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说13岁是孩子,我却觉得是个艺术家

画画是一件陶冶情操的事情,是自己和观者的对话,也是自己和内心的交互。

我们的故事要从她来说起,一位从常年模仿到迷失,最后没兴趣...


你们说13岁是孩子,我却觉得是个艺术家

你们说13岁是孩子,我却觉得是个艺术家

枯燥乏味的应试考级训练


素质教育,不是为了证书,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孩子的想法,思维方式变得更加丰富,精神文化更加富足。



6B铅笔儿童艺术始终相信:这个世界上没有成不了才的孩子,只有还没被挖掘出天赋的孩子。


6B铅笔儿童艺术开始:摒弃大家画出来造型一样、技法一样的教法、尊重并且鼓励她,像初识画画那样自由创作!


你们说13岁是孩子,我却觉得是个艺术家

第一次自由创作


通过李思怡的自由创作绘画中我们发现了属于她的个性,慢慢地用她擅长的表达方式帮助她从学习的困惑中走出来,重新点燃她对绘画的自信心,带给她自尊感、归宿感和成就感。


匠气的绘画制作过程是被动的,工匠似的,期间作者不需要有任何灵感的指引;灵气的创作过程则是作者灵魂释放的过程,所以每一条线、每一块色甚至每一笔,都完全受作者的灵感驱动。


你们说13岁是孩子,我却觉得是个艺术家


你们说13岁是孩子,我却觉得是个艺术家


你们说13岁是孩子,我却觉得是个艺术家


你们说13岁是孩子,我却觉得是个艺术家


一位作家曾说过:“人人都是天才。”要让孩子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就要帮助孩子去发现“我能行”、“我哪点最行”、“我哪一点会更行”。


“我能行”的认识过程,是一种自我发现的过程。应当扬长避短,如果经常展示自己的长处,别人就会认为她行,她就向更行的方向努力;如果总是展示自己的短处,大家都认为她不行,自己就可能破罐破摔,影响自己一生的发展。


你们说13岁是孩子,我却觉得是个艺术家


你们说13岁是孩子,我却觉得是个艺术家


你们说13岁是孩子,我却觉得是个艺术家

创作中...


教育就是挖掘潜能,不是把孩子都培养成筷子一样齐,是把每一个不同的孩子潜能挖掘出来,每天打开孩子的一个宝藏,也有一个秘诀叫孩子你真棒,当你说她棒,她就会找到棒的感觉。


你们说13岁是孩子,我却觉得是个艺术家


你们说13岁是孩子,我却觉得是个艺术家


你们说13岁是孩子,我却觉得是个艺术家


你们说13岁是孩子,我却觉得是个艺术家

原创作品荣获ICAC国际少儿美术大赛奖项



课堂实录


这就是李思怡的自我发现过程,2020年,她13岁。


她的原创作品超越了很多同龄人、超越了成人艺术家、更超越了她自己。


模仿者永远都无法称其为艺术家,而创造者,未来可期,我们期待她的未来。



罗丹曾经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那么,你有发现你身边孩子的美吗?


下期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