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宜城大虾离走向全国还有多远

湖北省襄阳市:宜城大虾离走向全国还有多远

清明过后,小龙虾开始撩拨人们的味蕾。积蓄了一冬的营养,这时的小龙虾刚爬出水塘,带着春天的气息。无论是卤制、爆炒、油焖,还是清蒸,都汁美肉香,让人欲罢不能。在享受美味的同时,人们又不禁为本地原创菜品“宜城大虾”扼腕叹息。与销售火爆的盱眙十三香小龙虾、潜江油焖大虾相比,宜城大虾不仅没有“走出去”,在本地市场上也节节败退。

现状:风头被潜江大虾盖过

4月12日中午,在湖北省襄阳市宜城汉唐大道“刘娃火焰鸡”,店主刘旭东正忙着处理小龙虾。剪头、开背、抽虾线……一会儿工夫,3斤小龙虾便处理完毕。待锅烧热后,倒入小龙虾和提前调好的香料油大火爆炒,加少许白酒、一瓶啤酒,在灶火的“催促”下,浓郁的汤汁被小龙虾吸入体内,一锅香辣可口的小龙虾便出锅了。

2007年将店面转到汉唐大道后,刘旭东一直在做小龙虾。“店里以小龙虾为主要原料的菜品有油焖大虾、宜城大虾、蒜蓉大虾、清蒸大虾、干锅虾球、卤虾,卖得最好的还是从潜江传过来的油焖大虾。”刘旭东说。

在闸口二路、风华路经营餐饮的几位店主告诉记者,一份3斤的宜城大虾,街边小店要168元,规模较大的餐馆、酒店要288元。潜江大虾分量相同、价格相近,但明显卖得更好。

不仅在餐馆、酒店,潜江大虾在“线上”的风头同样盖过了宜城大虾。近日,经济日报联合每日一淘,将直播间搬到了潜江市老新镇秀河村的万亩虾稻养殖基地,在两个多小时的潜江龙虾专场直播中,直播间观看人数达到8.7万,共销售小龙虾105840只。

分析:味道重、产业化步子小

宜城大虾起步并不晚。上世纪90年代末,宜城鄂西化工厂的美食爱好者就将小龙虾端上了餐桌。此后20多年,宜城大虾看着盱眙十三香小龙虾、潜江油焖大虾红遍全国,自己却只能在本地打转转。

中国烹饪大师、襄阳技师学院商贸服务系党支部书记张鸿烈告诉记者,宜城大虾采用水煮、炒制的方式,味道以麻辣、咸辣为主;潜江油焖大虾采用油焖的方式,油香中还带点甜味。

多名店主坦言,只有那些无辣不欢的食客才会点宜城大虾,更多的本地食客已经习惯了味道淡一点的油焖大虾。

网友“mayflower”是一位襄阳姑娘,如今在北京安家立业。走在簋街看到红火的小龙虾店,她时常想起家乡的味道,“宜城大虾的麻辣程度我可以接受,但对那些土生土长的北方人来说,味道有点重。如果能稍作改良,可能在外地推广起来会更容易。”

文化学者陈新剑认为,产业化的步子影响了“走出去”的速度。与宜城大虾相比,潜江大虾在产业化方面步子迈得更大,已形成集科研示范、良种繁育、生态种养、精深加工、餐饮物流、品牌文化于一体的完备产业链条。当地借助大型展览会、体育赛事大力营销推广,提高了潜江大虾的知名度。

应对:一手抓田间,一手抓推广

正视差距,才能迎头赶上。

为推进产业发展,2018年,襄阳市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小龙虾产业的实施意见》,提出重点围绕种养农业调优化,坚持以基地为支撑、以良种繁育为基础、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以标准化为保障、以协会(合作社)为纽带、以“互联网+”为引领的工作思路,大力推行“稻虾共作”高效种养模式。

《宜城市推进“虾稻共作”产业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在水源充沛、水质良好、连片平整的低产稻田,发展虾稻共作,用3年时间发展稻虾共作面积5万亩(含育种育苗基地3000亩)。开展招商引资,形成“育种—生产—流通—加工—餐饮”的完整产业链条。2019年宜城市还举办了虾稻产业振兴推介会,广邀专家、学者为宜城大虾的发展把脉、支招。

餐饮企业也在发力。宜城大虾行业商会会长、楚虾传品牌创始人鲍光军告诉记者,宜城大虾要想走出去,就必须有一套严格、规范的烹饪标准。为此,商会邀请中国烹饪协会常务理事、中式烹调高级技师石万荣,国际大赛烹饪评委王海东对宜城大虾的做法及调料包进行了调整。2019年7月7日商会承办了中国·宜城大虾品牌全国发布会,7月中旬发布会“走进”北京,今年1月“开到”青海,向外地的餐饮经营者推介宜城大虾。(出处:襄阳晚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