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孩子总是胆小又怕陌生人?机灵的家长,这样帮助孩子

许多的父母都发现自己的孩子在家里活泼好动,但是只要一带到外面或者碰见陌生人的时候总是不敢说话,就像

焉了的黄瓜一样。这个时候家长们都会感到担心或者着急,就强迫孩子去和陌生人打交道。

为什么有的孩子总是胆小又怕陌生人?机灵的家长,这样帮助孩子

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之中确实会让胆小怕生的孩子难以适应,所以大多的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遇到生人畏畏缩缩,这样都会感到担心。为什么有的孩子就可以非常快的适应新环境,而有的孩子则一直害怕甚至逃避。那我们应该怎么来帮助孩子呢?怎么帮孩子纠正害怕陌生人胆小的行为,鼓励孩子大胆,去和别人交往,这是父母应该思考的问题。

为什么有的孩子总是胆小又怕陌生人?机灵的家长,这样帮助孩子

面对陌生环境,胆小怕生是正常反应,但不加纠正,容易变成社会退缩行为

面对陌生人,没看过的环境或者事物,肯定多多少少有点害怕紧张严重点的甚至退缩。但是这是正常反应,社会心理学家发现,这种心理反应是一种遗传的反应。

儿童犯罪学家哈佛大学教授也曾经对数百名青少年进行研究,发现那些从儿童时期开始,就表现得胆小怕生的孩子,他们的犯罪率比活泼好动,愿意尝试新事物的孩子的犯罪率要低很多。这主要是因为胆小怕生的孩子平时就难以接触到犯罪违法的行为,也很少了解新的事物,接触陌生的人,所以相比活泼,好奇心重的孩子而言,他们的犯罪机会或是环境是低很多的。

为什么有的孩子总是胆小又怕陌生人?机灵的家长,这样帮助孩子

上个世纪80年代,艾森道夫通过儿童的社会行为习得及社会情境融入情况进行研究,发现有部分儿童存在社会退缩行为,并提出了社会退缩理论。他指出,社会退缩是儿童在面对陌生环境的时候,表现出的克制行为,具体是独处,自言自语,不愿意接触陌生人。而孩子会出现退缩行为,很大原因在于家长没有在孩子小的时候,对于孩子胆小怕生的行为加以改正。


小孩子对环境天生就比较敏感,什么变化都能引起孩子做出反应。所以孩子进入陌生的环境,总会东张西望。可是为什么有的孩子则不会这样反而很快的就适应了环境与新的小朋友玩到一起,而有的孩子则只是一个人不去找别的小朋友呢?

为什么有的孩子总是胆小又怕陌生人?机灵的家长,这样帮助孩子

怎样帮助孩子,纠正孩子胆小又怕生人的行为

1、在陌生的环境,不要吓唬孩子

当孩子进入一个新的环境的时候,家长们千万不能通过大喊大叫的方式限制孩子的行动。比如在有些时候大人们总是喜欢拿不要孩子来吓唬孩子,这样孩子可能会担心从而不再接触新的人,进入陌生的环境。所以家长要鼓励孩子,牵引着孩子做出正确的事情。

2、 给孩子一个有利的环境

有些孩子是因为从小就在一个地方,没有机会去接触新的事物,所以让孩子养成了不敢接触陌生人的行为。父母尽量要给孩子一个有利的发育的环境,让孩子去接触不同的人看不同的事物,这样孩子慢慢习惯就不会害怕了。

为什么有的孩子总是胆小又怕陌生人?机灵的家长,这样帮助孩子

3、 给孩子树立榜样,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

家长在平时的生活中也要树立一个优秀的榜样,让孩子好好学习,对于孩子勇敢的表现也要鼓励孩子。面对新的环境孩子总是害怕,父母要了解其中的原因,及时告诉孩子这件事该怎么处理让孩子慢慢融入新环境。

胆小其实是人的天性,父母既要保护孩子也要创造机会让孩子有机会勇于表现。

很多家长注意到3-6岁是孩子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但是苦恼于无从下手。近几年,绘本成为大部分家庭教育孩子最好的启蒙书。所以,父母一定要利用好绘本这个教育孩子的好工具。

为什么有的孩子总是胆小又怕陌生人?机灵的家长,这样帮助孩子

3-6岁也正是孩子阅读的敏感时期。

《儿童习惯养成和情绪管理》一共有10个绘本,每个绘本都配有精美的插画,孩子可以通过插画内容,从中学到有用的知识,从而改正自己的不良习惯,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为什么有的孩子总是胆小又怕陌生人?机灵的家长,这样帮助孩子

绘本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不同的故事:做最好的自己、诚实守信、不乱发脾气、自我保护、克服恐惧、团结友爱、知书达礼、分享快乐、我能行、形成好习惯。

孩子通过绘本的学习,体验到从自私到乐于分享、从胆小害怕到勇敢面对、从失落到自信等负面情绪到正面情绪的转化。

为什么有的孩子总是胆小又怕陌生人?机灵的家长,这样帮助孩子

在孩子3-6岁时,父母可以读给孩子听,当做睡前小故事,有助于培养孩子好习惯、好性格。


为什么有的孩子总是胆小又怕陌生人?机灵的家长,这样帮助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