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分鐘作業要3小時做完?時間觀念差,輕鬆父母讓孩子明白這一點

一說起孩子做作業這件事,大批家長們血壓止不住蹭蹭蹭地往上升,一個個吐槽自家娃做作業的情況,群情洶湧滔滔不絕:

我家那小子,5分鐘就能寫完的作業量,磨蹭1小時都做不完,特能整,一會屎一會尿;

我家那閨女太磨蹭了,讓她回房間裡寫作業,她非要湊熱鬧和弟弟妹妹湊一塊,一會說話,一會搞小動作,到睡覺點作業還沒寫一半;

我家的也是,每天寫作業換陣地特勤快,一會在客廳寫,一會在書房寫,一會在餐桌寫,就是不好好寫。

一會要喝水吃東西,一會肚子痛,一會談條件談獎勵等等狀況百出,總之只有你想不到的情況,氣不氣人?家長們差點愁白了頭。

30分鐘作業要3小時做完?時間觀念差,輕鬆父母讓孩子明白這一點

是孩子太磨蹭、拖延症發作了嗎?

還是因為孩子沒時間觀念,快樂不知時日過?

孩子怎麼就想不明白呢?假如半小時把作業整完,剩下的時間可以放開玩、開心玩,大人也輕鬆自在。

30分鐘作業要3小時做完?時間觀念差,輕鬆父母讓孩子明白這一點

但事實總是太殘酷,有多少家長事業再成功,說起孩子做作業這件時也忍不住情緒爆缸。

01

怎麼辦?家長不可能在孩子身邊時刻監督著,該如何讓孩子更好地和時間做朋友呢?

只是一味地告訴孩子“每個人都是一天只有24小時”“時間一去不復返”,不用想,孩子多半是不能理解的。

30分鐘作業要3小時做完?時間觀念差,輕鬆父母讓孩子明白這一點

今天在這裡只想跟大家分享一個輕鬆的概念,它不是時間管理,也不是讓孩子6點起床22點睡覺地規律作息。

而是,它是一個新的概念,叫 “時間顆粒感”。

這個概念,是我國知名企業戰略顧問劉潤先生提出來的,在他的個人專欄裡《5分鐘商學院》裡說 “時間顆粒感”是指一個人安排時間的基本單位。

就是每個人把24小時切割的顆粒度。有人按每小時切割成24份,有人按30分鐘切割,有的人按5分鐘10分鐘進行切割。

時間顆粒度的長短,並沒有好壞優劣之分,只在於有還是沒有時間顆粒感。

你的孩子將來會不會有時間顆粒度呢?時間對人生有什麼意義?如果孩子嘗試掌握了這一點,比時間管理能力重要多了。

從劉潤的專欄名稱《5分鐘商學院》不難猜測他的時間顆粒度為5分鐘。事實上他每天專欄只花5分鐘傳達一個知識或者新觀點,相信他日常工作安排也精確安排到每個5分鐘。

王健林的時間顆粒度,大約是15分鐘。比爾·蓋茨的時間顆粒感,大約是5分鐘,而一些簡短的會議,例如與人握手,則按秒數去安排。

30分鐘作業要3小時做完?時間觀念差,輕鬆父母讓孩子明白這一點

我們總以為對時間的管理,就是讓孩子早起、晚睡或者延長學習時間。相信我們很多人都聽說過香港首富李嘉誠的鬧鐘是5:59分;臺灣首富郭臺銘每天早晨7:00必到公司,每天工作時間15個小時;作家村上春樹每天4點起床寫作4小時。

但其實,他們最大的成功不在於從不間斷地堅持早起,而是他們能對時間精確感知,知道自己每天的每一分一秒都做了什麼事情,每個時間顆粒刻度都合理安排,有成就感。

02

我們的孩子,其實不是不想管理時間,而是他們根本感知不到時間的意義,不知道時間去了哪裡。

真正的時間管理,不是規定具體的時間點和需要強制完成的事情,而是,要感知到時間顆粒,在有限的時間顆粒裡面把想做的事情完成。

例如,30分鐘內安心閱讀,15分鐘玩耍,孩子需要能感知15分鐘或者30分鐘,養成這種感知時間的習慣。

30分鐘作業要3小時做完?時間觀念差,輕鬆父母讓孩子明白這一點

作為家長,如果能提前讓孩子有時間顆粒感比直接說時間管理更有效。

如何跟時間做好朋友,讓孩子擁有時間顆粒感,對時間的切割進行感知呢? 有3個簡單的操作步驟:

1.對時間進行記錄,獲得時間感知能力:

記錄時間花銷,分析時間的流逝規律,找到適合自己的時間顆粒感覺,例如15分鐘,或者25分鐘完成一個任務項。如何對時間進行記錄,我們可以向向前輩柳比歇夫學習。

這一點,建議大家讓孩子認識一個人。他是時間管理的前輩柳比歇夫,前蘇聯的昆蟲學家、哲學家、數學家。《奇特的一生》記錄他時間管理的心得,26歲時獨創時間統計法,通過記錄每個事件的花銷時間,通過統計和分析,進行月小結和年終總結並改進,提高對時間的利用效率。這方法他堅持了56年直到逝世。

30分鐘作業要3小時做完?時間觀念差,輕鬆父母讓孩子明白這一點

通過記錄,柳比歇夫獲得了精確感知時間的能力,生前發表了七十多部學術著作,涉及生物分類學、分散分析、昆蟲學、科學史、農業、遺傳學、植物保護、哲學、動物學、進化論、無神論等方面;各式各樣的論文和專著總攻一萬兩千五百張打字稿。通過精確的時間感知,他的一生成就達到了無人能超越的高峰。

也許我們對孩子的一生成就沒這麼高的期望,但如果孩子能養成感知時間的習慣,相信以後的人生也會井然有序。

2. 靈活使用時間管理工具: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試過去餐廳吃飯的時候餐廳會給你一個沙漏,並告訴你沙漏流完的時候就代表煮熟可以吃了。

30分鐘作業要3小時做完?時間觀念差,輕鬆父母讓孩子明白這一點

可能你沒想到,沙漏對孩子來說很好的時間管理工具,特別適合孩子感知時間。例如網購上有15分鐘,30分鐘的沙漏,孩子做作業的時候往旁邊放一個,孩子自然而言有意識地感知時間。

30分鐘作業要3小時做完?時間觀念差,輕鬆父母讓孩子明白這一點

孩子大一點的時候,還可以利用網絡時代的便捷,活用時間管理工具有效切割時間,例如番茄鍾,每 25分鐘為一個任務項的感知單位;例如滴答清單,結合日曆視圖和任務清單列表。

3.堅持堅持再堅持:最簡單最重要的一步。

時間的顆粒度切割感知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我們不可能一下子就像比爾蓋茨,柳比歇夫他們一樣感知到15分鐘、5分鐘甚至到每一秒,但我們可以先從半天、1小時,再到30分鐘,一步一步推進。同時,在感知的過程中配合目標和獎勵機制。

例如先堅持7天,達到就可獲得一項自我獎勵,勞逸結合;然後休息下再堅持15天,21天,30天,三個月等等,循序漸進,在家長的鼓勵和孩子的堅持下,相信堅持下來3個月,孩子和家長都能看到一個良性的反饋。

30分鐘作業要3小時做完?時間觀念差,輕鬆父母讓孩子明白這一點

可能會有家長說,如果我的孩子這麼配合,做作業就不用這麼拖拉了;

可能會有家長說,別說是孩子就是大人也做不到你說的這些方法;

可能會有家長說,這方法不錯,圖新鮮堅持三五天可以,久了沒效;

我始終相信,父母和孩子間的成長是雙向的,如果父母做不好卻單方面要求孩子盡善盡美,那多半沒有效果的。

如果你覺得某個技能或者要求確實孩子很有必要做好的,那為人父母也要先反躬自省,起到帶頭作用,孩子最終還是會模仿身邊最親近的人的。

所以,時間顆粒感,不僅僅是幫助孩子,其實也是幫助父母更好地成長。

30分鐘作業要3小時做完?時間觀念差,輕鬆父母讓孩子明白這一點

本文由梅見雪首發原創,原創不易,抄襲必究。請多多轉發支持。

作者簡介:梅見雪,二寶職場媽媽,家庭教育踐行者,堅信父母與孩子的成長是雙向的。專注育兒、親子閱讀、個人成長。個人公眾號:梅見雪 meijianxue201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