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學生勞動教育,家長莫“唱反調”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就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加強大中小學勞動教育進行了系統設計和全面部署。該《意見》從四個方面強調發揮家庭在勞動教育中的基礎作用。

加強學生勞動教育,讓學生在勞動的汗水中體味艱辛,能夠使其收穫勞動的快樂,提高滿足生存發展勞動能力,培養勤儉奮鬥精神,形成良好勞動習慣,樹立勞動最光榮觀念,尊重普通勞動者。

新時代加強學生勞動教育,需要貫穿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不過,現實社會生活中,一些家長對孩子勞動教育存在一些認識誤區,有的家長還“唱反調”。比如,為了孩子“應試”,一些家長更重“智”不重“勞”,只要孩子學習成績好就行,勞動不勞動問題不大。不少家長圍著孩子轉,不讓孩子做家務活,孩子上下學背書包,或打掃教室衛生也都“代勞”。

一些家長不支持孩子勞動教育,剝奪了孩子勞動實踐機會,讓孩子失去勞動能力形成良好時機,影響孩子健康成長。於是,孩子生活自理能力不強,不會生火煮飯做菜,不會繫鞋帶疊衣服也就司空見慣了。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實施孩子勞動教育的重要場所。加強學生勞動教育,家長莫“唱反調”。

家長要提高孩子勞動教育價值和意義的認識。要言行一致,身體力行,真正行動起來,自己做好勞動“示範”,對孩子進行勞動“現場教育”。要該放手時就放手,讓孩子適當做一些家務活,並教會他們拖地、洗碗、做衛生、整理書桌房間等一些勞動技能,不讓孩子輸在生活自理能力的起跑線上。要利用節假日,為孩子到田間地頭幹農活、體驗生產勞動,參加各種社會實踐勞動創造機會,養成孩子勞動習慣。

當然,為防範學生勞動內在動力不足問題,教育部門還需建立激勵機制,將勞動素養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發揮綜合評價“指揮棒”功能,將評價結果與評優評先學校錄取等“掛鉤”,為學生勞動教育不斷增加“正能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