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高揚公司的MiG-31BM“獵狐犬”升級型攔截機

​MiG-31BM,除了其主要的攔截機角色之外,藉助其強大的火控雷達,也作為一個微型的空中指揮所來協調其他雷達能力較差的戰鬥機的作戰行動。


米高揚公司的MiG-31BM“獵狐犬”升級型攔截機

▲ “藍色94”號飛機,一架由利佩茨克航空中心的什瓦斯雷卡航空大隊使用的Mig-31BM飛機。注意進氣道上的衛隊徽章。


MiG-31BM的航電設備能讓該機支持由設計師設想的一些頗為奇特的作戰方案。因此,升級後的攔截機能夠用其他戰鬥機的導彈來攻擊目標 —— 也就是說,無須切換雷達暴露自己就可以接管由其他戰鬥機發射的空空導彈的制導。在某些情況下,這種“以一帶全”的戰術方案可以顯著提高戰鬥機群的作戰效率。另外,這是值得記住的,MiG-31戰鬥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夠有效對付隱身、低空飛行巡航導彈[例如,AGM-86 ALCM和AGM-109“戰斧(Tomahawk)”巡航導彈]的作戰戰鬥機。


米高揚公司的MiG-31BM“獵狐犬”升級型攔截機

▲ MiG-31BM“藍色93”號飛機,一架來自什瓦斯雷卡的飛機,其左側塗裝有部隊的徽章。注意,在收起起落架期間,主起落架旋轉向機頭方向收起。


MiG-31BM的PR-31“扎斯隆[Zaslon(盾)]”火控雷達已經進行了升級。它可以一次跟蹤24個目標,並引導R-33S和R-37M遠程空空導彈去攻擊6個高威脅的目標[R-37M的最大殺傷距離是280千米(174英里)]。這些目標的最大速度可以達到到馬赫數 6,該雷達的其他關鍵參數已經得到改善。該雷達的最大目標探測距離是240千米(149英里)。


米高揚公司的MiG-31BM“獵狐犬”升級型攔截機

▲ “藍色91”號飛機,來自同一部隊的另一架MiG-31BM飛機。注意,戰術代碼是如何在前起落架艙門上被重複的。


座艙都已經作了修改;駕駛員的儀表板採用了一個單獨的多功能顯示器,而武器系統操作員的位置有兩個多功能顯示器。這些顯示器可以用於顯示空中和地面的戰術情況,如,用於發射導彈攻擊、顯示導航數據等。


米高揚公司的MiG-31BM“獵狐犬”升級型攔截機

▲ 一 架 M i G -31BM飛機的飛行員儀表板,在平視顯示器的右側有一個單獨的多功能顯示器。


米高揚公司的MiG-31BM“獵狐犬”升級型攔截機

▲ MiG-31BM飛機的武器系統操作員座艙採用了兩個大尺寸的多功能顯示器。


新的武器已被添加到米格-31BM飛機的武器裝備中。升級後的攔截機可以攜帶4枚短程空空導彈,多達4枚的K-77-1中程空空導彈(這種由GMKB Vympel研製的導彈尚未進入俄羅斯空軍的庫存中,但是其簡化版已經用於出口了)以及4枚R-33/R-33S遠程空空導彈。後者,是“獵狐犬”飛機主要的標準武器裝備,可以替換成4枚K-37M超遠程空空導彈。


米高揚公司的MiG-31BM“獵狐犬”升級型攔截機

▲ “藍色52”號飛機,一架由第6980空軍基地的坎斯克(Kansk)航空大隊使用的MiG-31BM飛機,其正在進行一個大坡度轉彎,展示了其上的4個用於掛載R-33遠程空空導彈的機腹掛架。


不像基本型的R-33導彈是半主動式雷達尋的,R-33S導彈是主動式雷達尋的,其最大殺傷距離已經增加到160千米(99英里)。該導彈被設計用於打擊各類航程超過100千米(62英里)帶有很寬目標速度和高度包線的空中目標,包括低空飛行的巡航導彈。該導彈可以用於單架飛機的作戰或戰鬥機群的協同作戰,可以在白天或黑夜、在任何氣候條件下、用上視和下射或下視和下射模式進行工作。在規避機動期間拉4G的過載對目標的殺傷概率是60%到80%。


米高揚公司的MiG-31BM“獵狐犬”升級型攔截機

▲ 這架MiG-31BM“藍色06”號飛機的基地設在北極圈之外的蒙切戈爾斯克。


MiG-31BM飛機的最大起飛重量是46835千克(103250磅),高空的最大飛行速度是3000千米/小時(1683英里/小時),實用升限20000米(65620英尺),實際航程2300千米(1429英里)。


(全文改編、摘錄自《俄羅斯空中力量》一書)


END


▼ 推薦閱讀

米高揚公司的MiG-31BM“獵狐犬”升級型攔截機


俄羅斯空中力量》(Ⅰ)(Ⅱ)

作者: 葉菲姆·戈登,德米特里·科米薩羅夫

譯者:張立功,屈靜

出版社:中譯出版社


本書全面講述了全部俄羅斯空中力量的組織結構,指揮運作方式,兵力兵器部署,戰略戰術力量配置,武器裝備現狀。


相關書籍推薦閱讀

米高揚公司的MiG-31BM“獵狐犬”升級型攔截機


《蘇聯/俄羅斯軍用飛機大全》


本書講述了從1941年到現代蘇聯/俄羅斯戰機的發展歷史。




<script>/<script>


<script>/<scrip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