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的”一衰煙雨任平生“如何解釋詩人原意,更貼切?

修人哥車茶館


我們現在欣賞古代經典詩詞或文章時,離不開作者當時的背景和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否則,極有可能會曲解作者寫這篇文章或詩詞時的本意,或是停留在對字面意思的解讀上,而深入不了作者是內心世界。

古時作者智商都是極高的,不然也寫不出傳世的詩詞或文章,受古時的社會環境和傳統的限制,作者根本不可能直抒胸臆,只能把自己的本意掩藏於自己作品之內。

蘇軾寫這首詞時,這首記事抒懷之詞作於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豐五年)春,當時是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的第三個春天。

蘇軾在“烏臺詩案”中曾經兩次與死神擦肩而過:一次是被從湖州逮捕進京,在太湖上差點自殺;一次是在監獄中,與兒子蘇邁約定送飯暗號,如果送魚便是死刑信號,結果蘇邁因銀錢用完出京籌措,託朋友為蘇軾送飯,不知暗號的朋友送了一盤燻魚,害得蘇軾給其弟留下兩首訣別詩。

在整個“烏臺詩案”過程中,蘇軾所屬反對派政治大佬司馬光等人都鴉雀無聲。據史料記載,只有三人挺身而出救蘇軾,一位是其弟蘇轍,願把自己的官職捐出來為兄贖罪,另外兩位卻都是蘇軾的政敵:一位是他一生的“冤家朋友”章惇,另一位便是王安石。

王安石雖然退隱了,但宋神宗給了他特殊奏事權,王安石從來沒有使用過這一特權,包括他的親兄弟王安禮遭遇政治困厄,他也不曾向宋神宗言說半句。雖然李定和舒亶都是王安石一手提拔的改革派官員,但王安石非常反感這種“因言獲罪”的政治鬥爭手法。蘇軾雖然恃才自傲,但操守嚴明,光明磊落,是個君子。“豈有盛世殺才士乎?”據史料和宋人筆記記載,“烏臺詩案,上以公疏入方決”。

於是,宋神宗按照政治形勢和慣例,把蘇軾貶為黃州團練副使,本州安置。

黃州時期,是蘇軾最低谷的時候,蘇軾在此地完成了思想上的偉大轉變,號稱“東坡居士”就是這是時期。在黃州的歷練,造就的蘇軾在中國文壇的地位,寫出了不少傳世名篇,1.《南鄉子》此詞作於元豐四年(1081),是作者在黃州臨皋亭所作。

2.《浣溪沙》該詞是蘇軾1082年春任黃州團練副使時作的一首記遊詞。

3.《念奴嬌赤壁懷古》這首詞寫於神宗元豐五年(1082)年七月,是蘇軾貶居黃州時遊黃風城外的赤壁磯時所作。

4.《少年遊重九涵輝樓呈徐君猷》這首詞是蘇軾貶謫黃州期間,於元豐五年(1082)重陽日在郡中涵輝樓宴席上為黃州知州徐君猷而作。

5.《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這首詞是元豐五年(1082)十二月蘇軾初貶黃州寓居定慧院時所作。

6.《定風波》此詞作於元豐七年(1084)蘇軾被貶黃州的第三個春天。

7.《虞美人》此詞為元豐七年(1084)十一月作者至高郵與秦觀相會後,於淮上飲別之詞。詞中反映了蘇、秦兩人的深摯情誼。

8.《臨江仙》這首詞作於神宗元豐五年,即東坡黃州之貶的第三年。

因此,蘇軾寫定風波時,心情已經從當初的困窘之中解脫出來,能夠遨遊于山水之間,不過懷才不遇的心情一直都在。

作者於途中遇風雨,而雨具先去,風雨入林之聲甚響。作者肯定是想到了自己在政治上所遇到的風雨,比眼前的風雨更猛烈,作者甚至到了絕望的地步。一個經歷過生死之間的人,思想會產生巨大的變化,因此,一蓑煙雨任平生既說當前,有隱喻仕途和政治。其實,更能表現作者心境的是最後一句“也無風雨也無晴”,作者經歷過烏臺詩案後,心中已無風雨,眼中更無風雨,依然能夠超然物外了。


90101長刀在手


“一蓑煙雨任平生”來自於蘇軾的一首詞,詞牌定風波。是蘇軾 於沙湖道中遇雨所創作的。

這句的字面意思是:一蓑煙雨任平生,平生常常是穿著蓑衣在風雨中行走。也無風雨也無晴,無所謂風雨或晴天。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節選)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 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這首詞的上部重點在於雨中的描寫,下部則在於雨後。整詞突出體現蘇試作為一個坦蕩文人在人生坎坷中表現的樂觀主義。雖不長,但展示的意境深刻,有著發人深省的內蘊,表達了作者的人生追求,和對生活的樂觀思想。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 一蓑煙雨任平生。”這是整首詞的中心,也是最能體現作者思想的句子。

不要再意那穿林打葉的嘩嘩雨聲,最好是一邊吟唱著,一邊樂悠悠地走。手中的竹杖和腳上的草鞋勝過騎馬,這又有什麼可怕的?自己的一身蓑衣任風吹雨打,我還是象以前一樣度過我的一生。

這二句話簡明扼要地概括了詩人的人生經歷,向人們表達了他豁達開朗的人生觀。“”一蓑煙雨任平生”,這一句就是我一生就是在風雨中抗過來的最好寫照,竹杖芒鞋輕勝馬,眼前這一點風雨奈我何,誰會去怕它。

這首詞簡樸中見深意,平常處顯不平常,表現出作者超凡脫俗的胸懷,折射生他人生的理想。

這首詞作於公元1082年春,正是作者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後第三個春天。這一天詞人心情舒暢,和朋友外出春遊,突然逢雨,大家都很狼狽,但只有詞人泰然處之,觸動創作靈魂,寫下這首詞作。


D東哥


“一蓑煙雨任平生“出自蘇軾《定風波》,表面上看,這句詩是說,只要披上蓑衣,管他風吹雨打都無所謂了。實則宣示了詩人歷盡劫波後的一種豁達的人生哲學。

蘇軾一生充滿挫折,作此詩時這是其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後的第三個春天。他與朋友外出踏春,回來時正遇春雨,而雨具不在手上,只能淋雨,眾人皆覺狼狽,唯獨蘇軾反覺別有一番情趣,興致遄飛,揮筆而就,得此千古佳句。全詩如下: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抖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