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事件”是否成了个“事件营销”的成功案例?22亿搞不好能补上了?

rcuchina


“瑞幸事件”是否能成为“事件营销”的成功案例?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把条理和概念明确一下,究竟什么是事件营销?

事件营销一般也叫活动营销,主要是指企业通过策划、组织和利用具有名人效应、新闻价值以及社会影响的人物或事件,引起媒体、社会团体和消费者的兴趣与关注,来达到提高企业或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并最终促成产品或服务的销售目的。

我觉得现在大众理解的“瑞幸事件”应该是公认的财务数据造假22亿灰飞烟灭的故事吧,从天上地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哪哪能看出它是瑞幸自己挖空心思策划的了?!而且这个事件之前瑞幸通过在国内砸钱补贴送公益已经打造了自己的知名度和口碑了,难道是瑞幸高层们觉得这样的名气来的太容易没有挑战性,故意要给自己升级打怪来个反面策划吗?是不是咖啡喝多了脑子已经装不下了!真的是!!!

如果把时间点卡在直到浑水报告公布之前,单看北美股市的大韭菜们欢天喜地挤破门槛抢着被薅的热烈气氛,结合瑞幸强大讲故事的逻辑思维能力,或许还可以勉强将其看成是个所谓的成功案例,可是假的终究成不了真的,谎言早晚会破灭,如今的瑞幸事件大概只能作为各大商学院的经典案例。成功案例的话,还是算了吧。

22亿谁来给瑞幸补?难道真要把瑞幸当成民族之光吗?是全国十几亿老百姓人手一杯小蓝杯,集体给美国韭菜补亏空吗?实在要补的话,我觉得还是口罩更实在!


阳光Joey


首先收入造假已经石锤 自己也承认了,22亿也没法补。


令狐chong


瑞幸事件,成不了营销的成功案例,美国的证券体系与中国不同,股民被割了,如果是违法被割会得到索赔。相信瑞幸不会有翻身的机会了,老板以为钱到手了可以高枕无忧,可惜事与愿违,当自家人去查的那一天就注定了狗咬狗的结果,自家人去查出有问题不报,查的人承担责任,所以只好乖乖自首。替罪羊可以找,但迟早替罪羊也会跳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