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被蒙古攻灭,是亡国还是亡天下?

劳伦斯602


前言

“亡国”就是国家灭亡了或者说一个朝代结束了,在中国历史上改朝换代频繁发生,多则两三百年,少则短短数年,最后一个皇帝往往都冠以“亡国之君”的称谓。“亡天下”又是什么?

崖山海战之后,蒙元灭宋


明末大儒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正始有详细阐述:亡国就是改朝换代,皇帝易姓改号,是统治者关心的事情,人民生活影响不大。而华夏文化破灭,人民生活困苦、社会动荡倒退是“亡天下”,是每个人都应该关心的。他例举清朝入主中原,剃头改制,率兽食人,是亡天下,即使卑贱的匹夫也要奋起反抗。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顾炎武《日知录》



蒙元灭宋是亡天下

秦被汉取代、隋被唐取代、后周被宋取代。都是改朝换代。都只能算是亡国,人民生活变化不大,只关乎肉食者的利益。而蒙元入主中原,华夏文化倒退,人民生活困苦、社会动荡倒退是“亡天下”。


蒙元屠城


1、杀戮太多,《元史》记载:公元1234年,蒙古灭金。得户八十七万,人口为四百七十五万余人。而金太和七年(1207年),官方统计人口数字为七百六十八万户,四千五百八十一万人,短短二十余年,人口锐减90%。蒙古攻宋时,屠城有所收敛。但亦屠城二百,包括常州屠城。元灭宋,得户九百三十万,校宋宁宗嘉定十一年(1218年) 代户数1千三百六十万也少了30%。1985年的《吉尼斯世界纪录》记录了蒙古帝国当时共屠杀中国人口约七千万。

城中骸骨一百四十万,城外者不计。”——贺清泉《成都录》“蜀民就死,率五十人为一聚,以刀悉刺之,乃积其尸,至暮,疑不死,复刺之“——宋人笔记《三卯录》



2、半封建半奴隶社会:元朝统治实行领主分封制、工奴制这些都是典型的奴隶社会特征。元朝大量“驱口”(奴隶)极其普遍的存在,证明元朝是奴隶社会。在开设的“人市”可以任意买卖驱口。大量华夏儿女沦为奴隶。

3、汉人身份很低:蒙元政权时代,汉人的社会地位是很低的。蒙古民族人维护自己的民族利益出发,将全国人分为四等,一等蒙古人,二等色目人,三等汉人(北方汉族人),四等南人(南方汉族人)。并规定禁止汉人打猎、学习拳击武术、持有兵器、集会拜神、赶集赶场作买卖、夜间走路等。汉人杀死蒙古人偿命,而蒙古人杀死汉人,赔钱就可以了。而且价格低廉,只有一头毛驴的钱。


而蒙元入主中华之后,繁华的中华文明出现倒退。社会基本处于半封建半奴隶社会。汉人在自己祖祖辈辈的土地上在人种上被定为底层贱民,人民生活困苦不堪,致使蒙元统治中华短短几十年农民起义不断,最终被朱元璋所灭。

所以蒙元入主中原对汉人来说是亡天下。

朱元璋恢复中华


结语

元朝取代宋朝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对于华夏光辉灿烂的文明无疑是沉重的打击,所以说是"亡天下"。也有学者提出类似的“崖山之后无中华”,意思是中华最灿烂的文明在宋朝灭亡后就不存在了。


今天我们处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一方面注重民族团结,共同发展。另一方面更要传承中华民族的血性和浩然正气,要发扬像岳飞、文天祥、陆秀夫等众多民族英雄的爱国主义精神,要弘扬文天祥在《正气歌》当中所说的“天气有正气,凛然万古存。”要全面复兴民族文化、全面复兴华夏精神、重塑民族性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就一定能够实现!


两宋春秋


想要搞懂这个问题,首先你的要明晰”亡国”与”亡天下”的含义。顾炎武自己在《日知录》卷十三“正始”一条说: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亡国与亡天下完全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亡国仅是易性改号而已,如周灭商、汉代秦、李唐代隋等,而率兽食人,礼仪尽丧,文明全非是谓亡天下。说直白点,亡国也就是地主阶层的改朝换代,事关肉食者的利益,而亡天下是整个文化道德价值体系被彻底推翻,关乎整个民族的生死存亡,即便是卑贱的匹夫也应奋起反抗。回到正题,那蒙古灭了南宋是亡国还是亡天下呢?首先蒙古人建立的大元政权并非由汉人主导,也不是由汉文化主导。并且这个政权有要覆灭本土文化的趋向。其次在元朝汉人的命运是悲惨的,元朝时期蒙古人对汉人压迫非常厉害的,他们将人分四等,蒙古人是第一等,汉人是第四等,汉人就如同圈养的羊一样,任人宰割。最后也是最严重的打乱了中华文明的进程,打断了文化发展的连续性。三千多年的文化积累,在宋朝时已经达到文化的巅峰,但元灭宋的战争彻底的打断了文化的延续,由此产生了文化的断层。真是”崖山之后无中国”。故蒙古灭南宋亡天下无疑。



史说胡评


通常所说的亡国一般是指某一家族建立的朝代被推翻,另外一个家族或是通过武力攫取,或是通过权臣篡位的方式,将政权抢夺到自己手中。

在这种情况下,原来的那个王朝灭亡了,建立那个王朝的家族,也失去了统治天下的权力。比如:曹丕纂汉、杨坚篡周、李渊建唐、赵匡胤夺权,以及南北朝时代的宋、齐、梁、陈几个王朝的交替。

都只是更换了王朝的统治者,而继承了前代的统治架构,在文化上也没因为朝代的更迭而出现断层。天下还是那个天下,并没有因为统治者的不同,失去传统文化。因此,这种王朝的更替,当然只算是上一个王朝的亡国,而不是亡天下。

什么是亡天下呢?当某一族群被另一族群彻底征服,并且另一族群的文化占据了主体地位,成了被征服族群,必须认可的主流文化。而且这个由另一族群建立的王朝,因为与被征服族群的传统文化存在较大差异,所以由他们所构建的统治架构,以及统治秩序也与前代有着较大区别。

例如,中原地区在几千年来都是由农耕族群统治的,而农耕经济则培养出了,农耕族群的注重内敛、兼爱、仁义等文化传统。而游牧部族则因为处于特殊的生存环境下,所以其性格较为奔放、彪悍、嗜武。因此,可以把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视为两种虽有一定交融,但却存在根本不同之处的文化。

故而,在历史上才会把由另一个文化完全不同的族群,征服并统治中原的现像称之为亡天下。在这种征服中,原有的农耕族群不仅彻底失去了统治地位,而且也沦落为处于社会最底层的被压迫者。如果可以照此理解的话,那么蒙元灭南宋,应该被视为亡天下而非简单的亡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