兴在本土市场的份额都占到六成,并以此为依托,拓展另外四成的海外市场,美国市场则很难突破。爱立信和诺基亚的本土市场都很小,和两家中国友商相比,缺乏一个充足体量的大后方,这是天然的劣势,但它们都抓住了北美这一高价值地区。由于种种原因,这两家北欧企业在中国所占份额都较少。

所谓“东方不亮西方亮”,在国际政治经济的大背景下,预计四大设备商将继续保持各自的市场格局。

▊ 5G 到底谁家强

纵观整个 2019 年,通信行业出现频率最高的词就是 5G。

在这十年一遇的新技术开启之际,没有哪一家愿意落后,谁都想证明自己是带头大哥。于是乎,各大设备商频频高调宣布自己拿到了多少 5G 合同,和多少客户展开合作,就是为了抢占先机。

大江大河——通信设备商们的2019年

截止 2019 年底,各家官宣的 5G 合同情况如上表。华为和爱立信占据榜首,都斩获了 70 多份合同。诺基亚紧随其后。中兴没有提到商用网络数量。

自 2013 年华为的销售额首次超越爱立信并成为行业第一以来,爱立信始终不愿公开承认这种领先地位的更迭,也一直宣称自己的无线实力仍然是业界领先。

这两家的技术实力差异这里先姑且不论,我们能看到的是,在 5G 这个主赛道上,爱立信于内部通过整合后的无线产品组合,集中资源并提升了产品竞争力;于外部借助于美国对华为的制约,在北美、西欧,日韩等高价值地区攻城略地。其 CEO 近期也豪言:“爱立信正在引领 5G 的发展,我没看见任何人在我们前面。”

通信网络作为一个国家的骨干基础设施,具有极高的战略地位。在 5G 时代,通信的范畴扩展到各个行业,做到了万物互联,信息传送和交互的复杂性超越了以往任何时期。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各国对通信网络的敏感度与日俱增,使得这个行业融入了更多政治经济的因素。四大设备商都是顶着石头过河,就看谁能在各种约束下走得既快又稳,抓住这次行业洗牌的机会。

▊ 没有金刚钻,莫揽瓷器活

通信网络是一个由各种复杂协议、架构、产品组合在一起的较为封闭的系统。尤其是无线通信技术,从 1G 到 5G,每一代技术的演进都是基于之前的厚重积累。新来的玩家想要一夜之间崛起,基本不可能。

通常,通信设备商会从以下维度来掌握技术的主动权:

标准 — 积极参加国际协会,比如 3GPP, ITU 等,影响未来技术标准的制定。

专利 — 不断提交和获批专利,特别是核心专利,以此形成技术上的护城河。

基础研究 — 加大对通信基础理论的研究,对科研学者进行投入和资助。

产品开发 — 加强工程产品的开发能力,不断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下面来对比一下各家研发体系的情况。

大江大河——通信设备商们的2019年

研发员工华为达到 9.6 万人,占总人数的 49%;中兴、爱立信人数相当,但中兴占比 40%,研发人员的资源配比更优。(诺基亚没有披露研发员工数)

大江大河——通信设备商们的2019年

从 2019 年研发投入来看,华为是 189 亿美元,比另外三家的总和都要高出一大截,销售额占比达到 15%。诺基亚其次,为 49 亿美元,销售额占比最高,达到 19%。中兴的投入金额最低。

总的来说,四大设备商的研发投入都在年销售额的 14%以上。

大江大河——通信设备商们的2019年

几家公司的专利都是数以万计,各自修建着牢固的护城河,并通过交叉授权,做到互有攻防。

▊ 每天都要见客户

销售体系是一个公司直接面对客户的窗口。销售的过程,就是调用公司内部最精华的资源,向客户展示自身的实力并获取相应的机会点。

作为直接为公司创造收入的环节,销售必须保证足够的投入。

大江大河——通信设备商们的2019年

就销售及管理费用而言,华为最高,2019 年达到了 163 亿美元,远超另外几家,体现了其以市场为导向的策略。舍得花钱,把钱花在刀刃上,才能形成期望的市场格局。

四大设备商该费用占销售额的比例在 12%~14%之间。

▊ 兵工厂灯火通明

对于通信设备行业而言,硬件产品是一个主要载体。

硬件产品的背后,对应着一个庞大的供应链体系,包括对上游供应商的管控,对自有工厂及代工厂的管控,以及对整个供应链的集成能力。自产+外包的制造模式是一个趋势,以灵活应对市场需求的波动。

制造基地分布(华为和中兴没有披露国家信息):

爱立信 — 中国、印度、爱沙尼亚、波兰、巴西、墨西哥、美国。

诺基亚 — 中国、印度、芬兰、法国、德国、英国、巴西、美国、澳大利亚。

工厂的选址一般要考虑成本、交通、人力等多重因素。以爱立信为例,其于 2016 年宣布关闭瑞典的最后两家工厂,压缩成本是一个主要因素;又于 2019 年宣布在美国建立智能工厂,目的在于增强对北美这个核心市场的支持。

大江大河——通信设备商们的2019年

存货 华为和中兴的存货占总资产比重较高,分别为 19%和 20%,华为的存货总额达到 237 亿美元。爱立信和诺基亚的存货比重较低,反映其资产的使用效率更高。

库存周转天数 华为是 111 天,爱立信是 77 天。爱立信的库存周转效率更高。(中兴和诺基亚没有披露相关信息)

▊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在这新的一年里,四大通信设备商将展现出怎样的发展态势呢?这里笔者抛砖引玉,做一个初步的预测。

华为 — 重重阻力,乘风破浪

华为近几年的财务状况都非常稳健,保持着极高的增长速度和较强的盈利能力。以运营商业务为主,做强管道;继续拓展消费者业务的蓝海,凭借性能优异而价格亲民的产品,在这个近乎没有上限的市场充分获取销售额及现金流;持续发力企业业务以及新兴业务,培育新的增长极。发展脉络非常清晰。华为国内市场的占比达到 59%,庞大的本土市场给其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也能保持基本盘面的稳定性。

以市场为导向的策略,集中优势兵力突破的战术,对员工高压力高回报的管理模式,使得这台庞大的机器能够在各个领域持续发力,并维持业界领先的地位。

然而,华为所面临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

2019 年,美国对华为的制裁愈演愈烈,包括对核心元器件实行出口管制,以及给盟国施压禁用华为的设备等。其中,对华为供应链的打压影响最大。通信设备的很多关键部件,包括射频器件、芯片、设计软件等,大部分都被美国企业所垄断。虽然华为可以从其它国家购买或者用自研备胎替代,但相关的验证和切换是需要周期的。如果美国继续加大管制力度,预计华为所面临的交付压力将持续增大。

另外,华为的运营商业务作为传统的主航道,所占销售额比例已经下降到 35%,而消费者业务已经超过了 50%。这可以说是一个比较激进的配置,考虑到消费者市场的特殊性,其产生的波动将直接影响到华为的营收及利润。

中兴 — 低调经营,闷声发财

对于中兴而言,在 2018 年被美国处以巨额罚款之后,财务状况被一夜打回解放前。但 2019 年不仅扭亏为盈,利润率也仅次于华为,显示出积极向好的趋势。

中兴是四家设备商中规模最小的,产品线非常齐全,各业务所占比例也比较传统,整体风格稳健而有后劲。中兴依托国内市场这个占比达 64%的大粮仓,能够保持自身基本盘面的稳定性。在此基础上,如果能继续扩大海外市场的规模,提升公司的体量,将会进一步增强其竞争力。

和华为一样,中兴也处于美国的监管当中,稍有不慎,受到新制裁的风险依然存在。并且,中兴在整体规模以及技术实力上和华为有明显的差距,在供应链受到限制的情况下,很难通过自身的驱动扭转局面。中兴是上市公司,很难像华为那样采取比较长线的发展战略,整体风格中规中矩。

爱立信 — 乘胜追击,未雨绸缪

自 2017 年更换 CEO 之后,爱立信经历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包括聚焦核心的无线业务,提升利润率等,在连续两年亏损之后,终于在 2019 年扭亏为盈。其被美国处以巨额罚金后,净利润还能有 1.97 亿美元,释放出非常积极的信号。

作为曾经的无线领域王者,爱立信能在短短三年内,从巨额亏损到略有盈余,并且在全球 5G 市场斩获非常可观的合同,显示出依然扎实的功底和技术实力。

北美是爱立信最大的粮仓,销售占比达 31%, 美国几大运营商未来几年的 5G 投资,将给其贡献源源不断的收入和净利,这是非常关键的战略依托。另外,在美国限制华为和中兴的背景下,爱立信将持续在欧洲及日韩获取可观的市场份额,其自身的基本盘面是比较稳固的。在中国市场,爱立信的份额不高,但也算稳定。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相比于另外三家,爱立信比较大的风险点是略显单一的产品线。网络业务的占比达 68%,主要是无线业务。而数字业务和管理服务基本依附于无线业务而存在,新兴业务的占比只有 3%。

一方面,爱立信需要精简产品,集中资源,以维持公司的盈利能力;另一方面,对无线业务的重度依赖,会降低应对市场波动的能力。在 5G 的投资高峰过后,如果未能及时挖掘出新的业务增长点,很可能面临营收乏力的窘境。

诺基亚 — 底蕴犹存,绝地反击

自 2016 年合并阿尔卡特朗讯后,诺基亚就一直遭受整合阵痛的困扰,在连续几年亏损之后,终于在 2019 年扭亏为盈,虽然净利润只有 1200 万美元,但这已经释放出了积极的信号。其 2019 年的销售额仅次于华为,位居行业第二。

诺基亚产品线的配置很全面,除了占比 50%的无线产品外,还有固网、IP 路由器、光网络等等。值得一提的是,诺基亚是除华为之外,另一家拥有海底光缆业务的厂商,这是垄断性极高的一块蛋糕。这些业务互相配合,提供多个增长点,能够增强抵抗行业波动的能力。

诺基亚拥有通信行业的殿堂级圣地—贝尔实验室,这里共获得过 9 项诺贝尔奖,是晶体管、蜂窝通信和 C 语言等发明的诞生地。信息论的创立者克劳德·香农曾在此工作 31 年。如今的贝尔实验室虽然不复往日的辉煌,但仍倔强地坚守着传统科技界那股创新的文脉。诺基亚在 2019 年的研发投入占比是四家公司中最高的,其在技术领域的底蕴和后劲仍然很足。

北美是诺基亚最大的粮仓,占比达 30%。美国运营商未来的大规模投资,将为其提供稳定的营收和利润,其全球 5G 合同的数量也仅次于爱立信。总体而言,基本盘面是比较稳定的。在中国市场,诺基亚的份额不高,近期的市场表现有所波动。

有别于另外三家设备商,诺基亚曾经合并过多家大型公司。它的净利润是几家当中最低的,仍然处于盈亏线附近,并购后带来的阵痛还会持续多久,仍不得而知。今年 3 月份,诺基亚宣布更换 CEO,未来的发展方向如何调整,也需拭目以待。

激荡变幻的 2019 年已经过去,新的征途业已开始,大江大河,奔腾不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