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人如何看待消費者需求動機和價值觀?

营销就像一个黑盒子,

输入是发散的,输出是聚焦的,最终都聚焦到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变化上。

营销问题是复杂的,受到错综复杂的内外因素影响。

有什么办法能让这个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呢?

我有时会想,如果有一条逻辑线决定着营销最终的成败,那这条线应该是什么呢?

行为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类行为的产生,都有特定的演变规律:

需求→ 动机→价值观→态度→行为 。

如果我们能够遵循消费行为的自然规律,从源头开始一环一环地施加影响,

营销工作就会变得更加有的放矢,简单明确。

前面我们也讲过需求部分,下面谈谈如何看待动机和价值观两个问题。

如何理解消费者的需求动机?

营销人如何看待消费者需求动机和价值观?

什么是动机

动机,是由特定需要引起的,促使人产生某种行为的念头。

动机,激发人类产生某种行为,并指向具体的行为目标。

动机是由需要和诱因两部分组成,

需要,是动机产生的根源,起到推动的作用;

诱因,是引起动机的外在条件,它可以是满足需要的事物、情境或活动,起到牵引的作用。

举个例子来说,

你长时间单身,但你未必有想要谈恋爱结婚的念头。这就是有需要,却没有动机。

但一旦遇到父母逼婚、好友结婚或参加满月酒席等外部诱因刺激,

你可能突然就产生了谈恋爱结婚的想法,这就产生了动机。

于是你开始积极地参加各种联谊会、聚会或相亲活动,

开始刻意地装扮自己去吸引异性的注意......

动机,是人的一种心理状态,它深藏不露,我们看不见,也摸不着。

虽然很多企业注重市场调研,但大多数可以获取的数据,也只是偏重行为方面的数据,

想要根据一个人的行为去判断他的动机,还是非常困难的。

那么我们要如何去把握用户动机呢?

我们所熟悉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实际本质上就是一种动机理论,

它为我们认识人类动机提供了思考方向。

概括而言,人类具有两个最基本的行为动机:自我保护和自我尊崇。

人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都是出自于自我保护的动机;

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都是出自于自我尊崇的动机;

而爱与归属感需要,既有自我保护、也有自我尊崇的成分。

人们所有的消费行为,从根源上来讲,都离不开自我保护和自我尊崇两种动机。

营销活动要激发消费动机,关键要洞察用户需求,并提供相应的诱因。

如何理解消费者的需求价值观?

营销人如何看待消费者需求动机和价值观?

什么是价值观

动机,激发人们产生某种行为,

但同样的动机,却可能产生截然不同的行为方向。

比如,同样是产生了谈恋爱的动机,

但有的人选择颜值高的,有的人选择有才华的,有的人选择收入高的,有的人选择善良可靠的……

为什么同样的动机,却会产生各不相同的行为方向呢?这主要是受个人价值观影响。

你有什么样的择偶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择偶标准。

你有什么样的消费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消费行为。

价值观,是一个人判断人、事、物的标准,

它决定了动机的行为取向,反映了人们的认知和需求状况。

一个人价值观的形成,受到自身实践体验和成长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

从营销角度讲,一个企业要去改变消费者的价值观非常困难,

但如果能够深刻理解消费者价值观的差异,

顺应价值观因势利导,就可以提高营销活动的有效性。

2017年,有人在网上发表了一个关于70后、80后、90后的价值观的调查数据,

观点未必具有代表性,但我们可以来看一下三者在价值观方面的差异。

花钱的态度:

70后:能省就省。80后:该花就花。90后:一定要花。

买东西关心什么:

70后:重品牌。80后:重品质。90后:重外貌。

出游方式:

70后:跟团游。80后:自由行。90后:穷游。

穿衣什么风格?

70后:舒适第一;80后:时尚第一;90后:另类第一。

营销人如何看待消费者需求动机和价值观?

动机和价值观,是消费者心理层面的东西,不容易被觉察,也容易被营销人所忽略,

但它对消费者最终的行为选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我们可能改变不了消费者的需要状态,但可以通过营销活动提供诱因刺激,

也可以根据消费者的价值观取向制定传播策略和营销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