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怎么看郭嘉?

生吥逢莳


郭嘉原本是袁绍手下的一个谋士,后来郭嘉发现袁绍不是一个能够成就大事业得的人,因此后来投靠曹操,在曹操得手下,听取郭嘉的意见大败袁绍。郭嘉原本是袁绍手下的一个谋士,后来郭嘉发现袁绍不是一个能够成就大事业得的人,因此后来投靠曹操,在曹操得手下,听取郭嘉的意见大败袁绍。

  郭嘉这个人呢,曾经有说法是“郭嘉不死,卧龙不出”,而且正好郭嘉死的那年,刘备才将诸葛亮请出山。  郭嘉这个人呢,曾经有说法是“郭嘉不死,卧龙不出”,而且正好郭嘉死的那年,刘备才将诸葛亮请出山。

  有人说是诸葛亮之所以不出山是因为郭嘉才能太出众,诸葛亮恐有不及,也有人说诸葛亮才是三国第一谋士,这个就看个人喜好啦,你喜欢谁谁就是第一谋士,反正也无处考察,而且两人也没较量过!  有人说是诸葛亮之所以不出山是因为郭嘉才能太出众,诸葛亮恐有不及,也有人说诸葛亮才是三国第一谋士,这个就看个人喜好啦,你喜欢谁谁就是第一谋士,反正也无处考察,而且两人也没较量过!

  还有人说郭嘉和诸葛亮是师兄弟,这就属于无稽之谈了,郭嘉师承水镜先生,是水镜先生最得意的弟子,而诸葛亮是水镜先生推荐给刘备的,可能以前有过接触,但是根本不存在师徒之说。  还有人说郭嘉和诸葛亮是师兄弟,这就属于无稽之谈了,郭嘉师承水镜先生,是水镜先生最得意的弟子,而诸葛亮是水镜先生推荐给刘备的,可能以前有过接触,但是根本不存在师徒之说。

  郭嘉帮助曹操灭了袁绍,统一北方,谋略可以说是奇世之才,但是这个人放荡不羁,好酒好色,没事就爱逛逛窑子,至于他这种性格有没有目中无人,相信也只有曹操知道了。  郭嘉帮助曹操灭了袁绍,统一北方,谋略可以说是奇世之才,但是这个人放荡不羁,好酒好色,没事就爱逛逛窑子,至于他这种性格有没有目中无人,相信也只有曹操知道了。

  因为郭嘉帮助曹操灭了袁绍时,就病死他乡,传言他是因为水土不服而死的。  因为郭嘉帮助曹操灭了袁绍时,就病死他乡,传言他是因为水土不服而死的。

  但是大家都知道曹操这个人小心眼,容不下比他聪明的人,曾经设计害死许攸这件事就足以说明曹操小肚鸡肠,郭嘉知道后会不会心生异心而招来杀身之祸呢,这只是其中的一种推断。  但是大家都知道曹操这个人小心眼,容不下比他聪明的人,曾经设计害死许攸这件事就足以说明曹操小肚鸡肠,郭嘉知道后会不会心生异心而招来杀身之祸呢,这只是其中的一种推断。

  但是郭嘉死后对曹操影响真的非常大,至少郭嘉死了曹操没能统一天下就是对他最大的影响了,就连三国杀游戏中的郭嘉技能都是“天妒”,可见,此人的才略是何等之高!  但是郭嘉死后对曹操影响真的非常大,至少郭嘉死了曹操没能统一天下就是对他最大的影响了,就连三国杀游戏中的郭嘉技能都是“天妒”,可见,此人的才略是何等之高!

  尽管只有短短十一年,郭嘉却留下了辉煌的业绩,郭嘉在曹操军中时,曹操可谓凯歌高唱捷报频传,成功地统一了北方。  尽管只有短短十一年,郭嘉却留下了辉煌的业绩,郭嘉在曹操军中时,曹操可谓凯歌高唱捷报频传,成功地统一了北方。

  郭嘉一去世,曹操的军事成就便显得乏善可陈,用周泽雄先生的话说,也就对付了马腾、韩遂几个“草寇型军阀”。对付孙权、刘备这两大“枭雄”,就有点力不从心,在赤壁还差一点就被烧得焦头烂额。  郭嘉一去世,曹操的军事成就便显得乏善可陈,用周泽雄先生的话说,也就对付了马腾、韩遂几个“草寇型军阀”。对付孙权、刘备这两大“枭雄”,就有点力不从心,在赤壁还差一点就被烧得焦头烂额。

  如果郭嘉不死天下走向不知又于何处。  如果郭嘉不死天下走向不知又于何处。


码字先锋


记得在看三国演义时,被郭嘉的“十胜十败论”的战略思想所吸引,从中认识到了人要学会摆正自己的位置。 统治者要善于纳谏,用人不疑,做事果断。作为军师,臣子,不仅要有军事、政治的才发,还要选择好适合自己的明主,一个能成大事的明主,才能充分体现出自己真正的价值。

在三国演义的战争史中“兵贵神速、奇兵制胜”的战略战术思想,能够体现出郭嘉在军事上的能力。郭嘉确实是有着远超众人的军事才发,名副其实的杰出谋士。建安二年,曹操讨张绣新败,袁绍写信羞辱。曹操想要讨伐袁绍,但是又担心自己不能战胜。这个时候,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的战略思想,具体透彻的分析曹操有十胜,袁绍有十败从而振奋了人心。这一十胜十败论,准确无误地将曹操与袁绍之间的胜负点一一罗列,说明了曹操即使兵力弱于袁绍,但是在道、义、治、度、谋、德、仁、明、文、武这十处胜于袁绍,故可以少敌多。郭嘉从此也跻身入到了曹操阵营的权利中心,此后越发越闪耀。总之,郭嘉是著名的军师,谋士,素有“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的说法,可见郭嘉在军事方面的才华突出。


夜色主义绘画


不吹不黑,我们比比郭嘉和诸葛亮!

1、郭嘉多牛?个人观点,参谋能力郭嘉≈诸葛亮,战略眼光>诸葛亮!今人甚至有“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的吹捧。

他是三国顶级谋士,在官渡之战时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为曹操平定北方立有大功;另外还立有4处功劳:劝曹操东征吕布、刘备;预见孙策死于平常人之手;献计伪征刘表,使袁谭、袁尚发生内讧;建议曹操以轻兵击乌桓。

不吹不黑,郭嘉是三国顶级谋士之一,参谋能力郭嘉≈诸葛亮。

但郭嘉战略眼光强于诸葛亮,他弃袁绍,攻击刘备,选择最后统一天下的曹操,为诸葛亮不能比!


2、但郭嘉亦有缺点,最大的问题恃才傲物,“不治行检”(《三国志·卷十四》)。政治能力

在人才济济的曹魏,很多人谋士官职比他高,郭嘉临死前只是“司空军祭酒”。死后也是在曹奂时期,才配祀太祖庙。

(郭嘉)

以下分别说说:

一、郭嘉,曹操前期最亲密的谋士,有五大功劳。

(1)、“十胜十败”之策。西晋《傅子》一书,说郭嘉在官渡之战中,做出“十胜十败”的论断,为曹操坚定“以弱胜强”决心;但请注意,当时荀彧,贾诩都有类似说法,并非是郭嘉一人独算。

(2)、劝曹操东征吕布、刘备。袁绍攻打公孙瓒,郭嘉劝曹操抓住时机,攻打吕布;要知道当时士卒疲惫,有了郭嘉力劝,曹操才咬牙生擒吕布,消灭后患;攻击弱小的刘备,郭嘉也为曹操打气。

(3)、预见孙策死于平常人之手。曹操北面与袁绍作战,时传孙策统一江东,要抓住机会偷袭许都;曹操心神不定,郭嘉却说:“孙策轻率而不善于防备,虽有百万之众,却和他一个人来中原没两样,预计他必死于死于刺客之手”。后来果然孙策到江边,尚未渡江,果然被仇敌许贡的门客所杀。

(4)、献计曹操伪征刘表,使袁谭、袁尚发生内讧。

(5)、建议曹操以轻兵击乌桓,平定边疆。

郭嘉196年被荀彧推荐给曹操,207年去世,11年间几乎参与了曹魏集团的所有重大决策,像是长了天眼的神算!让人叹服!

另外一提的是,郭嘉21岁本想投靠袁绍,但发现袁绍外强中干,26岁选择了曹操,二人一拍即合,相见恨晚。作为对比,207年26岁的诸葛亮选择的是刘备。

要知道,郭嘉197年出道时候刘备也在北方,他不选袁绍、不选刘氏,三选一选择了最有潜力的曹操,这一点选择比诸葛亮的要强!


2、郭嘉的问题,恃才傲物,“不治行检”,政治能力

人无完人。前文我说“参谋+战略眼光”郭嘉≥诸葛亮,很多蜀汉粉会不满,他们二人毕竟没正面对决,“郭嘉不死,卧龙不出”也是后人说法,《三国志》并没有这样说!

本着不吹不黑的态度,我再给郭奉孝找找缺点。

《三国志·卷十四》:初,陈群非嘉不治行检,数廷诉嘉,嘉意自若。

俺今天话说,郭嘉作为最高领导的红人,恃才傲物,大概有保养小蜜、公款吃喝、公车私用之行为,被陈群数次向曹操控诉;更可气的是,郭嘉还不以为意,这不是要气死同僚的节奏吗?

尤其注意的是,曹魏集团人才济济,官渡之战郭嘉有“十胜十败”,荀彧有四胜——度胜、谋胜、德胜、武胜。贾诩也有四胜——明胜、勇胜、用人胜、决机胜。很明显郭嘉气死同僚的节奏,陈群等就会向其他谋臣靠拢,这样高傲的郭嘉人际关系不如诸葛亮。

(曹魏集团人才济济)

事实也证明如此,官渡之前,荀彧已经是尚书令,荀攸是汝南太守、尚书,贾诩是执金吾,郭嘉仅仅是军中的司空军祭酒,级别差了不少;而且最莫名其妙的是,直到曹奂时期,郭嘉才配祀太祖庙,曹丕在位的6年并没有想起郭嘉……

诸葛亮这点就不用说了, 蜀汉地位是丞相,刘禅甚至称诸葛亮为“尚父”,这崇高的地位,是郭嘉远不能比。

3、结论:郭嘉是三国顶级谋士,但恃才傲物。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诸葛亮正面对决,比出高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