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文化内涵?

聿剑培训师


人是需要不断学习的动物:

小鸡小鸭自孵出后没有母亲带养照样可以成活。将一个五岁孩子扔到孤岛试试!

人是要识字学习知识的,现在学医博士学位连大学可以达到八至十年。

人到社会上要与人打交道的,要懂礼仪与待人接物方法与知识。

在家庭里如何待奉老人,教育后代,夫妻相敬如宾相处好家庭关系也是有不少知识要学习的,

在单位里,在社会上,在商界,政界,如何处理好各方关系,其中有许多规矩与约定,不好好学习,没有商的情商也是玩不转的。

搞创造发明更加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才能不断创新

社会是不断发展的,知识是在不断更新的,要终身学习与教育,否则就会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被时代淘汰。


黄曾新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语出《论语•公冶长》。意思是:在只有十户人家的小地方,一定有象我这样既忠诚又守信用的人,只是他们没有我这样如此地好学。

忠诚与信用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有着忠诚和信用的一面。在平民百姓当中,许多没有文化知识的人,是那样忠厚善良,通情达理,诚信做人。又有许多读书人通过道德礼乐的教化,更懂得“忠信”文化的内涵。他们知书达理,忠于国家,忠孝父母,忠诚于社会上每一个人。他们诚信做人,把信用作为立足之本,从而有所创造,有所作为,为社会建功立业。

孔子认为:十户人家小地方,肯定有人讲忠信。孔子自信地认为他人有着他那样的“忠信”,是因为他坚信人人都有善良的一面,总还有一些人有着崇高的道德品质。所以孔子把“忠信”作为儒家思想的核心,作为“仁”的具体表现。以提高人的修养素质,让自己有着崇高的思想境界。

孔子觉得他人没有自己那么用功学习,这也的确如此。能有孔子那样地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为数不多,极其少见。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勤奋努力,持之以恒,才能不断获得新的知识。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深刻领会书中的精华,吸取其中的道德营养和智慧,并应用于实践当中,这就是人人皆可为尧舜。

孔子一生好学,从十五而学,到古稀之年,致力于汇集西周五百年来的思想文化,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地完善和发展,形成了他的儒家思想体系。两千多年来,儒家的

仁义礼智信也就成为人们言行举止的行为准则,用以修身齐家,兼济天下。

孔子教学一生,呕心沥血,终成“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他为保持自己的“忠信”,刻苦学习,始终朝着一个奋斗目标,百折不挠,锲而不舍。


朱八戒CC


孔子说:“只有十户人家的小地方,也必定有像我这样忠实诚信的人,但不一定像我这样好学。”

孔子这一番话,提醒我们忠实诚信的美德,比较容易培养。但是好学不倦的精神,则比较难于保持。所以一般人很不容易长期保有可贵的美德,令人失望。

不好学,就难以明白道理。受到环境的影响,便会随波逐流,愈来愈势利,也愈自私。原本忠实诚信的美德,随着时光的流失,也变成不忠不信。唯有好学不倦,与时俱进,才能长期保存忠信的美德,持续发扬光大。

(一)不好学,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段时间不学,就有如不懂事理的人,听不明白,也想不明白。我们必须终生学习,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

(二)这里所说的学,是明白道理,而不是今天大家所重视的专业知识。专业知识只能用以谋生,很难提升道德修养。做人做事的道理,才是学的重点。

(三)再博学多闻的人,也不能停止学习。因为内外环境持续在变化,必须不断学习,以期赶上时代,不致落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