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古靈臺

巍巍古靈臺

古靈臺相傳為周文王伐滅密須國後所建,在我國最早的詩集《詩經·大雅· 皇矣》中有“密人不恭,敢拒大邦,侵阮租共”、“經始靈臺,經之營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等記述,現靈臺上反映文王伐密築靈臺祭天的精美壁畫,為我們今人還原了當年“靈臺祭天”的雄宏場面。商周時期,周文王受命三年(公元前1057年)正月,滅掉了密須國,伐密取勝後,在班師回西岐的路上,途經荊山之麓(今靈臺縣城)時,打破商朝只有天子才能祭天的規定,在這裡築臺設壇,舉行了一次十分隆重的“軍禮”祭祀,拉開了向商紂戟的序幕,這就是“靈臺祭天”。

巍巍古靈臺

為了進行這項祭祀活動,他們趕造了一座祭壇,稱作“靈臺”。而《詩經·大雅·皇矣》中則記載著關於西周文王以民力修建靈臺時,平民百姓歡樂而順從之場景,其詩曰:為:“經始靈臺,經之營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經始勿亟,庶民之來”。文王也被百姓的熱忱所感動,說百姓這樣高興地修築祭壇,是神靈的保佑,祭壇應叫做“靈臺”。

巍巍古靈臺

靈臺祭天的活動隆重而熱烈。首先是謝天祭祖。周文王在太祝的導引下,邁著健步拾階登上靈臺,行叩拜大禮,嘴中唸唸有詞:“我,天的兒子遵照天意和先祖囑咐,率周師攻伐密須國,在上天和祖宗護佑下取得了大捷,斬獲首級無數,擴大領土百里,奪得大批奴隸和財物,增長了周社稷福祉,壯大了天威。現在,我要將密須君等兇頑斬首,以謝天祭祖。”接著就是“獻俘”。密須君及其親信等當場被砍了腦袋。隨後,周文王下令犒賞了伐密戰鬥中的有功將士。最後,周文王面對在場的人、特別是密人發表了簡短講話,當時稱“誥”,他勉勵周軍士兵繼續勇猛作戰,建功立業;他還大肆宣揚周人德威,威脅被征服的密須國和還在對抗周人的其它方國趕緊投降,以順天意。周文王發表誥詞後,祭天活動結束。

巍巍古靈臺

三千年時光流逝,周文王修建的靈臺早已變作一座荒丘。但周文王“伐密祭天築靈臺”的故事為世人代代傳頌,靈臺也因縣內巍然屹立著的“神州祭天第一臺”而聞名遐邇。歷經風雨的“靈臺”先後經過了兩次重修,現在的“靈臺”為1984年修建,聳高33米,氣宇軒然,雄偉壯觀,環繞“靈臺”兩側的碑林,鑲嵌碑石192方,其中民國政府大員及各省、區軍政要人題碑系民國時期珍貴的歷史遺存,唱和《詩經》,書遵顏柳,洋洋大觀,極其難得,臺有碑襯,碑隨臺名,成為隴上名勝。1997年靈臺縣在籌建歷史文化名城期間,又據縣誌專題原版,補刻了毀缺的民國部分碑石,並鐫刻了當代名人的題贈,連前共計200餘方。於“靈臺”下院修建了碑廊,題名《靈臺碑林》。

巍巍古靈臺

往事越千年,靈臺歷經劫難,卻仍立此間,見證著靈臺幾千年的歷史。在一個寂靜的黃昏,我獨自漫步在彷彿沒有盡頭的碑廊,欣賞那些或厚重或飄逸或靈動的前賢墨跡,實在是賞心悅目。千百年來,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進程中,周文王的勝德和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被孔夫子、司馬遷等仁人志士大為推崇。文王拘,演《周易》。仲尼厄,著《春秋》。司馬辱,有《史記》……這些感人的故事激勵著一代又一代靈臺人們走出困境,走向成功,走向美好的明天。

本文節選自曹斌鋒作品《巍巍古靈臺》

來源:文旅靈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爆料,一經採納必有紅包酬謝。聯繫電話:18109334281(同微信)】

巍巍古靈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