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說13歲是孩子,我卻覺得是個藝術家

畫畫是一件陶冶情操的事情,是自己和觀者的對話,也是自己和內心的交互。

我們的故事要從她來說起,一位從常年模仿到迷失,最後沒興趣...


你們說13歲是孩子,我卻覺得是個藝術家

你們說13歲是孩子,我卻覺得是個藝術家

枯燥乏味的應試考級訓練


素質教育,不是為了證書,而是在學習的過程中,讓孩子的想法,思維方式變得更加豐富,精神文化更加富足。



6B鉛筆兒童藝術始終相信:這個世界上沒有成不了才的孩子,只有還沒被挖掘出天賦的孩子。


6B鉛筆兒童藝術開始:摒棄大家畫出來造型一樣、技法一樣的教法、尊重並且鼓勵她,像初識畫畫那樣自由創作!


你們說13歲是孩子,我卻覺得是個藝術家

第一次自由創作


通過李思怡的自由創作繪畫中我們發現了屬於她的個性,慢慢地用她擅長的表達方式幫助她從學習的困惑中走出來,重新點燃她對繪畫的自信心,帶給她自尊感、歸宿感和成就感。


匠氣的繪畫製作過程是被動的,工匠似的,期間作者不需要有任何靈感的指引;靈氣的創作過程則是作者靈魂釋放的過程,所以每一條線、每一塊色甚至每一筆,都完全受作者的靈感驅動。


你們說13歲是孩子,我卻覺得是個藝術家


你們說13歲是孩子,我卻覺得是個藝術家


你們說13歲是孩子,我卻覺得是個藝術家


你們說13歲是孩子,我卻覺得是個藝術家


一位作家曾說過:“人人都是天才。”要讓孩子的潛力充分發揮出來,就要幫助孩子去發現“我能行”、“我哪點最行”、“我哪一點會更行”。


“我能行”的認識過程,是一種自我發現的過程。應當揚長避短,如果經常展示自己的長處,別人就會認為她行,她就向更行的方向努力;如果總是展示自己的短處,大家都認為她不行,自己就可能破罐破摔,影響自己一生的發展。


你們說13歲是孩子,我卻覺得是個藝術家


你們說13歲是孩子,我卻覺得是個藝術家


你們說13歲是孩子,我卻覺得是個藝術家

創作中...


教育就是挖掘潛能,不是把孩子都培養成筷子一樣齊,是把每一個不同的孩子潛能挖掘出來,每天打開孩子的一個寶藏,也有一個秘訣叫孩子你真棒,當你說她棒,她就會找到棒的感覺。


你們說13歲是孩子,我卻覺得是個藝術家


你們說13歲是孩子,我卻覺得是個藝術家


你們說13歲是孩子,我卻覺得是個藝術家


你們說13歲是孩子,我卻覺得是個藝術家

原創作品榮獲ICAC國際少兒美術大賽獎項



課堂實錄


這就是李思怡的自我發現過程,2020年,她13歲。


她的原創作品超越了很多同齡人、超越了成人藝術家、更超越了她自己。


模仿者永遠都無法稱其為藝術家,而創造者,未來可期,我們期待她的未來。



羅丹曾經說:“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那麼,你有發現你身邊孩子的美嗎?


下期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