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變始末

1934年初,下野出國的張學良被蔣介石緊急召回國內。本以為成了舉國罪人後,便不能再踏上中華大地一步。可他萬萬沒想到的是,這一回,時代的天平便由他而傾斜。

西安事變始末

他不知道的是,就在1年前,國民黨第19路軍進行了"一·二八"淞滬抗戰。因觸犯了南京政府的對日不抵抗政策,第19路軍在被遣散到福建“剿共”後,發生叛變,史稱“閩變”。蔣介石為了穩定局勢,速召張學良回國。

西安事變始末

張學良與楊虎城合影

隨後張學良被派到西北,擔任“西北剿共總司令部”的副總司令,管轄陝甘寧青四省。陝西楊虎城的第17路軍、蘭州朱紹良的第3路軍、青海馬步芳的軍隊,以及馬鴻逵的第15路軍都歸其節制。此時被張學良所指揮的兵力在30萬人以上,這其中隨自己入關的東北軍就有20萬人。


而陝北的劉志丹不過數千人。張學良滿懷天真地認為,如果“剿共”成功,就可在西北站穩腳跟,再打回東北去。可現實又給他當頭一棒。

西安事變始末

第一次發兵,東北軍110師和109師,兩個師就全軍覆滅,兩位師長陣亡。而南京政府對全師覆滅不但沒有撫卹,還下令撤銷番號。這讓張學良頓悟:“剿共”只是南京政府為了削弱和消滅整個東北軍而已。後面種種的蛛絲馬跡也證明了這一點。

西安事變始末

不僅如此,據時任東北陸軍第三旅旅長何柱國回憶:1936年10月,蔣介石將自己嫡系精銳部隊約30個師的兵力統統北調。10月22日蔣介石從南京飛到西安,分別召見的楊虎城和張學良進行談話,宣佈他的三個月的“剿共”計劃。

西安事變始末

而楊、張二人一致反映,東北軍和十七路軍的官兵一直要求停止內戰,共同抗日。如果再要求他們“剿共”的話,勢必造成軍心渙散。蔣介石聽完十分惱火地說:“在“共軍”未消滅之前,決不談抗日之事。”

西安事變始末

另一方面,陝北中共極力宣傳“中國人不打中國人”、“打回老家去”,這讓東北軍無心與共軍作戰。同時張學良和楊虎城感到蔣介石30個師的嫡系軍隊開到西北來,他們深受威脅,唯恐自己的部隊被其吃掉。

西安事變始末

不僅如此,南京政府對東北軍和自己的偏見,也讓張學良憤憤不已。張學良在《懺悔錄》中說:“惡緣種種,不啻火上加油。有關刺激軍隊者:①請求撫卹、補充,皆無果。②援綏之軍,未派有東北軍。有關於良個人者:雙十節政府授勳,有馮玉祥而無良……認為中央有輕視和鼓勵不正行動之意存焉。”

西安事變始末

張學良始終在勸諫蔣介石停止內戰。其意在於抗日之前,要保持東北軍的實力,準備在抗日戰場上和日軍血拼。而蔣介石呢?據何柱國回憶:蔣在發動大規模“剿共”戰爭之前,必須解決張、楊和這兩支軍隊的問題。

西安事變始末

楊虎城

蔣介石的最後一步棋,將張、楊二人逼上“兵諫”的絕路。12月7日,蔣介石召開軍事會議,未令張、楊二人參加,使二人產生猜疑。3天后又任命蔣鼎文為西北剿共前敵總司令,衛立煌為晉陝甘寧邊區剿共總指揮。意圖很明顯,旨在架空張、楊二人,這更加讓他們感到惶恐不安。

西安事變始末

緊接著蔣介石便向二人攤牌,提出了對東北軍和十七路軍調度的兩個方案。一:東北軍和十七路軍服從“剿共”命令,全部調上陝甘前線,向紅軍發動全面進攻,中央大軍後面支援。二:將東北軍和十七路軍分別調往福建和安徽,讓中央軍去“剿共”。

西安事變始末

老蔣要滅這兩支對於他來說的雜牌軍的意圖已昭然若揭。前者讓兩軍打前鋒,中央軍後面督戰,不論成敗,兩軍都要置於死地。後者拆散兩軍,這是蔣介石對第十九路軍的故伎重演。總之兩個方案的目的都是要消滅這兩支雜牌軍,張、楊二人當然不能接受。

西安事變始末

張學良此時感到自己要被覆滅的命運。12月7日,他抱著破釜沉舟的決心來到華清池,想以誠信來感動蔣介石。他聲淚俱下、慷慨陳詞陳述停止內戰的要害。最後蔣介石拍桌大罵:“現在你就是開槍把我打死了,我的‘剿共’計劃也不能變!”

西安事變始末

於是張學良同蔣介石徹底決裂。回憶起當年整個東北易幟,到“九一八”自己揹負千史罵名,自己對蔣介石始終沒有一絲恨意。但大敵當前,自己的父親當年是怎麼被日本人炸死的。於是他和楊虎城策劃了一場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

西安事變始末

張學良公館

“西安事變”的發生,與其說是停止內戰,一致對外。不如說成蔣介石要緊迫統一軍權,而極謀消滅雜牌軍的種種措施,將張學良和楊虎城逼上了梁山。


“西安事變”的真相,據蔣介石在《蘇俄在中國》中說:“其主動者,實在張學良本身,而首先提出此一劫持主張者,則為楊虎城,且其事前,並未與共產黨就此事有任何商量……而且首倡此意的楊虎城,其與共產黨‘勾結’更深”

西安事變始末

兵諫亭

就是說提出劫持主張的是楊虎城,並且蔣介石在關押期間,楊虎城要極力殺掉蔣介石以除後患。而張學良力保蔣介石安全並與楊決裂。這也就是為什麼後來楊虎城被蔣介石囚禁了12年,並在蔣撤出大陸前夕將其殺害的根本原因。

西安事變始末

抓了自己老大可不是鬧著玩的。張學良同時致電延安和南京方面,希望各方派代表來西安和平解決此事。

西安事變始末

1936年12月23日,在西安張學良公館二樓進行談判。延安方面代表:周恩來、秦邦憲、葉劍英。南京方面則是宋子文、宋美齡。最後在多方周旋之下,蔣介石終於接受停止內戰、共同抗日的條件。但顧及個人及政府的威信,蔣介石並沒有在協議上簽字,只是做了口頭和人格上的承諾。


事變得以解決,蔣介石等一行人於12月25日下午飛回南京。按說張學良完全可以留在西安,但一念之差造成了他半個世紀的牢獄之災。張學良也一起上了南下的飛機,正如周恩來說,張學良這樣他不僅“擺隊送霸天”,還要去“負荊請罪”。

西安事變始末

一到南京,張學良便被解下佩劍,押解到軍事法庭。南京政府組織了高等軍法會審,公推李烈鈞為審判長,對張學良進行了軍事審判。後張學良被判10年牢獄。

西安事變始末

在張學良去南京前,他特意交代,東北軍聽命于于學忠,抗日聯軍總部的事,聽命於楊虎城。但可悲的是,轟轟烈烈的壯舉之後便揭開了千古遺恨的悲劇序幕。張學良走後,近20萬東北軍群龍無首,並在主戰主和問題上發生嚴重分歧,最後竟發展到內部殘殺,也就是我們熟知的“東北軍禍起蕭牆”。

西安事變始末

張學良與趙一荻

最終當時中國唯一一支海、陸、空編制齊備的、赫赫有名的20萬東北軍被取消,“東北軍”也退出了歷史的舞臺,成為一個歷史符號。而東北軍的士兵們則被東調,分駐豫南、皖北、蘇北地區。

西安事變始末

晚年張學良

我們熟知的抗日戰爭初期取得勝利的戰爭,大部分是以消耗東北軍而換來的。這裡我不得不詳細羅列一下他們的壯舉。


東北軍第49軍:參加淞滬會戰,傷亡過半;

東北軍第67軍:淞滬戰場,軍長吳克仁、軍參謀長吳桐崗、師參謀長鄧玉琢、322旅旅長劉啟文、321旅旅長朱之榮和王熙瑞等八名團長壯烈殉國。最終67軍傷亡殆盡,殘部被中央軍收編。

西安事變始末

東北軍第51軍:徐州會戰和4萬日軍硬碰硬,傷亡7000餘人,會戰失利後51軍掩護中央軍撤退,最後殺出重圍。1947年向八路軍投誠。

東北軍第53軍:七七事變後在北平與日軍交火,損失慘重,被迫上太行山打游擊,後又參加了武漢會戰,1943年遠征緬甸,1948年向我軍投誠。

西安事變始末

東北軍第57軍:參加了南京保衛戰和徐州會戰,損失慘重,1942年57軍的師長常恩多和旅長萬毅(兩人均為共產黨員)譁變,率部向八路軍投誠。


我們都知道川軍的壯烈,但也應該知道“九一八”事變後東北軍揹負著不抵抗的罵名。而在抗日戰場為了給自己正名,東北軍打仗幾乎是寧死不撤,打的極為慘烈。東北軍最終要麼被消滅,要麼被中央軍吃掉。而開國將軍裡有25位是東北軍出身。

西安事變始末

而張學良呢,為了抗日發動西安事變,但他卻不能上戰場指揮,以報家仇國恨。這可能是他最痛心的事情吧。最終張學良也被囚禁了52年,直到1990年才恢復人身自由。

西安事變始末

張學良和蔣介石關係微妙,箇中滋味可能只有二人知道吧。晚年的張學良仍稱蔣介石為“蔣公”。1975年蔣介石去世,張學良為其寫的一副輓聯足以說明一切:“關懷之殷,猶如骨肉;政見之爭,宛若仇讎。”

西安事變始末

復活在我,生命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亦必復活。

著名歷史學家、胡適先生的關門弟子唐德剛先生這麼評價張學良:“張學良可能是中華民國史上最有名的公子哥了但是,治民國史者也不能否認他是一位統兵治政的幹才。把個花花公子和政治家、軍事家分開來做,則民國史上實是車載斗量,沒啥稀奇的;可是把這三種不同的行業,拼在一起,搞得三位一體,如魚得水,則學良之外,也真的別無分店了。少帥張學良之所以成為歷史性的傳奇人物,其難就難在這個三位一體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