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類語文閱卷老師最反感的作文,提前備好模板未必拿高分

瞭解考場作文的具體要求和寫作技巧是必不可少的。

只有知己知彼,方能從容不迫,穩操勝券。

如果我們能夠了解閱卷老師最反感的幾類作文,也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失誤,甚至可以使自己的作文倍受青睞。

那麼,閱卷老師最反感的作文是哪些呢?

4類語文閱卷老師最反感的作文,提前備好模板未必拿高分

4類語文閱卷老師最反感的作文,提前備好模板未必拿高分

01 套作

閱卷時,我們經常會發現一些似曾相識的作文。

什麼叫套作呢?

套作就是平時構思好一篇作文或一類作文的寫作模式,考場上直接套用格式,稍作內容上的修改。

比如有的同學準備了這樣的文章內容:“李白散發弄扁舟……陶淵明種豆南山下……王維明月來相照……”,然後根據具體的作文題或要求加個開頭和結尾。

這類作文是這樣演繹的。

如果作文題是“我作主”,文章的大體內容是:

李白散發弄扁舟,發出由衷的呼喊——我作主;


陶淵明種豆南山下,發出內心的感嘆——我作主;


王維明月來相照,發出耐人尋味的問語——難道不該我作主嗎?


人生苦旅,何不自己作主,尋找一片靜謐天空?

如果作文題是“尋”,文章的內容則是這樣的:

李白散發弄扁舟,尋找自己靜謐的生活;


陶淵明種豆南山下,尋到片刻遠離黑暗現實的寧靜;


王維明月來相照,尋覓屬於自己嚮往的山水田園。


人生苦旅,何不脫離世俗的紛擾,去尋一片心靈的靜謐天空。

如果作文題是“拒絕平庸”,文章的內容又變成這樣:

李白拒絕平庸,散發弄扁舟,尋找自己靜謐的生活;


陶淵明拒絕平庸,舉杯邀明月,尋到片刻遠離黑暗現實的寧靜;


王維拒絕平庸,明月來相照,尋覓屬於自己嚮往的山水田園。


人生苦旅,要拒絕平庸,離世俗的紛擾,去尋一片心靈的靜謐天空。

這類作文的選材是有關歷史文化的,內容往往洋洋灑灑,不痛不癢,借古人身份,戴古人衣冠,發人生之宏論。

這類作文其實離我們的生活很遠,情感也不真實。

閱卷時,這樣的文章一般得分在15分左右。

課標要求,寫作要“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要寫自己身邊的人和事、寫自己熟悉的人和事,寫自己有一定思考和感悟的人和事。

從現實生活中選取寫作的素材。

上面這種套作類的作文是不受歡迎的,甚至令人厭煩。

4類語文閱卷老師最反感的作文,提前備好模板未必拿高分

4類語文閱卷老師最反感的作文,提前備好模板未必拿高分

02 失真

如果平時對生活缺乏細緻觀察和深入思考,再加上考場時間緊,心理壓力大,看到作文題,就會兩眼茫茫然。

思來想去,好像有件事能寫,好像這件事與考題有關,於是匆匆下筆。

寫出來的內容粗製濫造,漏洞百出,細節不合情理,造成嚴重失誤。

請看一段考場作文片段:

她穿著一身黑色的呢絨大衣,一個人獨自走著,想要過馬路,無神的眼中透露出無助和恐懼。


她每走一步都要用手中的柺杖輕輕敲擊路面,試探著前方……


“滴滴——”她被這響亮的聲音嚇了一跳,車主搖下車窗,對她大吼道:“沒長眼睛啊!”


不經意間看見她手中的柺杖,氣憤的臉色漸漸平緩,“快點走,別在這兒礙事!”


她連忙對車主道歉,無助的臉上充滿歉意。


車主一臉不屑,搖上車窗揚長而去……


在樓上,我看到這一幕,心裡不禁一顫……

這篇作文選材還是不錯的,立意也挺好,呼籲人們理解那些殘疾人。

但本文最大的問題是細節失真,好多地方不能自圓其說、不符合生活常理。

比如,“我”是站在樓上看到的這個場景,怎麼可能看到那個盲人所穿大衣的質地?怎麼可能看到她的眼神?怎麼可能聽到車主說話的聲音?怎麼能看到她臉上充滿歉意?

這樣的作文一般只能得切入分左右的分數。

如果切入分為35分,那這篇作文只能得34分或33分。

4類語文閱卷老師最反感的作文,提前備好模板未必拿高分

4類語文閱卷老師最反感的作文,提前備好模板未必拿高分

03 跑題

審題,是寫作的第一步;審準題,是作文成功的關鍵。

但是,在近幾年的作文閱卷中,我們發現,有相當一部分考生不重視審題,或審題不到位,造成了作文跑題或偏題。

比如“咱家那些事”這篇作文,不少學生寫作時就沒有抓住“事”“那些”等詞語,沒有真正理解它們的含義,所以造成寫作時出現跑偏的現象。

《咱家那些事》(節選)

咱家是個四口之家,除了我以外,每個家庭成員都頗具個性,下面讓我帶領大家來“參觀”我家。

我爸爸的工作是跑業務的,所以在家時間不固定,而爸爸在家時,最愛上網“鬥地主”……不知是不是地主鬥多了,還是爸爸的天賦高、數學特別棒,爸爸經常會想一些巧妙的計算方法輔導我的數學,確實讓我獲益良多……家有貪玩而智慧的爸爸。

媽媽總是說燒菜是她最大的愛好。雙休日放假,我們只要全家去書店,媽媽肯定直奔各種烹飪書籍去了。有一次,媽媽在書店裡看書太入神,把錢包丟在了書店裡……家有執著而迷糊的媽媽。

我家還有一寶,就是我的妹妹。年齡幼小的她是全家的寵兒……家有聰明而可愛的妹妹。

這篇作文寫的是“咱家那些人”,爸爸、媽媽和妹妹,沒有扣住題目中的“事”,偏題了。

如何審題呢?可分三步走。

第一步,儘量做到“字字落實”,弄清楚對題目中的每一個詞語的含義。

第二步,分析詞語間的關係。

比如修飾語和中心語的關係,動賓關係,主謂關係等,關係不同,寫作的重點就不同。

如“咱家那些事”是個偏正短語,中心語是“事”,“那些”從數量上限制“事”,“咱家”從範圍上限制“事”,寫作的重點是“事”,但也要考慮“那些”和“事”。

第三步,整體考慮,深入思考,思考題目的情感傾向和立意方向。

比如“咱家那些事”這個題目整體看來,帶有一種自豪感,應該是“我家那些值得寫的美好的事情”。

4類語文閱卷老師最反感的作文,提前備好模板未必拿高分

4類語文閱卷老師最反感的作文,提前備好模板未必拿高分

04 千人一面

某區初三試卷的作文題是“理解”,倡導人與人之間要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包容。

但是,在閱卷過程中,我們發現了“取材扎堆”的現象。

很多考生並沒有挖掘自己的生活積累,選擇屬於自己的獨特的素材,而是選擇大家一看作文題就能想到的“老師與學生互不理解”“父母與孩子互不理解”“朋友之間缺乏理解”等“第一感”素材。

比如寫自己考試失利,心情煩躁,無視父母的安慰鼓勵,不理解他們的好意;父母好意關懷反遭我衝撞,看到他們傷心才後悔道歉,表示應該多“理解別人”。

每每批改這樣的作文,老師們總會覺得索然無味,“審美疲勞”頓生,分數當然不會高到哪兒去了。

這樣的作文,如果不是寫得特別精妙悅目,或者語言功底深厚,想要獲得理想的分數是相當困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