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老科學家科普演講團石磊做客樹人大講堂 揭祕載人航天工程

10月16日,中國科學院老科學家科普演講團副團長石磊做客樹人大講堂,以“揭秘載人航天工程”為主題,為到場的百餘位師生旁徵博引、深入淺出地講解了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技術與秘密。本次講堂由學校辦公室(黨委宣傳部)主辦、校團委協辦,學校辦公室主任宋斌主持並點評。


中科院老科學家科普演講團石磊做客樹人大講堂 揭秘載人航天工程

講座伊始,石磊從大家耳熟能詳的中國航天員楊利偉開始,一步一步地深入介紹了一些航天史上的偉人,並簡要地說明了航空與航天之間的區別。載人航天共有十大系統,石磊重點介紹了運載火箭、載人飛船和航天員三個方面。她通過分享圖片、視頻以及現場互動,巧妙地區分了載人與不載人火箭的區別,併為準確答出載人與不載人火箭的最大區別——“逃逸塔”的學生,送上了中國科學院院徽。石磊指出,運載火箭也有各種類型,如長征2號“美男子”用於運載衛星和航天員;長征5號“胖五”,用於運送空間站各艙,建設中國太空城;天舟1號則用於運送貨運飛船,給空間站送“快遞”。


中科院老科學家科普演講團石磊做客樹人大講堂 揭秘載人航天工程


中科院老科學家科普演講團石磊做客樹人大講堂 揭秘載人航天工程


中科院老科學家科普演講團石磊做客樹人大講堂 揭秘載人航天工程


中科院老科學家科普演講團石磊做客樹人大講堂 揭秘載人航天工程

接著,石磊詳細講解了載人飛船,並將飛船的三個艙:推進艙、返回艙和軌道艙,形象地比喻成“兩個桶和一個鍋”。載人飛船有最大的兩個技術難關,即防熱和回收。石磊表示,當時在美蘇對放熱技術的壟斷下,中國航天人員求法無門,只能靠自己從零開始,最終研製出了一種特殊碳纖維材料,有效地保護了航天員的安全。精確制導的回收實驗,既展現了中國航天技術的成熟,也展示了中國對航天員的嚴謹負責。眾所周知,航天員萬里挑一。石磊用走直線和金雞獨立這兩個小遊戲直觀地讓學生感受到了航天員的選拔艱難。同時,她還介紹了在其背後辛勤付出、反覆實驗的科研人員。

石磊在揭秘載人航天時,運用了大量生動的比喻,並結合自身經歷,深入淺出地講解了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技術與秘密,增強了同學們對載人航天工程的瞭解和學習興趣,提高了勇於探索、善於開拓的科學探究精神。

主講人簡介:

石磊,中國科學院老科學家科普演講團副團長。中國航天報社原總編輯,高級記者,全國優秀新聞工作者、全國百佳新聞工作者,科普作家。現任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國防科普委員會副主任。從事航天新聞出版工作30多年,長期研究航天發展歷史,多次參加導彈、火箭、衛星研製發射的新聞報道,全程參與載人航天工程神舟一號到神舟六號飛船研製發射的採訪,策劃組織中國火箭發展歷程、載人航天工程和嫦娥工程的科普圖書編寫,擔任“錢學森與中國航天”課題研究組組長,見諸書、報、刊近千萬字,寫作航天科普圖書近30部,多次獲得國家圖書獎和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獎。

文字:陳晗琳

圖片:張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