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八零后领袖韩寒、郭敬明不火了?不像鲁迅那样影响几代人

为什么八零后意见领袖韩寒、郭敬明等人不见了,就如消声灭迹,不像鲁迅那样影响几代人,他的作品至今读起来仍然有很深的意味

最近有人问我。

我思考了一下,回答:时代不需要他们

为什么这样说?


为什么八零后领袖韩寒、郭敬明不火了?不像鲁迅那样影响几代人


我是简略回答,八零后的韩寒、郭敬明确实影响一代人,他们当时作为八零后的意见领袖之一,甚至如今想起来,那个岁月也是峥嵘:韩寒三重门、不上大学,郭敬明《悲伤逆流成河》(争议部分咱们先略过)、张悦然、《草样年华》……

不少非八零后的作品却影响着八零后,如《大唐双龙传》《寻秦记》《那些年我们一起追女孩》《第一次亲密的接触》《诛仙》《飘渺之旅》《悟空传》……似乎,无数的感人、影响一代人的作品都在那个时代诞生。今天仍能叫出来名字来。

现在影响大多数的作品却寥寥无几。

这是为什么呢?

我认为有以下四点因素:

第一、时代选择了你,不是你选择了时代。

纵观历史,我们发现,每一个时代文化发展,都是社会变动之际,人们思想、关系最为复杂之时。

比如春秋战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后面再也无法重复出现《道德经》《老子》《论语》《孙子兵法》《孟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离骚》楚辞等震惊上下几千年的作品。出现老子、孔孟、鬼谷子、庄周、韩非、孙宾……思想家、大兵法家。往后再推,三国出现了诸葛亮、周瑜、司马懿等智谋百出之辈,关张赵吕布典韦勇武之将,再往后到唐朝,我们发现时代经济文化发展了,这些惊艳的作品和人物,却越来越少。

八零后的作家,他们只是因为时代选择了他们,当远去了进入90、2000、2010年后,更接近现在此时,我们感觉到时代需要他们越来越少了。


为什么八零后领袖韩寒、郭敬明不火了?不像鲁迅那样影响几代人


第二、八零后部分人仅是当时的时代“发言人”,他们的作品和影响力,远未及鲁迅等人物。

鲁迅由其特殊的历史环境,他的作品不但有历史的烙印,还有他深刻的体会与思想,对国家、社会、未来洞见、人类的探索。而八零后的韩寒、郭敬明、张悦然,他们的作品仅是代表对自己所属时代的对抗,为了自身脱出牢笼的呐喊、奋力挣扎,他们所能代表的仅是一部分人的意向,远未及所有人。

更远不及对未来、对人类的思考程度。

时间流逝,只会留下对时间、未来有意义的东西,其余的都交给了历史。

如果没有新的作品在每一个时代都留下烙印,那么随着时间的流逝,自然越来越淡。

第三、现在的人们不需要意见领袖,这是一个特殊的时代。

没错,我们发现,现今线上、线下,网络已经形成了另一个世界,他中间蕴含着许多我们说不明、道不清的东西。或许你可以认为它是人类世界的另一面。因为几乎所有人都无法脱离网络虚拟世界。

人工智能、信息过载、科技发展,人类风云变幻,似乎已进入了另一个特殊时代。

已经不再需要一个意见领袖。


为什么八零后领袖韩寒、郭敬明不火了?不像鲁迅那样影响几代人


在这个世界,每个人有他自己在这个生态的定位,每个人都有发言权,也有认可权——不像八零后

没有能力上纸质报纸前,你的腰间盘再突出,也不会有几个人看见的

他可以捧起你,也可以毁了你。凤姐、木子美、犀利哥、嘴巴嘟嘟姐为什么现在不火了?

他们只是一时之需。

这时想成为一代意见领袖,那几乎不可能。只能说可以成为一部分人认同的人,比如现在的网红,想代表绝大多数人,太难了!

第四、这一代人不一样!

八零后相对来说,更接近“古代”,他们的思想较为封闭、古老,有的人可以为他们解封;他们的感情更为含蓄、恒久,你可以总结,用最为贴切隽永的语言刻画出他们。

而这一代人,几乎没有什么单一的特征。

他们几乎没有什么没见过,没有什么不可能,你所说的、所思的,只不过在某一些人的肚子里内徘徊,并没有脱出大的范畴。你想成为领袖,所能做的,仅仅凭武力去让别人屈服,你无法在文化领域让绝大部分人顺从。

纵使他的思想再浅薄,他依然可以坚持的认为自己是代表自己

以前作者思想,不蕴含世界、不代表多数人,那么你的思想就是不合格。

以上四点,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在不再诞生划世纪的作品,无法诞生像八零后意见领袖般的人物的重要因素。或许我们有时确实需要一些作品、一些人物来震撼我们的心灵,可惜的是,时代不需要、环境不允许、人们不再需要;如果再有,或许那就是下一个时代。

那我们只能等待。

下一个时代,你准备好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