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洋樂霸屏的時代,中國民族音樂還有“救”嗎?國樂將何去何從?

阿壯音樂隨筆


民族樂器和我國的傳統文化息息相關。有些樂器一響就能把人帶入樂曲的意境裡。比如古琴曲《陽關三疊》,每當輕輕拂攤起琴絃,透過琴聲會把人立刻帶進依依惜別的古道邊。而西洋樂器的魅力所在就是表現力強,大氣,但是很少能讓人在聽的時候可以直接把人帶入樂曲意境裡。就好比去聽交響樂,不管你是怎樣聽也不可能能趕到時在維也納金色大廳聽音樂會。我是孤陋寡聞了。

民族音樂的音節是我國傳統的 宮 商 角 徵 羽五音,這種聲調是切合人聲音的自然形成的音階,而西洋音樂最顯著的特徵是和聲和節奏。而和聲和音階的劃分都是有著精準的分隔的。

以古琴為例,七絃古琴被稱為國琴。琴聲原本不大,但很綿長。所以古琴講究的是“悅己”,不同的人彈奏同一受樂曲,都有不同的感覺。

近些年來西洋樂器盛行,導致很多國人一直唱衰國樂。其實不盡然,一些國樂大師也在致力於改革傳統樂器和曲目。加入現代流行元素,使得國樂逐步走進我們的生活當中。再加上傳統文化復興國學流行,我相信國樂的發展會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你認同這樣的說法嗎?


靚姐兒聊絲路


“民樂的聲音你們聽過嗎?

歷史你們瞭解嗎?

等你們出國了

難道不想告訴外國人

我們自己的音樂也超厲害!”

這是一部青春電影《閃光少女》中的一段臺詞,很多朋友都介紹過了國樂和西洋樂的概念和歷史,我想以這部電影為引,談一談我的感受。

這部上映於2017年的電影,以西洋樂和民樂的衝突為焦點,來探討民樂的價值和未來,可以讓我們更直觀的感受到兩者的現狀、社會的認知、教育的導向、民樂的發展等問題。很多人認為這是近十年最優秀的一部青春片,沒有賣情懷、沒有無病呻吟,有的是直面現狀,併為之努力的勇氣,把青春還給青春,把電影還給電影。這是一部被名字耽誤的電影,陳奕迅特別出演,周杰倫亦是推崇備至。

強烈建議對此問題感興趣,關注民樂的朋友都去看看,能夠更多的瞭解民樂。

我並非專業的音樂人士,從自己的認知和了解,談談現階段兩種音樂地位不同的原因和民樂發展的一些建議:

民樂沒落的原因:

1. 國力的衰弱:音樂是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就如同詩詞曲賦,會極大受到所處的社會背景影響。民樂的沒落,很大程度上在於國家的積貧積弱,導致國力的衰弱,打擊了民族的自信心,也打擊了人民對於文化的自信心,崇洋媚外也在於此;

2. 教育的缺失:在我們的傳統教育中,缺少對於民樂完備的教育,我們大多國人不瞭解民樂的歷史,雖然我們很早就知道了《詩經》,並熟悉的揹著“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3. 輿論的導向:社會媒體,社會輿論,對於民樂的關注太少,很多年輕人看不到民樂的希望和前景。

4. 社會的浮躁:伯牙子期,高山流水,古箏悠悠伴山水。如今的社會,有些浮躁了,多少人奔波於生活,能靜下心來細聽一曲

《廣陵散》、《陽春白雪》、《平沙落雁》?

5. 音樂的受眾:我國近代,受西方文化的影響和價值觀的影響很大,西洋樂同樣做為一種文化的輸入,大行其道,如同英語的衝擊一樣。世界的現代化,是西方的引導下進行的,西洋樂做為一種伴生品,是適合現代化時代的需要的產品,所以能收到大眾的接受和吹捧。民樂日漸式微,再沒有支撐的情況下,必然是小眾的影響。

6. 創新的缺失:現在民樂的發展感覺處於迷茫的路口,大多還是全盤接受著繼承老祖宗的東西。所做出的創新還很少,難以得到廣泛的支持和傳播。

對於發展的一些想法:

1. 文化基礎的強大:近年,隨著我們國家發展的壯大,民族自信心不斷增強,對於我們自己的文化也有了越來越多的瞭解,更有了更多的自信,國家強盛是民樂發展壯大的基礎。漢語如此、國學如此、中藥如此,相信民樂也同樣如此。

2. 加強教育輸入:對民樂的教育給予更多更加完善的教育投入,給從事民樂教育的音樂人給予更大的認可和支持。

3. 加強創新:中華民族的強大在於包容和融合,不斷的改進。我們做民樂同樣如此,發展民樂,不在於完全繼承老祖宗的東西,而在於在古人的基礎上,做出適合時代的變化的調整。有容乃大,有變方強!《閃光少女》中融入了很多創新的因素:比如民樂同二次元和古風的結合,民樂樂隊組合的名字“2.5次元”……當然你還能在電影中看到用飲水機煮火鍋,哈哈!

4. 輿論的導向:輿論對於事物的發展,有很強的影響,民樂的復甦和發展,離不開輿論的支持,也希望能夠給予更多的關注。

5. 強規劃:教育的規劃、前景的規劃、民樂人的前途規劃等,都要有系統的東西,才能讓人看到希望。

願編鐘的青鳴再次迴盪世間、願古箏的優雅再次滌盪浮躁的心、願見你猶抱琵琶半遮面、願楊琴聲聲不止、願再聽嗩吶聲來一曲《百鳥朝鳳》、願大鼓聲再次傳出家國的強盛!


夜畫江湖


首先非常高興也非常榮幸回答這個問題。

下面我將從從西洋樂的概念、中國民族音樂的概念、兩者的關係、西洋樂霸屏的原因、國樂發展的方向與策略這五個方面闡述我對這個問題的個人看法:

1、西洋樂的概念

自18世紀以來,在歐洲各個國家形成的一些彈絃樂器和管絃樂還有鍵盤樂器。可細分為:木管、銅管、絃樂、鍵盤、打擊五種。其中木管樂器音色最為豐富,優美動聽,起源很早,常被用於表現鄉村生活的情景以及描寫大自然的風光;銅管樂器的音色特點是雄壯、 輝煌、熱烈;絃樂器的共同特徵是柔美、動聽;鍵盤樂器的特點是其寬廣的音域和可以同時發出多個樂音的能力;打擊樂器主要用於渲染樂曲氣氛。

2、中國民族音樂的概念

中國民族音樂也稱為國樂或者民樂,主要是指中國傳統音樂及現代新民樂,傳統音樂又分為:宮廷音樂、宗教音樂、文人音樂、民間音樂。民族樂器只是民族音樂的一個組成部分,據目前的考古發現,湖北賈湖骨笛的出土可追溯至8000多年前,古代文獻一般追溯到黃帝。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創造了無論從形式上還是意境上都無比豐富的民族音樂文化。它講究藝術表現的中和、簡約、適度、含蓄、空靈。

3、兩者的關係

問題中所指出的西洋樂與中國民族音樂我覺得應該是西洋樂器和民族樂器,至於這兩者的關係肯定是相輔相成,有相同點,有不同點,各有優點,各有缺點。都需要取長補短,不斷髮展,努力傳承,奮力弘揚,不斷創新,不斷改進,努力完善。存在必定有其存在的原因,消失的原因主要是優勝劣汰的過程,但也非絕對,有很多優秀的東西可能會由於各種不定因素消失在我們的視野,所以有了非物質文化傳承項目的出現。

4、西洋樂霸屏的原因

問題中所提到的西洋樂霸屏的現象可能階段性的有出現過,其出現的原因個人認為,跟時代背景跟社會環境與媒體的主觀意識有很大的關係:自清政府土崩瓦解後我過處於水生火熱的民族存亡時期,大家的一致願望是如何救國,自學堂樂歌時期李叔同、曾志忞、沈心工為代表的一批人將國外的一些音樂運用到我國的救運動中來,正真的打開了音樂交融的大門,發展的過程必須是走出去,引進來,閉門造車是沒法促進發展的。後又有了蕭友梅趙元仁、黎錦暉、劉天華、華彥鈞王光祈等一批音樂家。接著又出現黃自、賀綠汀、冼星海、聶耳等大批的音樂家。這個時期創作出來的音樂主要思想都是圍繞民族存亡,救國救民,激勵全國人民抵抗外敵。等到全中活動解放了大家生活穩定了大家過上幸福安穩的生活後肯定有追求更高一層次的生活,大眾喜歡的音樂是表達和複合當下生活的音樂,所以音樂是具有非常強烈的時代性,此時西洋樂的真好複合當下的審美,對新鮮事物的好奇之心誰都會有,好奇心也是學習最大的動力,大家喜歡西洋樂也不是什麼壞事,就去城市的發展,他必須經歷城市化這麼一個過程一樣。所以大量的媒體,都會運用西洋樂的音樂作為背景,電視劇也大量出現各種西洋樂器。這是中西文化融合的一個過程,只有融匯才能貫通,那我們才能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樣很有利於發展而不會阻礙我們的發展。

5、國樂發展的方向

(1)政治方面

2018年11月28日,教育部辦公廳公佈中央音樂學院為中國民族音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習總書記提出四個自信中的中文化自信,要求我們要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認同的基礎上,努力奮進創造出更多豐富的人民喜聞樂見的音樂作品,做一個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匠人!和一系列的政策推行傳承民族文化作為政治方面的引領。

(2)教育方面

教育部的各項推進體藝2➕1的文件,傳承民族文化,鼓勵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等等一系列的舉措都在促進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展。

各大音樂專業院校、師範院校及綜合類本科院校也都有民族樂器的各個專業,這是發展的中堅力量。現在的民樂已成發展的大趨勢,民樂已不再是下里巴人,如今民樂又恢復了當年的輝煌。

(3)社會方面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啦,都需要文化來充實,音樂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活到老學到老的終身學習的思想也深入人心,現在不光是學校推行學習民樂的風潮,各地的老年大學也盛行學習民樂。這都是我們努力推廣的渠道。

(4)媒體方面

由廣東衛視和山西衛視聯合制作的《國樂大典》是彰顯主流媒體責任、樹立民族文化自信和人文情懷的佳作,最大的特點,在於節目形態的原創性及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性繼承與傳播。以及各種電視劇、電影、流行音樂等都會大量的運用咱們的民樂。

總之,西洋樂和民樂一定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取長補短是我們該做的,都不必在意一時的受寵與一時的落寞。作為年輕一代的民樂人,我會一往無前的奮力前行。大家一起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