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分钟作业要3小时做完?时间观念差,轻松父母让孩子明白这一点

一说起孩子做作业这件事,大批家长们血压止不住蹭蹭蹭地往上升,一个个吐槽自家娃做作业的情况,群情汹涌滔滔不绝:

我家那小子,5分钟就能写完的作业量,磨蹭1小时都做不完,特能整,一会屎一会尿;

我家那闺女太磨蹭了,让她回房间里写作业,她非要凑热闹和弟弟妹妹凑一块,一会说话,一会搞小动作,到睡觉点作业还没写一半;

我家的也是,每天写作业换阵地特勤快,一会在客厅写,一会在书房写,一会在餐桌写,就是不好好写。

一会要喝水吃东西,一会肚子痛,一会谈条件谈奖励等等状况百出,总之只有你想不到的情况,气不气人?家长们差点愁白了头。

30分钟作业要3小时做完?时间观念差,轻松父母让孩子明白这一点

是孩子太磨蹭、拖延症发作了吗?

还是因为孩子没时间观念,快乐不知时日过?

孩子怎么就想不明白呢?假如半小时把作业整完,剩下的时间可以放开玩、开心玩,大人也轻松自在。

30分钟作业要3小时做完?时间观念差,轻松父母让孩子明白这一点

但事实总是太残酷,有多少家长事业再成功,说起孩子做作业这件时也忍不住情绪爆缸。

01

怎么办?家长不可能在孩子身边时刻监督着,该如何让孩子更好地和时间做朋友呢?

只是一味地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是一天只有24小时”“时间一去不复返”,不用想,孩子多半是不能理解的。

30分钟作业要3小时做完?时间观念差,轻松父母让孩子明白这一点

今天在这里只想跟大家分享一个轻松的概念,它不是时间管理,也不是让孩子6点起床22点睡觉地规律作息。

而是,它是一个新的概念,叫 “时间颗粒感”。

这个概念,是我国知名企业战略顾问刘润先生提出来的,在他的个人专栏里《5分钟商学院》里说 “时间颗粒感”是指一个人安排时间的基本单位。

就是每个人把24小时切割的颗粒度。有人按每小时切割成24份,有人按30分钟切割,有的人按5分钟10分钟进行切割。

时间颗粒度的长短,并没有好坏优劣之分,只在于有还是没有时间颗粒感。

你的孩子将来会不会有时间颗粒度呢?时间对人生有什么意义?如果孩子尝试掌握了这一点,比时间管理能力重要多了。

从刘润的专栏名称《5分钟商学院》不难猜测他的时间颗粒度为5分钟。事实上他每天专栏只花5分钟传达一个知识或者新观点,相信他日常工作安排也精确安排到每个5分钟。

王健林的时间颗粒度,大约是15分钟。比尔·盖茨的时间颗粒感,大约是5分钟,而一些简短的会议,例如与人握手,则按秒数去安排。

30分钟作业要3小时做完?时间观念差,轻松父母让孩子明白这一点

我们总以为对时间的管理,就是让孩子早起、晚睡或者延长学习时间。相信我们很多人都听说过香港首富李嘉诚的闹钟是5:59分;台湾首富郭台铭每天早晨7:00必到公司,每天工作时间15个小时;作家村上春树每天4点起床写作4小时。

但其实,他们最大的成功不在于从不间断地坚持早起,而是他们能对时间精确感知,知道自己每天的每一分一秒都做了什么事情,每个时间颗粒刻度都合理安排,有成就感。

02

我们的孩子,其实不是不想管理时间,而是他们根本感知不到时间的意义,不知道时间去了哪里。

真正的时间管理,不是规定具体的时间点和需要强制完成的事情,而是,要感知到时间颗粒,在有限的时间颗粒里面把想做的事情完成。

例如,30分钟内安心阅读,15分钟玩耍,孩子需要能感知15分钟或者30分钟,养成这种感知时间的习惯。

30分钟作业要3小时做完?时间观念差,轻松父母让孩子明白这一点

作为家长,如果能提前让孩子有时间颗粒感比直接说时间管理更有效。

如何跟时间做好朋友,让孩子拥有时间颗粒感,对时间的切割进行感知呢? 有3个简单的操作步骤:

1.对时间进行记录,获得时间感知能力:

记录时间花销,分析时间的流逝规律,找到适合自己的时间颗粒感觉,例如15分钟,或者25分钟完成一个任务项。如何对时间进行记录,我们可以向向前辈柳比歇夫学习。

这一点,建议大家让孩子认识一个人。他是时间管理的前辈柳比歇夫,前苏联的昆虫学家、哲学家、数学家。《奇特的一生》记录他时间管理的心得,26岁时独创时间统计法,通过记录每个事件的花销时间,通过统计和分析,进行月小结和年终总结并改进,提高对时间的利用效率。这方法他坚持了56年直到逝世。

30分钟作业要3小时做完?时间观念差,轻松父母让孩子明白这一点

通过记录,柳比歇夫获得了精确感知时间的能力,生前发表了七十多部学术著作,涉及生物分类学、分散分析、昆虫学、科学史、农业、遗传学、植物保护、哲学、动物学、进化论、无神论等方面;各式各样的论文和专著总攻一万两千五百张打字稿。通过精确的时间感知,他的一生成就达到了无人能超越的高峰。

也许我们对孩子的一生成就没这么高的期望,但如果孩子能养成感知时间的习惯,相信以后的人生也会井然有序。

2. 灵活使用时间管理工具: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试过去餐厅吃饭的时候餐厅会给你一个沙漏,并告诉你沙漏流完的时候就代表煮熟可以吃了。

30分钟作业要3小时做完?时间观念差,轻松父母让孩子明白这一点

可能你没想到,沙漏对孩子来说很好的时间管理工具,特别适合孩子感知时间。例如网购上有15分钟,30分钟的沙漏,孩子做作业的时候往旁边放一个,孩子自然而言有意识地感知时间。

30分钟作业要3小时做完?时间观念差,轻松父母让孩子明白这一点

孩子大一点的时候,还可以利用网络时代的便捷,活用时间管理工具有效切割时间,例如番茄钟,每 25分钟为一个任务项的感知单位;例如滴答清单,结合日历视图和任务清单列表。

3.坚持坚持再坚持:最简单最重要的一步。

时间的颗粒度切割感知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就像比尔盖茨,柳比歇夫他们一样感知到15分钟、5分钟甚至到每一秒,但我们可以先从半天、1小时,再到30分钟,一步一步推进。同时,在感知的过程中配合目标和奖励机制。

例如先坚持7天,达到就可获得一项自我奖励,劳逸结合;然后休息下再坚持15天,21天,30天,三个月等等,循序渐进,在家长的鼓励和孩子的坚持下,相信坚持下来3个月,孩子和家长都能看到一个良性的反馈。

30分钟作业要3小时做完?时间观念差,轻松父母让孩子明白这一点

可能会有家长说,如果我的孩子这么配合,做作业就不用这么拖拉了;

可能会有家长说,别说是孩子就是大人也做不到你说的这些方法;

可能会有家长说,这方法不错,图新鲜坚持三五天可以,久了没效;

我始终相信,父母和孩子间的成长是双向的,如果父母做不好却单方面要求孩子尽善尽美,那多半没有效果的。

如果你觉得某个技能或者要求确实孩子很有必要做好的,那为人父母也要先反躬自省,起到带头作用,孩子最终还是会模仿身边最亲近的人的。

所以,时间颗粒感,不仅仅是帮助孩子,其实也是帮助父母更好地成长。

30分钟作业要3小时做完?时间观念差,轻松父母让孩子明白这一点

本文由梅见雪首发原创,原创不易,抄袭必究。请多多转发支持。

作者简介:梅见雪,二宝职场妈妈,家庭教育践行者,坚信父母与孩子的成长是双向的。专注育儿、亲子阅读、个人成长。个人公众号:梅见雪 meijianxue201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