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群體免疫”的嘲諷,很可能暴露了你的無知

新少數派

以下文章來源於北遊獨立評論 ,作者我是北遊

你對“群體免疫”的嘲諷,很可能暴露了你的無知

北遊獨立評論

每週1到2篇獨立評論,解構歷史與政治,做深度閱讀者的好朋友。

本文已獲授權 作者:我是北遊(ID:beiyou-talk)

(轉載前說一哈:給大家提供一個英國專家的視角。不過你會發現,這也是西醫,對抗療法的悲哀,因為病毒的進化是無止境的,依靠體外的表面的對抗的方式無法根本解決問題,我覺得是時候重新審視中醫的時候了,不能在頭疼醫頭治標不治本上浪費時間,付出更多無辜的生命)來源:北遊獨立評論


先看一段視頻,瞭解一下“群體免疫”的原理


播放

暫停

進入全屏

退出全屏

00:00

00:00

重播

刷新

試試


1.

雖然有一小撮人性泯滅的國人,在祝賀他國的疫情,但公正的說,為數眾多的國人之所以嘲諷他國的“群體免疫”對策,倒與人性的關係不大,他們的嘲諷可能僅僅源於無知。

因陌生而害怕,因無知而恐慌,他們僅憑直覺就武斷認定這種防疫策略太兒戲、非理性、不人道,所以才會不假思索就對英國最先提出的“群體免疫”策略大加嘲諷。

事實果真如此嗎?

其實,恰恰相反,這種拍拍腦門,就下斷言的態度,很可能暴露了他們遇事不求證、不思考、習慣性屁股決定腦袋的低劣秉性。

他們很可能不知道,注射疫苗的終極目標,其實就是為了實現“群體免疫”。

無論有沒有疫苗,最終要阻斷病毒傳染,徹底戰勝病毒,都必須仰賴“群體免疫”。


你對“群體免疫”的嘲諷,很可能暴露了你的無知

而要實現“群體免疫”,方式有兩個:自然免疫和疫苗免疫。

腦袋瓜子簡單的人這個時候就開始想不通了,既然都是為了“群體免疫”,為什麼不選擇更安全的疫苗免疫,非要去選擇風險更高的自然免疫呢?

要不然怎麼說這些人頭腦簡單呢,問題稍微複雜點,他們的腦子就不能正常運轉了。誰都知道,注射疫苗是最可靠、損失最小的防疫方式,但是,問題在於疫苗現在沒有!現在沒有!現在沒有!

至於疫苗什麼時候有,沒有人或機構能夠準確預測。

所以,我們要面對的問題不是疫苗免疫和自然免疫二選一的問題,而是疫苗:

如果半年沒有,怎麼辦?

如果一年沒有,怎麼辦?

如果兩年沒有,怎麼辦?

這麼多人,都隔離在家,不上班不掙錢,是因為只會病死,不會餓死嗎?

你嘲笑英國人,是因為你到時候可以把英國人接到家裡好吃好喝的供著嗎?

況且,我強調過多次,英國沒有我們的體制優勢和文化優勢,做不到全國人民一盤棋,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哪個英國人要作死,政府是管不了的。更不要說,像我們這樣讓全社會停下來的代價,一是他們承受不起,二是,即使政府有這個雄心,英國人也不會配合。

德國哥廷根大學經濟學教授於曉華撰文指出,疫苗免疫是主動讓人群形成群體免疫,達到群體免疫的門檻。但“由於現在還沒有疫苗,所以形成免疫群體的方式只有一種:主動或者被動感染”,也就是自然免疫。

所以,奉勸那些一看到“群體免疫”四個字,就感覺天要塌了,地要陷了,世界要末日的人,稍微過下腦,作為這個世界上防疫經驗最豐富和醫學科技最發達國家之一,英國的首席科學顧問會比你傻嗎?你得傻到啥樣,才會認為他還不如你懂防疫?


2.

那麼,英國政府的首席科學顧問帕特里克·瓦蘭斯(Patrick Vallance)對於“群體免疫”具體是怎麼說的呢?

他解釋到,如果用非常嚴厲的措施來抑制病毒,疫情會在錯誤的時間反彈。英國的抗疫目標是讓整體社會產生“群體免疫”,而不是完全抑制疫情。

沒看懂?那再看一段:

帕特里克·瓦斯蘭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判斷,新冠病毒很可能會成為成為一種每年都會出現的季節性感染。因此,

群體免疫將是長期控制這一疾病的對策。他擔心,如果現在沒有足夠多的人感染這種病毒,它將在冬季再次出現,那時國家醫療服務體系將不堪負荷。

明白沒有?

也就是說,英國防疫對策的制定不是憑空想象出來的,而是基於他們對新冠病毒的認識和對疫情的判斷所做出的科學對策。

這個判斷和我們很多人對病毒的認識和判斷是不同的,每個國家的國情和組織方式也有較大差異,所以各國的防疫政策才會大不同。

英國防疫專家的判斷是,這次新冠病毒將長期和人類共處,疫苗的研製將會是個艱難且漫長的過程,而且還不排除病毒發生變異的情況。所以,基於以上因素的綜合考量,如果疫情到冬季都無法得到有效抑制,那麼到時候疫情大規模爆發,英國醫療系統崩潰,就是個大概率事件。

正是因為這個預判,英國防疫專家認為,最佳的防疫策略,不是堵,而是疏,讓病毒有序可控、分階段的主動或被動的感染部分人群,保證醫療系統正常運轉,儘可能的拉平曲線,拖後或錯過疫情的爆發高峰期。

這樣做的好處,除了避免醫療擠兌,保證有限的醫療資源對重症患者進行救治,更加重要的在於,“群體免疫”策略是在平衡生產生活和防疫之間矛盾的過程中,等待兩個積極局面出現:

1、等待針對新冠的特效藥或者疫苗儘快研製出來;

2、等待越來越多的身體健康的中青年人能夠通過感染新冠病毒而產生免疫力,從而建立起群體免疫屏障,保護那些最危險的老弱病殘。

而這兩個積極的局面,都有極大可能被我們等到。

那麼,是不是說,英式防疫策略就是完美無缺的方案呢?當然不是。

不要說我們對新冠病毒的瞭解依然膚淺,靠譜的特效藥和疫苗都還在路上,各國都在摸石頭過河,並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完美方案。


我反覆說,各國的防疫措施都是基於自己對疫情的判斷,結合自身的國情制定出來的。要順利施行,需要得到本國民眾在意識和行動兩個層面的有效支撐。英國的方案不一定適合中國,中國的方案,英國人也可能做不到。

所以,不要拿著中國的作業嘲笑別國,也不要拿別國的經驗來硬套中國。目前的問題,並不是英式方案更好,還是中國作業更優異的問題,我們現階段不放棄隔離和救治任何一個國人的方案固然好,但正如我前文所言,如果英美不可避免的付出了一定的代價,但最終實現了“群體免疫”,我們怎麼辦?


你對“群體免疫”的嘲諷,很可能暴露了你的無知


3.

前幾天,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王辰院士也表達了同樣的擔憂,他說:

“在將來就可能出現一個情況,就是一些西方國家施行實質性的“群體免疫”策略,歐美人群受了大的損失之後,它的人群免疫能力就上來了,它可以敞開國門,他不怕的,他有免疫力,出去的話呢,他也不是疫情高發國,進來的話呢,他也不是人群易感國。我們反過來有可能面臨這樣的(被動)局面......”

在王辰院士看來,目前我國的抗疫戰,主要打的是社會組織的仗,而非科技仗。我們應該少一些說漂亮話的人,多一些目光冷靜、頭腦清醒、行動穩健迅捷的科學家。

他認為,我國目前疫情防控效果明顯,但在對新冠病毒的認識還遠遠不夠,對其傳播規律也缺乏想象力,所以還不是歇口氣的時候,還要對疫情是否反覆保持足夠警惕。

王院士無疑是頭腦清醒的科學家。他提醒我們,在沒有疫苗,沒有實現“群體免疫”的時候,不適合開香檳,嘲笑暫時落後者,更是無知無畏。


來源 | 北遊獨立評論(ID:beiyou-talk)

作者 | 我是北遊

用哲學解構歷史與政治,北遊給你不一樣的解讀。


你對“群體免疫”的嘲諷,很可能暴露了你的無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