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家长花7万“托关系”让孩子进名校,没想到竟…

每到升学季,部分家长为了让孩子进名校,往往愿意一掷千金,这便给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原来,张女士的儿子与金某的儿子是同班同学,一次偶然的机会,两人互加微信成为了好友。在平时闲聊中,金某得知张女士正在为儿子小升初择校发愁,便“热心”地告诉张女士,她的表妹黄小姐在某重点中学任教,可以帮助张女士孩子“走后门”到该校就读,但是需要一些“通关费”。一听孩子有机会进名校,张女士欣然答应。

上海一家长花7万“托关系”让孩子进名校,没想到竟…


金某通过微信联系张女士,表示事情基本“敲定”,要求张女士尽快将7万元“公关费”和孩子的入学资料交给她。


上海一家长花7万“托关系”让孩子进名校,没想到竟…


随着开学日期的日渐临近,入学通知书却迟迟没有收到,焦急的张女士又多次联系金某,要求与黄小姐见面,详细询问入学的事宜。而每一次都被金某以黄小姐带学生军训,在国外旅游等理由搪塞。


上海一家长花7万“托关系”让孩子进名校,没想到竟…


上海一家长花7万“托关系”让孩子进名校,没想到竟…

相关阅读


去年8月,梁女士正为儿子“幼升小”犯愁。一个偶然的机会,梁女士经朋友介绍结识了刘某。


刘某自称在教育圈有很多资源,可以帮梁女士儿子办理静安区一知名小学入学事宜,只是需要一些费用“打点关系”。梁女士信以为真,先后两次向刘某银行账户内打入2.2万元。


到了报名的时候,梁女士收到小学入学通知书和学校的短信通知,但到了报到当天,刘某却告知梁女士还要收点钱加把劲“公关”,不然事情办不成。梁女士又向刘账户内打了5000元。


不久后,梁女士接到一个自称是小学老师的电话,告诉她的儿子已被学校录取。此时,刘某又以孩子档案已登记在另外一所小学,调档还需要托人为由,再次向梁女士索要1.5万元。


后来,梁女士发现儿子学籍问题并未解决,致电相关部门后得知孩子学籍已定,让梁女士尽快去对口小学报名。


开学在即,无奈之下,梁女士带儿子去对口小学报了名。此时刘某又告诉梁女士,虽然知名小学“搞不定”,但她能帮忙进辖区一知名民办小学,并信誓旦旦表示,开学后教育系统有几天开放日,可趁机将孩子学籍调出来,再花点钱打通关系,就有挽回余地。“走投无路”的梁女士再一次向刘某账户打了2万元。


但开学近一周,梁女士也没等到所谓的“系统开放日”和“民办小学转学通知”,才意识到上当受骗。


梁女士在托刘某办事期间,也向自己的朋友许先生推荐了刘某。许先生儿子9月读小学,于是也寻求刘某“帮助”。刘用相同的手法先后多次骗取许先生近10万元。


开学后,许先生因事未办成向刘某讨要说法,刘向许先生许诺,只要再花点钱搞定“幼小办”,许先生儿子入学就有着落,并向许先生“狮子大开口”索要15万“公关费”。


许先生虽有怀疑,但想到孩子入学已经没有拖的余地,在与刘某“讨价还价”之后,再次给了刘某7万元。然而事与愿违,孩子入学问题最终还是没有解决。


9月27日,梁女士和许先生到静安公安分局彭浦镇派出所报案。静安警方迅速介入调查,并于11月1日上午10时将刘某抓获。经调查印证,所谓“知名小学入学通知书”、学校短信和电话等均系刘某伪造。截至目前,该案涉案金额23万元,刘某因涉嫌诈骗被静安警方依法刑事拘留。


说穿了,骗子的骗术并不高明,无非还是利用了家长们“望子成龙”的心态啊。对于上当的家长也是又可气又可悲,好好正规的入学途径不走,偏要轻信所谓的“歪门邪道”。


警方提示


又到“入学季”,广大市民在办理升学、户籍等相关政务事宜时,请通过正规渠道办理,相关政策可以通过登录政府门户网站进行查询,凡是符合条件的,都可正常办理。切勿相信一些不靠谱的“旁门左道”,以免让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机。一旦发现上当受骗,请立即报警。


各位家长,对此您有什么看法?留言区聊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