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落煙花巷的巧姐,為何還能嫁給板兒?是王熙鳳積下的福報

《红楼梦》的写作特点之一便是"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我们在读《红楼梦》的时候,便会发现,后文的内容,总能在前文找到线索,前文的内容也总能与后文相呼应,从前几回的时候,我们就能看出贾府"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局面,也能看出,衰微必然是贾府最后的结局。

而作为金陵十二钗的巧姐,也是如此。

在《红楼梦》前八十回中,关于王熙凤女儿巧姐的描写可以说是少之又少,但是她依旧在金陵十二钗之列,可以预测,巧姐的结局,应该是在八十回以后赘述的。

贾府的结局,也最早在第六回中得以显现,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看遍了金陵十二钗的判词,诺大的贾府,终究没有摆脱树倒猢狲散的结局。

流落烟花巷的巧姐,为何还能嫁给板儿?是王熙凤积下的福报

而巧姐最后的结局,也在第六回可以吧看出:第十一支曲子

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

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

这便是巧姐的判词,自己被那忘恩负义,忘记骨肉亲情的舅舅和兄长出卖,流落烟花之地,幸好遇到了那个曾经被母亲接济过的刘姥姥,帮助巧姐逃出魔掌,谁又能想到,曾经王熙凤的一举手之劳,日后成为了救女儿于水火的一件大事?

在《好了歌》中有这么句"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这个烟花巷有两种猜测,一种便是像在87版《红楼梦》中的史湘云流落烟花之地,还有一个便是巧姐了,但是根据史湘云的判词,好像并没有流落花街柳巷的线索,那么这个人便是巧姐了。

而巧姐的判词便是

"事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贾府落败之后,似乎没有了亲情可言,而巧姐便是被亲人所卖的人,舅兄为了钱财,早就不顾骨肉亲情,将自己的至亲卖到了花街柳巷,沦落至此。幸好遇到了母亲曾经接济过的老妪刘姥姥,救巧姐于水火,并将其嫁给了自己的孙子板儿。

流落烟花巷的巧姐,为何还能嫁给板儿?是王熙凤积下的福报

但是作为生活在封建社会的人来说,妓女就是下九流的行业,是最让人瞧不起的,而刘姥姥却同意让沦落为妓女的巧姐嫁给板儿,到底是为什么?

其实这个原因最为单纯,那就是刘姥姥有知恩图报、大义凛然,勤劳善良等优秀的品质。

很多人认为,刘姥姥的出现,是很搞笑的,因为她总能给人带来欢乐,尤其是在看87版《红楼梦》的时候,很多人都拿她打趣,让她出丑。有人说她这种行为是在趋炎附势,让人看不起,实则不然。

作为一个穷的叮当响的人来说,第一次进贾府,那二十两银子给了他们生存的希望,第二次进贾府的时候,刘姥姥是抱着感恩之心来的。

流落烟花巷的巧姐,为何还能嫁给板儿?是王熙凤积下的福报

作为农村人来说,受到了别人的恩惠,无以为报,只能带些土特产,刘姥姥也是如此,此次进贾府,刘姥姥并不是来索要钱财,而是报恩。

"因为庄家忙,好容易今年多打了两担粮食,瓜果菜蔬也丰盛。这是头一起摘下来的,并没敢卖呢,留得尖儿孝经姑奶奶姑娘们尝尝"

可见刘姥姥摘下头一起瓜果蔬菜,首先想到的便是送到贾府里来,即使是姑娘们拿她作恶作剧,搞笑打趣,她依旧是乐呵呵的,她也知道这些姑娘就是在捉弄她,但是她依旧毫无怨言。这便是刘姥姥心存感恩之心,其中也饱含着农民的那份质朴和善良。

流落烟花巷的巧姐,为何还能嫁给板儿?是王熙凤积下的福报

所以在巧姐流落烟花巷的时候,刘姥姥也因为受到贾府恩惠的缘故,解救巧姐。

除了感恩之外,刘姥姥依旧有很多优秀的品质,那便是善良和讲义气。

这是个讲义气的老太太。

巧姐流落烟花巷,刘姥姥可以挺身而出,帮助她,便足以看出刘姥姥的正义凛然,和巧姐舅兄的奸诈狠毒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她的形象也瞬间高大了起来,她不是故意卖丑,不是趋炎附势之人,相反她是一个有正义感的老太太。

流落烟花巷的巧姐,为何还能嫁给板儿?是王熙凤积下的福报

王熙凤怎么也不会想到,当初的举手之劳,最终会救自己的女儿逃脱魔掌。二十两银子,在当时的贾府,可能就是个芝麻,但是对于刘姥姥这样的庄稼人来说,就是他们一年的花销,甚至他们靠这二十两银子摆脱了穷困的局面。

所以,王熙凤以善良,为女儿换来了终生的幸福,这可能就是有因必有果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