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是否已经出现文字?你怎么看?

伤心在所难免


中华文明,做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间断的古文明,其历史底蕴丰富。而文字作为历史的载体,也是在不断的发展创新。夏朝,这在我国历史上被认为历史的开始,但现在的史学界还对夏朝的存在与否存在疑虑,特别是西方学者。作为一个文明,其首要的标志就是出现成熟文字,那么夏朝是否已经存在文字?

中华文明的开端,虽已经出现在史学教材里的夏朝,是否有文字的存在?

说到夏朝,相信接受了中国启蒙教育的人都会知道,因为做为三代之一的夏朝,是前秦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考古材料可以证明夏朝的存在,但是因为迟迟没有发现系统的夏朝文字,很多现代历史学者特别是西方学者至今都不承认夏朝的存在。他们认为一个是没有文字,另外一个是商朝没有对夏朝有历史记载存于后世。但是这也可以解释,因为古代特别是前秦时期,人们文字的记载都用竹简,而竹简又难保存千年,哪怕有记载也难保存于世。要指望商朝记载就更不可能了,因为商朝自己存于后世的

甲骨文文字,其功能就是记录占卜,谁会去记录一个前朝代。

那么,夏朝真的没有文字吗?答案是有的,但是不成熟。根据今年发现的二里头文化遗址里的陶片来看,夏朝已经有自己的文字符号,这种文字符号叫“水书”。现在所能挖掘出来的只有24个夏朝文字符号,它们类似甲骨文和金文。这就说明夏朝作为一个文明,是有它自己的文字的,但是不像商朝那样形成成熟的文字体系。

夏朝水书

  • 我国文字的大概历程

说到我国的文字,那真的是历史悠久。现在我们所知道最先出现的文字就是产生于商朝中晚期的甲骨文,它是被用于记录占卜算卦的文字,被刻画在龟壳或者兽骨上。甲骨文被发现于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它的发现证明了商朝的存在,是我国目前证明的最早的成熟文字。

殷墟甲骨文

甲骨文之后,就是刻于金属器皿上的金文了,它是商周时期出现的文字,又称钟鼎文。它刻于青铜器之上,因为周朝把铜又叫金,所以称金文。

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为了“书同文”,秦始皇把小篆作为全国官方统一用字。相传,这种小篆是丞相李斯发明的。

到了灭掉秦朝的汉朝时期,隶书取代小篆,成为官方统一用字。而隶书的使用也说明中华文字摆脱了古文字阶段,进入了新文字阶段。隋唐时期,又一种文字成熟定型,那就是楷书。楷书之后就是成熟于宋朝刻印书籍里的宋体,后代人又仿宋出现现代我们用的仿宋体。

至此,我们中华文字成为成熟的文字体系。

不同的中华字体

结语

中华文字走过了一条很长的路,才到达了今天我们所使用的文字。通过这些文字,我们可以了解当时的风土人情和文化。而夏朝,作为中华文化出现第一个相对高级的文明,我们相信它理应有自己的文字存在,只是我们暂时还没有发现而已。


爱铲史的猫


夏朝当然有文字!!!


从甲骨文上看,甲骨文是非常成熟的文字。包括到现在所有文字的构成,具备“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等等。

一个成熟的文字形成,拥有它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漫长的。甲骨文的商到夏不过百来年,这么快就形成一套成熟的文字系统了?

而且这套文字系统还可以描述历史,可以描述任何事情,简单而干脆。

六千年参考东夷出土文物的骨刻文,和现代文字一脉相承。

别拉着夏不放,早在夏以前已有文字。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未,郭沬若就指出,半坡刻划符号是文字。他的理由是半坡陶器刻符已能够互相交流,具有文字的意义。

交流!!!!!



发布关于良渚的文字,美国收藏家frite bilfringer 1940年在杭州收购过一件良渚文化的黑色贯耳壶,现藏于美国哈佛大学沙可乐博物馆,饶宗颐先生在《浙江学刊物》1990年第6期《哈佛大学所藏良渚黑陶上的符号试释》一篇中提出其中的孑、孓、人、土与殷商甲骨文毫无二致!

所以夏以前的良渚已经有文字!


而西方著名的“特洛伊”,和夏朝一样,大量存在于各种历史典籍中,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荷马史诗》。其故事都被拍成了电影,成为了西方普遍认同的真实历史。

但是!!!

考古学界依然没办法在各种“特洛伊”遗址上找到明确的文字记载,难道这段历史也是虚构出来的吗?

陶寺中期小城年代是落在文献上的“夏‘”时期。

有兴趣的话可以参考《考古》2017年第2期的相关文章。

这个陶寺文物中的刻录,和甲骨文的禹字,只要不瞎眼如我,就能看出连系。

这是个禹字


是我文化浅薄,有没有联系自己看呗


中国人保存文字的方式不一样,不像人家写的泥板上。加上风沙漠,不会腐蚀,比博物馆还保存的新鲜。

古人写字一般是写的竹简上面和丝绸上面的。这个东西用不了上百年几十年就坏了!加上四代的农耕民族,一代一代的继承。一层一层的累积,不像人家沙漠没有人,好留恋想。

中国的文字和世界上的文字区别是很大的。

一个字可以表达很多含义,往往几个字就能成一篇文章。在老外的眼里面,在现代人的眼里面似乎就不成为一个文字来能进行技术和交流。其实多读点书就知道了,尤其有古文知识的,一二个字可震撼全场。

对中国古代出土的文字主要是字数比较少。就让人家感觉好像不曾一篇文章似的无法记录事件。其实我的名字蓉就是开花的意思,我爹希望我花儿一样美丽。

生死而肉骨翻译过来,现在意思就是你的恩情可以让死的活过来,骨头长出肉来。


综上所述,

一个成熟的文字是有过程的。甲骨文是个成熟的文字,这是不可否认的,中间肯定是有历程的,而商与夏之间的距离有多久?上个历史课的人都知道!

文字不可能在一夜之间从天上掉下来。也不可能从什么苏美尔啊古埃及而来,就是从他们那来变成自己的东西还要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不是一天记而是世经来记得。


喜欢历史的妹纸是蓉儿


我认为夏朝是有文字的。下面来分析一下:

最新出土的青铜器有铭文记载的夏朝历史痕迹。

遂公盨(又名豳公盨、燹公盨) 高11.8厘米,口径24.8厘米,重2.5千克,椭方形,直口,圈足,腹微鼓,兽首双耳,耳圈内似原衔有圆环,今已失,圈足正中有尖扩弧形缺,盨盖缺失,内底铭文10行98字。器口沿饰分尾鸟纹,器腹饰瓦沟纹。它是2002年春天由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专家在海外文物市场上偶然发现的,现已入藏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

遂公盨中虽然没有提到“夏朝”,但却提到了大禹治水,以及因其德政而被推举为王的记载,由于有功于民众,大禹得以成为民众之王、民众之“父母”。史书记载大禹开启了夏朝,因此证明了大禹存在,而这一青铜器的发现,是最早的大禹治水事迹的文物例证。大禹治水有功于民,人民拥戴,成立夏王朝,为第一代帝王。这更为大禹的存在、夏朝的存在提供了一个有力的证据。

还有一种关于中国古老文字的记载:甲骨文。甲骨文是一种发展比较成熟的文字。而在甲骨文之前,中国目前在大汶口遗址、龙山遗址、良渚遗址等都发现了一些陶文或者刻符,但目前上尚未能解读。

另一方面,历史上最早的造字是在黄帝时代的仓颉造字,黄帝时期记事都是靠结绳记事,社会上的物资极其匮乏,还是新石器时代,人类所能使用的工具也就是木材和石器了,除此之外就是兽皮和动物骨头,仓颉造字神话色彩过于浓重,从黄帝时期到夏朝仅有六百多年,这中间的时期很可能就是华夏历史上文字开始萌芽的阶段。

这就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思考问题,也许夏朝不存在,但商之前一定有朝代,至于叫什么名字,还有待继续考古发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