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对海火力发挥到极致的条约驱逐舰——昙花一现的美国驱逐领舰

我是“保持进攻线”,喜欢我的文章请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谢谢!

伦敦海军条约对驱逐舰的限制

自从1922年《华盛顿海军条约》签订之后,列强们建造主力舰的军备竞赛得到了限制。但一纸条约根本无法遏制列强们的野心,在此期间受条约制约较少的中小型舰只开始高速发展,驱逐舰就是其中的受益者。

驱逐舰诞生于19世纪末,起初只是一种“大型鱼雷艇”,并没得到各国海军的重视。随后驱逐舰在一战中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仍没摆脱小型辅助舰艇的尴尬地位。战后凭借“海军假日期间”的春风,驱逐舰的排水量越来越大、武备越来越重,有逐渐成为远洋型舰艇的趋势。于是在1930年的《伦敦海军条约》中,签约的美英日三国又对驱逐舰的建造进行了限制。

《伦敦海军条约》第三部分第十五条对驱逐舰定义如下:排水量不超过1850吨,并且主炮口径不超过5.1英寸(130毫米)的水面作战舰艇。

第十六条第1项对美、英、日三国拥有驱逐舰的总排水量做出了限制,分别为150000、150000、105500吨。第4项还有补充规定,在驱逐舰当中,吨位超过1500吨的不得超过总数的16%。1930年4月1日前完工或在建的不受此限制,但在比例削减到16%之前,不得再建造这种规格的驱逐舰。

美国海军对驱逐领舰的需求

从1930年到1936年底条约到期的6年时间里,美英日三国驱逐舰受条约限制进入畸形发展期,诞生了许多极致的设计,这其中就有美国昙花一现的两型驱逐领舰——波特级和索墨斯级

将对海火力发挥到极致的条约驱逐舰——昙花一现的美国驱逐领舰

美国海军大量装备的克莱姆森级驱逐舰


在过去大炮巨舰盛行的时代,驱逐舰身单力薄,往往需要组成编队来执行作战任务,这样就需要有一艘舰艇来担任编队旗舰,搭载编队司令部来指挥整支编队协同作战。作为编队旗舰至少需要具备以下两个条件:首先得有更强的炮战能力,能压制对方火力掩护编队进行突击;其次还要有足够大的舰桥容纳编队司令部。当时美国海军装备的维克斯级和克莱姆森级驱逐舰还停留在一战水平,只有4门102毫米舰炮,舰桥也简陋的可怜,根本无法胜任编队旗舰。

以当时日本海军为例,其建造了一批3000-5000吨级轻巡担任驱逐队旗舰,在日军战术中,夜战时旗舰不能畏战必须冲锋在前,用探照灯为驱逐舰指明打击方向。这也是日军轻巡在海战中常常成为美舰集火炮击对象,损失惨重的重要原因。


将对海火力发挥到极致的条约驱逐舰——昙花一现的美国驱逐领舰

奥马哈级轻巡

早在一战结束后的1921年,美国海军就有建造大型驱逐领舰的想法。鉴于当时可以用于指挥驱逐舰战斗的轻巡太少,只有10艘奥哈马级,海军舰船特性委员会建议建造5艘驱逐领舰。可当时已经是战后和平时期,美国海军已经拥有了大量的维克斯级和克莱蒙森级驱逐舰,继续建造领舰这种大号驱逐舰难以获得国会的认同,因此驱逐领舰计划被经费卡了脖子,最后腹死胎中。

进入三十年代之后,借着《伦敦海军条约》的春风,美国海军获得了一批1500-1850吨级驱逐舰的份额,这简直就是为驱逐领舰量身打造的区间,十年前搁置的计划得以重启。按照条约中不超过16%的比例,领舰的最大建造数量是13艘,这就是为何波特级只造了8艘、索墨斯级只造了5艘的原因。

波特级驱逐领舰

1932年,美国开始建造条约时代第一型驱逐舰法拉格特级。1933年开工的波特级明显借鉴了法拉格特的设计,短艏楼船型、箱式舰桥、双烟囱带有那个时代明显的特征。

将对海火力发挥到极致的条约驱逐舰——昙花一现的美国驱逐领舰

波特级线图,可以感觉到重心很高


波特级不同之处在于在舰体舯后部还有一个高大的后舰桥,还拥有巨大的前桅和后桅,两座桅杆都是三脚桅,这些设计都是为了满足编队旗舰指挥和通讯的需要。随着科技进步,到了二战时期这些设计都显得不合时宜,后桅随之被拆除,前桅也改成简单的单脚桅。

将对海火力发挥到极致的条约驱逐舰——昙花一现的美国驱逐领舰

波特级麦克杜格尔号早期照片,拥有粗大的三脚前后桅


波特级舰长116米,宽11.02米,吃水3.18米。标准排水量1850吨,满载排水量2663吨,可以说是紧压条约红线。

动力系统采用了法拉格特级相同的设计,4座巴威公司(Babcock&Wilcox)重油锅炉,最大压力2,800 kPa,最高温度341°C。2座蒸汽涡轮机,总功率50,000轴马力,最高航速37节。由于还没采用后来马汉级首创的双减速齿轮,所以最大续航里程只有6380海里/12节。

将对海火力发挥到极致的条约驱逐舰——昙花一现的美国驱逐领舰

波特级舰艏的127毫米双联装炮塔


作为驱逐领舰,强大的舰炮火力是必须品。鉴于此前建造的法拉格特级只有5门MK12型127毫米38倍径舰炮,而主要对手日本特型驱逐舰装备了6门127毫米舰炮,因此波特级配备了8门127毫米舰炮来彰显领舰身份、压制对手。

在20世纪30年代之前,美国海军装备有两种127毫米舰炮,一种是25倍径对空型,一种是54倍径对海型,这两种舰炮无法兼顾对海和对空功能。至于从法拉格特级开始美国海军驱逐舰装备的MK12型38倍径高平两用舰炮,1934年才由军械局研发成功。

但是,与其他驱逐舰装备的单管MK12高平两用型不同的是,波特级的MK12使用的MK22型双联装封闭式炮塔,这型炮塔并不具备对空射击能力,只能对海射击。原因在于MK12型高平两用俯仰系统重量太大,导致单炮重达49吨,1500吨级驱逐舰只能沿中轴线布置5门单管型。假如双联装再加上MK22型炮塔重量势必会高达100多吨(具体可以参考亚特兰大级MK29型127毫米高平两用炮塔),这么重的炮塔波特级1850吨级的舰体根本无法承受4座。

将对海火力发挥到极致的条约驱逐舰——昙花一现的美国驱逐领舰

二战后期的波特级,2号炮塔换成高射炮,1和4号炮塔换成高平两用,3号炮塔换成单管,后舰桥和后桅也拆除


起初波特级的防空只能依靠2座4联装28毫米高射炮,这种防空火力在30年代被认为是足够的,到了二战时期明显就应付不来空中威胁。在二战中大多数波特级将1号和4号炮塔换成了高平两用型,2号炮塔换成了1座40毫米博福斯四联装高炮,3号炮塔换成了1门单装127毫米高炮两用炮。此前落后的4联装28毫米高射炮也被拆除,换成40毫米和20毫米高炮。

将对海火力发挥到极致的条约驱逐舰——昙花一现的美国驱逐领舰

波特号经典照片,2座鱼雷发射管清晰可见


波特级装备了2座533毫米四联装鱼雷发射管,分别位于两根烟囱之间、2号烟囱与后桅之间,此外波特级还具备鱼雷再装填能力,这种功能在美国驱逐舰里绝无仅有。但是在太平洋战争后期,部分(DD-357,DD-359,DD-360)将鱼雷发射管拆除,在舰舯部增加了3座40毫米博福斯四联装高炮、2座40毫米博福斯双联装高炮、2座20毫米厄利孔双联装高炮,成为名副其实的防空刺猬。

索墨斯级驱逐领舰

该级舰作为波特级的升级版,沿用了前者的大部分设计。从舰体来看,两者大同小异,索墨斯级也是短艏楼船型,舰长116米,宽11.02米,吃水3.15米,标准排水量1840吨,满载排水量2767吨。

至于上层建筑两者差别很大,很容易辨别。索墨斯级于1935年开工,虽然也有后舰桥却没有巨大的后桅;此外借鉴了格里德利级和巴格雷级驱逐舰的设计,采用了单烟囱来增加甲板面以求多安装鱼雷发射管。

将对海火力发挥到极致的条约驱逐舰——昙花一现的美国驱逐领舰

索墨斯级桑普森号,单烟囱是最明显的标志,3座鱼雷发射管清晰可见


动力上由于天才设计师吉布斯的加盟,索墨斯级也从中受益,成为当时美国海军动力系统最先进的驱逐舰,锅炉性能甚至超过了开工更晚的贝纳姆级。4台锅炉与波特级类似都是巴威公司(Babcock&Wilcox)的产品,却是新型空气封闭设计,蒸汽压力升高到4,100 kPa,最高温度高达454°C。2座蒸汽涡轮机也是轻型柯蒂斯型,带双齿轮减速器,总功率提升至52000轴马力。公试时最大航速38.6节,最大续航里程达到了7,020海里/12节。

该级舰舰炮配置方案与波特级完全相同,鱼雷发射管则多了1座。3座533毫米四联装鱼雷发射管1座位于前舰桥和烟囱之间,2座位于烟囱与后舰桥之间,全部安装在舰体中轴线上。防空武器除了2座4联装28毫米高射炮,还增加了2挺12.7米高射机枪。

在二战期间,索墨斯级也接受了类似于波特级的防空改装,舰炮改成高平两用型数量减少为5-6门,28毫米高射炮被替换,拆除1座鱼雷发射管安装40毫米高射炮。DD395和DD396甚至拆除了所有鱼雷发射管安装40和20毫米高射炮,成为纯粹的防空舰。

将对海火力发挥到极致的条约驱逐舰——昙花一现的美国驱逐领舰

1945年的索墨斯级,已经成为防空舰


昙花一现的驱逐领舰

8艘波特级在1933-1934年间开工,1936-1937年间服役,编号DD356-DD363。5艘索墨斯级在1935-1936年间开工,1937-1939年间服役,编号DD381、DD383、DD394-DD396。

这13艘驱逐舰领舰服役没多久,就赶上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些领舰在太平洋、大西洋参与了美国海军大部分的军事行动,没有多少骄人战绩,也没遭到重大损失,只有波特号在1942年圣克鲁斯群岛海战中战沉。

将对海火力发挥到极致的条约驱逐舰——昙花一现的美国驱逐领舰

索墨斯级沃灵顿号,可见硕大的双联舰炮


在二战中这13艘驱逐领舰可以说是非常新锐,但在战争中并没能发挥预期作用,其表现甚至赶不上那些1500吨级条约驱逐舰,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这批紧贴条约条款建造的舰只由于大量堆砌武器,导致重心过高复原性差,这也是当时条约型驱逐舰普遍存在的问题。

2、设计时受时代所限,只重视对海火力、对空火力太弱,以至于在战争中这些武器无用武之地,不得不将部分拆除换成防空武器。

3、随着雷达成为指挥炮战的利器,大量服役的布鲁克林级、克利夫兰级轻巡迅速成为指挥驱逐队的首选,受舰体限制没有升级空间的驱逐领舰已无用武之地。

将对海火力发挥到极致的条约驱逐舰——昙花一现的美国驱逐领舰

这个角度的索墨斯级,可见双联装127毫米炮塔相对于该舰还是太大


13艘驱逐领舰是在20世纪30年代海军军备竞赛环境下诞生的产物,1850吨的舰体上装备了8门127毫米舰炮、8-12根鱼雷发射管,将对海火力发挥到了极致。这批功能单一的极端舰艇可以说服役后不久就变得过时,二战结束后迅速退役也就不奇怪了。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的话就请关注我,我是“保持进攻线”,持续为您带来精品好文,谢谢您的支持!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