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為什麼當時只發布"書同文",不附加"言同聲"的政策?

特侖人生


書同文,統一文字,為以後華夏文明傳承記錄奠定文字基礎。不附言同聲因為地域廣袤南北語言差異大,交通落後且封閉,生活條件堅苦,也有利於地方管理。


誠心232965270


秦始皇的歷史貢獻,最大的亮點是:統一文字,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書同文”,就是“統一文字”在官方語言中的具體體現!

秦始皇是千古一帝,事事親力親為,開創了歷史上理論與實踐研究發展的先河……

秦始皇開疆拓土,南征北戰,建設邊關,鞏固國防!為了中國的海南,廣東,廣西,派來百萬雄獅一百萬的一半駐守,另一半駐守北方邊疆!並且,不準駐守邊疆的軍隊回京城勤王。他的宏偉志向是寧可犧牲自己,寧可犧牲自己一個部落,寧可犧牲一個民族,也要保證中華民族的繁衍生息!奠定了中華民族的自我犧牲精神,中華民族的忠心愛國精神,中華民族舍小家顧大家的奉獻精神!

秦始皇南征北戰,與各個民族作戰,瞭解各國民族的語言文字,風俗習慣,制定了全國通用的政策!這些政策,是實踐到理論的質變,是民族文化的發展和昇華!

今天,信息時代了,通訊技術前所未有!在我們國家,也只能夠提倡講普通話,推廣普通話!還達不到統一說普通話的標準!

如果在秦始皇的年代,就超越現在的標準,豈不是痴人說夢話!強人所難,事與願違嗎?

中國,地域遼闊,少數民族眾多,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民族文化!各民族的文化,互相交流,借鑑,融入,發展,才成就了中華五千年文明!

如果,秦始皇時代,就“語同聲”,就沒有口頭語言的多姿多彩,就沒有在口頭語言中提煉書面語言的脫胎換骨,就沒有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就沒有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的語言魅力!

發展各民族的文化,語言,是我們當前的任務,也是以後發展壯大語言文字的歷史使命!


1143160127吳世金


秦始皇為什麼只發布“書同文”卻沒有“言同聲”,

主要有以下三點原因:

【其一:政策受制於科技水平】

在秦朝的時候,語言為載體的政令遠達不到文字為載體的傳播範圍,人的活動範圍也有限,所以文字統一就很不錯了,一個官員一代皇帝的聲音能傳到百人耳朵裡就不易,那時連喇叭都沒有,政令還是要靠文字和一級級的本地官員去傳播所以“看懂”比“聽懂”重要,對於語言載體的重要性,是從電話,廣播普及後才開始變得重要的,通過廣播第一次能讓一個人的聲音同時被千萬國人聽到,這時“聽懂”才變得重要起來需要是不可能統一的。

不同的地理環境造就了不同的人文環境,不同的人文環境產生了不同的風俗習慣。這些因素是產生不同需要的決定性因素。就算秦始皇強行把所有語言統一,不出一百年年肯定又全走樣。中國不同區域的地理環境差別很大,有多地方在過去生產力不發達的時候就是天塹,過個一萬年沒準都生殖隔離了。

【其二:語言統一起來十分困難】

在一馬平川的地方肯定跟全是丘陵的地方需要不一樣。一個沒學過普通話的福建人和一個東北人聊天,跟不同國家的人聊天沒區別。把漢字統一了就已經是很了不起的功績了,正因為有漢字不同地區的人才都認同自己是中國人。

我再舉個例子,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語不是文,文的差別還是挺大的)的區別要遠小於普通話和東南地區的方言。但是你能說他倆是一種語言一種國家嗎。

【其三: 語言統一在當時並不很重要】

同一個民族的語言應該是大同小異的,而粵語,吳語,客家話,普通話並不是統一語言,方言跟語言的區別,方言是大同小異,而語言是根本無法直接溝通的。漢族這個東西直到漢朝才形成的,而現代漢族的諸多民系在當時並沒有漢化,甚至說是異族。如果秦始皇那麼愚蠢,根本完不成統一大業。把識字的人都派出去當語文教師又能教幾個人。絕大多數的文盲怎麼教?傻瓜才去想那種事。那時,字形可以統一,字音卻沒法統一。

以上三點就是秦始皇只發布“書同文”卻沒有“言同聲”的主要原因,大家有什麼其他想法,歡迎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